利用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XC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的描写,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本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通过学习,学生能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为了实现“为学生的学而教”,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本课教学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和“老子诲人不倦”这两条线索,用心品读重点词句,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郾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远近闻名、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
  2?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郾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孔子谦虚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扣题质疑
  1?郾师:同学们,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组课文,就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今天,我们要走进这扇门,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现在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近伟人,去寻找“孔子拜师”的足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孔子为什么拜师?向谁拜师?到哪里拜师?怎样拜师?)
  二、初读课文,借助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1?郾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完成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
  我不仅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还会写。
  wén chén pú pú nà mèn
  ( )名 风( ) ( )
  zhǐ jìnɡ shòu pǐn xínɡ
  ( ) 传( ) ( )
  yínɡ děnɡ
  ( )候 ( )候
  2?郾检查反馈。
  3?郾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单的第2题: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就离开家乡曲阜,去( )拜大思想家( )为师。
  4?郾利用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通过认真读书,刚才已经解决了“为什么拜师?向谁拜师?到哪里拜师?”3个问题。现在读学习任务单上的词语,完成第3题:
  (1)读一读词语:远近闻名、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传授、品行、渊博、风餐露宿 (2)结合上下文,或者是查字典,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3)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孔子年轻时,已经是( )的老师,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于是他( )、( )到洛阳拜老子为师。老子把知识( )地( )给孔子。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 )。
  三、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上不仅自己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而且还利用学习任务单自己解决了其中3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共同解决“怎样拜师”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郾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孔子怎样拜师”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二、细读课文,品味拜师的不易
  1?郾请同学们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孔子拜师的?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画下来。
  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语最让你感动?
  (2)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意思。
  2?郾2000多年以前,没有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只能坐马车或步行。请大家想象一下,孔子在拜师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3?郾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单第1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孔子累了,就 __________________;天黑了,孔子还 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几个月,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
  4?郾交流反馈。
  5?郾足足几个月,孔子才走到洛阳,书中的哪个词语说明孔子真不容易?
  6?郾从中我们看出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质?
  7?郾指导朗读。
  三、精读课文,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郾历尽千辛万苦,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勾画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2?郾引导学生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出示句子: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从“上前行礼”一词体会孔子的有礼貌。)
  出示句子: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抓住“特地”、“请”两词理解孔子的谦逊有礼。)
  (1)抓“?”“!”“。”三个标点符号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所表现的孔子当时的心情。(2)将“拜见”一词换为“拜访”,体会“拜见”的含义;文中“拜访”、“拜见”互换,品味词语间的细微差别。
  出示句子: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吗?(2)孔子认为“学无止境”,孔子是怎么做的,完成学习任务单第2题。
  选择下列词语写句子,也可以用其他词语。
  远近闻名、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孔子( ),拜老子为师。
  过渡:学无止境,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继续看孔子拜师后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左右”指什么?(2)“随时请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优秀品质?
  3?郾引导品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句子: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从“迎候”一词体会老子的谦和、知礼和热情,后一句体现老子的谦虚。)
  出示句子: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1)孔子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你认为老子会怎么说?(2)当孔子“打破砂锅问到底”时,老子又会怎么对待?(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讲。)(3)这种不知疲倦,有耐心地把知识传授给别人,就叫“诲人不倦”。
  4?郾小结: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两个成语:学无止境、诲人不倦。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郾课文学到这,你能说说老子、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郾完成学习任务单第3题:通过学习,我认为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俩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3?郾师: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五、拓展实践,课外延伸
  1?郾《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孔子“三千弟子”的演员们手持竹简,神采飞扬地诵读着的也正是《论语》中的句子。他们也正是通过孔子、通过《论语》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你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吗?(学生交流孔子名言。教师相机投影课后“选做题”——这是我找到的孔子名言。)
  2?郾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请课后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读一读。
  作者单位
  昆明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踏着铃声,我一如往常地带着微笑走进教室。这节课,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们的生命》这篇课文。课堂上,我既结合文本,准确把握知识点,又尊重孩子的独特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学习和生活的点滴细节发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使他们懂得珍爱生命,品味精彩。  孩子们一个个神采飞扬、津津乐道。岩温说:“我看见小姨怀孕了,挺着大肚子很辛苦,就明白了妈妈也很辛苦。”王玉婷说:“有一天放学下起了大雨,妈妈及时给我送伞过
期刊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意境优美,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我们在体味作者用词精妙的同时,更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
期刊
“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后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理解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的含义  《义务教育数
期刊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富有生活哲理的童话故事,它以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对葡萄的不同态度展开故事:小狐狸吃不到葡萄,用“葡萄是酸的”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小猴子不听劝阻,吃到了甜葡萄。在他的带领下,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到了甜葡萄。为有效地展开教学,笔者发表如下浅见:  一、文本解读  1.主题思想。本文主题隐含于课题“酸的和甜的”之中:字面是味道
期刊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学习主体的过程,而是学习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并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合作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朴实而动人的文章。教学结束,文章中浓浓的亲情却依然留在心间,让人有一种缠绵、悠远、依恋而倍感亲切的情感。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姥姥,都得到过姥姥关爱的缘故吧!  教学伊始,我向学生介绍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并在古典民乐的伴奏声中,让同学欣赏我课前准备的剪纸作品。学生很快被美丽的剪纸图案所吸引,我就势导入
期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之一。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在教学中强化情感的渗透,做到知识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指导美读,以声传情  学习语文,朗读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
期刊
当我从龙德芳老师的《以背为桥》一文中看到这样的一幕幕时,我不禁为之震撼了。  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的大墩小学,王文周和王升超两位老师背着学生淌过近20米宽的河水,坚持几十年接送学生上下学。王文周,54岁,在大墩小学执教了33年,是大墩小学的前任校长;王升超,45岁,在大墩小学执教了25年,是大墩小学的现任校长。大墩小学每天早上7点半上课,王文周和王升超每天7点整就分头站在河边,把父母不
期刊
“几何与图形”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设置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儿童的初步空间观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儿童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  一、几何图形学习和应用中存在的困难  几何概念是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揭示事物共同属性的
期刊
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这是一个问题。很多人对孩子既爱又愁,特别是孩子到了受教育的年龄。这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到了十字路口,父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需求,还是在伤害孩子呢?父母是继续保持现状,还是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不确定性让恐惧感随之而生以致蔓延,其原因是父母要对孩子负责,而孩子的前途又是未知的。  我佩服那些能早期就明确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父母,但我学不了他们,也不想学他们。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