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2018年秋拍平稳收槌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ure_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8日晚,北京翰海2018年秋拍8个专场以2.5亿元的总成交额平稳收槌,此次秋拍的整体表现符合预期。从预展现场的客流量和拍卖现场的竞价过程,都体现出市场对于品质齐整以及具有特殊价值或者题材少见的作品,保持高度关注。立足于稳健、平实的拍卖定位,8个专场中虽未有高估价拍品和“冲高”纪录出现,但各板块的成交均呈现与当下市场行情的对应,也体现出艺术品“文化内涵”和“代表风格”的重要性,对作品多元价值的解析和认知程度也是影响其价值显现的关键,从单一的市场角度转入细化审美视野和梳理文化脉络,是翰海是次拍卖的一个着力点,从拍卖结果来看,也受到市场的认可。
  中國书画板块表现稳定,重要作品的成交均达到理想价位。诸多超估价成交拍品和时常出现的竞价热潮,使得中国书画的拍卖经历十余小时之久。整体而言,中国书画的竞买过程和成交结果,体现出品质整齐、递藏清晰、出版著录翔实以及题材特殊少见,依然是影响作品市场表现的重要价值因素。
  两个近现代书画专场共370余件拍品,拍品阵容齐整,估价适中。“近现代书画(一)”专场,121件拍品悉数成交,喜获“白手套”。42.4平尺的吴昌硕、顾西津《红日苍松》(图一)7万元起拍,350.75万元成交,超估价数十倍,此作也可谓目前所见最大尺幅的吴昌硕绘画作品。另一件吴昌硕作品《紫藤》同样引起场内竞价热潮,此作4万元起拍,场内直接报价20万元,在大幅加价中,价位迅速攀升,最终此作以92万元成交。李苦禅《竹荫闲趣》6万起拍,85.1万元成交,亦属超估价多倍成交作品。
  “近现代书画(二)专场,250余件拍品历经长达6个小时的拍卖,拍卖现场自开拍起即人气颇旺,诺大的拍卖厅座无虚席。李可染的《蜀山春雨》(图二)是画家风格成熟期的作品,全画参用西法,以一种凝重的深沉色调,浑然一体的体现出水墨淋漓的艺术效果。这种笔墨厚重的风格,破除了传统山水画辗转相承的老程序,给作品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感受和现代特色,是对传统山水画的突破。此作80万元起拍,现场客户即报出200万元,随后既有客户紧跟加价,竞争势头当仁不让,几口小幅加价后,现场再次报出300万元,竞争至400万元后,现场买家又果断加价10万元,最终此作品以471.5万元成交,创出佳绩。
  程十发1959年作《海上大学》(图三)是一幅非常具有时代感的红色题材作品,12万元起拍,未经几次加价,价位就突破50万元,在激烈的竞争中,百万大关也被轻松突破,最终此作以243.8万元成交。
  张大千《红衣画眉》(图四)是他在莫高窟临摹壁画的间隙所创作的细笔着色花鸟画,画作勾勒细致,设色鲜丽,拍卖现场以212.75万元成交;启功《群峰雪霁》10万元起拍,经过现场数十回合竞逐,以129.95万元成交,超估价十余倍。
  古代书画专场此次推出多件佳作,乾隆帝楷书《志谢碑》(图五)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此件御笔记录了乾隆四十三年陕西关中地区大旱,乾隆君臣为祈雨成功、解除旱情而同乐同庆的历史故事,更具特殊意义的是,此通御笔志谢诗在当年被摹勒上石,刻成的石碑至今仍矗立祠中。此作90万元起拍,突破200万元后竞价幅度逐渐加大,场内至少有三四位买家以50万元阶梯展开竞价,价位很快达到500万元,在长达十分钟经过数十回合的竞争后,以966万元成交。
  郑燮《行草书五言诗》属于其典型的“六分半书”,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此作20万元起拍,120.75万元成交。郑燮另一件行书《自叙帖》230万元成交。宇文公谅《溪山行旅图》3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回合的竞争,以287.5万元成交。
  “民国书法”专场推出133件作品,此场开拍之时已是12月8日凌晨,但现场的竞买依然显示出对重要作品的热切关注。康有为《行书》8万元起拍,57.5万元成交;徐世昌《行书五言联》15万元起拍,55.2万元成交;华世奎《楷书八言联》2万元起拍,48.3万元成交,超估价多倍。
  古董珍玩专场540余件拍品,在翰海历年的拍卖会中也属于规模较大的一次,依然以明清时期玉器、瓷器和珍玩类拍品为主,玉器多为赏玩配饰类,诸多材质上佳、工艺考究的玉佩饰,玲珑奇巧、寓意祥瑞。瓷器拍品以清中期陈设器为主体,珍玩类拍品包含佛像法器、文房陈设、铜器、赏石、竹木雕等,品类丰富多元。多件造像艺术珍品成交价远超估价,清乾隆铜泥金弥勒菩萨像(图六)以l,725万元成交,清乾隆铜泥金高达嘛天菩萨像从4万元拍至82.8万元成交。清中期铜戟耳从2万元拍至59.8万元成交,清中期铜钵式炉从2万元拍至63.25万元成交,均超估价数十倍。
  现当代油画雕塑和当代书画专场255件作品,成交额达6,800余万元。油雕专场,陈文骥《陈旧的月季》(图七)以638.25万元成交,吴冠中《竹林石泉》以460万元成交,许江1994年的《翻手覆手弈》拍得379.5万元。当代书画专场,黄永玉《达摩》以345万元成交,薛亮《春岭卧云图》以241.5万元成交。
  “紫瓯凝香-紫砂艺术”专场140件作品成交额达2900余万元,顾景舟作品《双圈》(图八)以977.5万元拍出、《僧帽》拍得897万元。
其他文献
安阳博物馆作为地方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青铜器千余件。安阳由于处在殷墟文化中心的地域特征,馆藏青铜器以殷墟时期为主,其中有10件商代中期青铜器尤为珍贵,它们为研究商代中期考古学和历史学提供了实物资料。  安阳是殷商文化中心,1928年殷墟的发掘震惊海内外,殷墟文化研究也成为考古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1999年洹北商城的发现,又引出中商文化这一重要概念。中商文化是指晚于郑州二里岗,早
期刊
袁林,全称袁公林,是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的墓地,位于安阳市北关区洹滨北路中段北侧,建于1916年6月,1918年8月完工。其地南临洹水,仿美国前总统格兰德濒河庐墓的形式,修成林苑览胜之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世凱,字慰庭,号容菴,河南项城人,出身于官宦地主世家,因无科举功名而弃文从武,1882年6月随淮军吴长庆出兵朝鲜平定“壬午兵乱”,步入仕途。1895年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奠定了
期刊
武威西夏博物馆藏有一尊出土于亥母寺遗址的米拉日巴造像。亥母寺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凿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藏传佛教遗址,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村七组西南侧的祁连山北麓余脉,由四个洞窟及窟前建筑遗存组成。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梁东坡半山腰处,自北向南依次编号01、02、03和04号窟,遗址面积9800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武威当地信徒在01窟从事佛事活动时,首次发现西夏时期的文物遗存
期刊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四艺,古老的乐器——琴,居其首。古琴是中国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周代已有。琴面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徵,定型于汉代。魏晋以后,形制已和现在的大致相同[1]。考古发现的西汉南越王墓内,亦承载着南越文王与古琴的千载交集。南越王墓于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发现,出土48个琴轸和3件轸钥。《魏书·乐志》:“以轸调声”[2],琴轸是用来转动丝弦调音的小轴。琴钥则用于套轸调弦。墓中的琴木胎
期刊
吉林省博物院于2016年成立了“民俗文物库房”,收纳整理了多种形式的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间生产生活工具等。其中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反映东北民间风貌的、常用于民间装饰使用的、风格淳朴的玻璃画作品独放异彩。这些老式玻璃装饰画在我国东北民间广泛存在,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纵观玻璃画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无不与历史朝代变迁息息相关。  一、玻璃画的定义及历史  所谓玻璃画,是指利用玻璃特有的透明性,
期刊
1983年发现发掘的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在岭南建立统治的南越国第二代文王赵昧的陵墓,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象岗山上,海拔49.71米。这座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彩绘石室墓,以凿山为藏,竖穴掏洞构筑石室的方式建造在象岗的腹心深处。陵墓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按前朝后寝的布局分做七室。有相当于厅堂的前室,墓主寢宫的主棺室,妻妾藏所的东侧室,庖厨仆役藏所的西侧室,礼乐藏所的东耳室,御府藏珍的西耳室以及摆
期刊
铜镜,作为一种历史久远、传承体系清晰完善的古代生活器物,是古物收藏界、史学研究界深受关注的器物。  铜镜出现的时间尚无定论,国内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有明确出土地点和时间断代的实例是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小型铜镜[1]。1924年发现的齐家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铜石并用阶段,距今4000年左右。该面铜镜质地为红铜(限于当时的冶炼技术),工艺为陶范铸造,形态较为原始、粗糙。但是作为一种成
期刊
编者按:2018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于明先生所著的《新疆和田玉开采史》。该书探讨了和田玉开采历史、开采方法以及和田玉进入中原的时间,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本刊特邀请该书作者就其主要观点编撰《和田玉料来源探讨》,分三期以飨读者。  商代至汉代早期的玉料来源极为复杂。这一时期玉料的情况在一些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也出土了这一时期的大量玉器。基于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至汉代早期玉
期刊
金代官印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收藏界比较关注的重点课题。目前所见传世和出土的官印数量较多,并且多数印身可见刻款。刻款也称背款、款识,是刻于印背和印侧的附记性文字,对于研究印章年代、制印时间、铸造机构及印文释读有重要参考依据。刻款创制于南北朝时期,起初仅于印背刻一“上”字作为标记。至隋,刻款中出现年款。到了唐代,年款消失,仅刻印文内容,偶有于角上刻“上”字。宋初多数仅刻年款,宋中期出现铸造机构等背款
期刊
匏壶是依照葫芦样式制作的一种器物。不论是陶匏壶还是青铜制作的匏壶,都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容器。但是北方地区和岭南地区的陶匏壶在样式和使用场合上有很大的区别,北方的陶匏壶更多的是仿青铜礼器,岭南地区的陶匏壶多是日常盛贮器,多用来装水盛酒。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陶匏壶与闽越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陶匏壶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可能有交流。陶匏壶的传播发展,一方面说明岭南地区与这些地区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另一方面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