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课堂用语,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三维课程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储蓄,更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成了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热爱音乐,能够感受音乐的美,但是如果让学生将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时却一个个挠头搔耳,这时教师会觉得是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以至于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敢轻易再让学生作答,音乐课堂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其实,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首先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方式,提炼自己的课堂语言,以优美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用动听的课堂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说导语
  我们知道,一堂课能不能顺利展开,开头很重要,要想在四十五分钟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得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感兴趣,有探索的欲望。这时候单刀直入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文似看山不喜平”——音乐课堂上我们也不妨卖卖关子,让学生似有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美妙体验。例如,在学习“华夏音乐之光——古琴”这一节时,笔者先为学生讲述了“聂政刺韩王”的故事,看着学生一个个被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眼神中透出惊异与疑惑,笔者说:“故事中能让‘观者如堵,马牛止听’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古代,去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去与文人名士们一起鼓琴吟阙,对酒当歌!”有了这个导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起后,课堂环节在温馨的气氛中一一顺利展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平等说交流语
  教学过程是答疑解惑的过程,这其中我们倡导让学生主动探究,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仍是重要的,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让学生面对问题能不存顾虑,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在课堂中,我们经常会说:“你能告诉老师你对这段音乐的理解吗?”这样的对话,似乎是没什么毛病的,但细致地推敲起来,又有些不和谐的因子在里面。首先“你能不能”这里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怀疑,其次“告诉老师”就把课堂交流变成了学生与教师间一对一的单边交流。课堂交流应该是教师与学生间平等的多边的交流。教师的言语里首先就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学生在感受到鼓励、理解后自然就能够向教师和同学敞开胸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这样说:“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请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三、用心说情语
  在音乐课堂这个发现美、创造美的课堂里,教师的语言也同样是一种美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针对这一点,我们首先应在充分了解音乐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激情,努力使教学语言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真正做到快慢结合、抑扬顿挫。教学欢快、诙谐、幽默的内容要用轻快的语言,声音要清晰而不用重音;教学庄重、严肃、沉重的内容应当语速较缓、节奏沉稳,即声音要强而有力。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触发学生的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自然达到“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的学习境地。例如,在欣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音乐选段的时候,笔者用沉重缓慢的语速说道:“它说的是流离与剥夺,它说的是创伤与生灵,它说的是底线、灵与肉,同学们,我们的民族也曾遭受过这样的灾难,我们的历史也曾被划下深深的伤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这首音乐,看看犹太籍小提琴大师伊扎克·帕尔曼对此又是怎样表现的。”
  四、妙用幽默语
  古往今来,我们看到数不胜数的历史人物、大师,如毛泽东、林肯、林语堂等,他们在生活中甚至在危难关头都不忘幽默。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音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中,幽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语言艺术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风趣诙谐,睿智高雅,别具艺术魅力,还可以创造出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年少、好动、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每天一堂接一堂地上课,确实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教学语言,尽量用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才能使学生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在《东亚民间音乐赏析》这一课中,有一个版块是对比听赏中国民歌《茉莉花》和日本民歌《樱花》,正当学生都沉浸在流畅优美的民间曲调中时,有一位男孩突然打了一个很响的喷嚏,惹得全班同学都惊诧地望着他,还有同学哈哈笑了起来,碰到这个尴尬的局面,笔者灵机一动,说:“这位同学一定是闻到花香了!”一句幽默语即为那位男生解了围,又使其他同学能重新回到音乐中。
  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具备驾驭语言的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准确精练的语言,令人暇想的语义,前呼后应的衔接方式,随机应变的幽默,体现了音乐课堂应有的审美性、愉悦性。只有熟练课堂用语的技巧,才能使整个课堂效率得到提高,才能使精心设计的环节顺利进行。精炼的音乐课堂用语是传递音乐美的载体,更是提高音乐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高中生物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了探讨,笔者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形式,略有收获。现将案例整理,以供继续探讨研究。  一、案例背景  在生命科学史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实验的一般方法。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挖掘
期刊
为阐明自己的观点,笔者先举个实例:  笔者曾任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开学不久,几位任课教师告诉笔者,班上一位名叫小军的后进生上课经常看小说,屡“缴”不改。于是,笔者了解了有关情况:小军其他各科成绩都不及格,唯独一门语文却是优秀,尤其是作文水平很不错。原来他从初一开始就迷上了小说,教师、家长屡禁不止。了解情况后,笔者找他谈心,并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看优秀小说。笔者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当然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欧姆定律》一节探究案例的设计方案,并就设计中的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和反思,旨在完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小组探究性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关键词:欧姆定律;探究案例;教学设计;解读反思  一、教育背景与设计理念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经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更是广大新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的精神萎缩和道德迷失,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也深受其害。因此,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笔者通过教授选修课《唐诗宋词》来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尝试性做法。  关键词:人文素养;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却被忽视、
期刊
摘 要:在唐代的诗人中,只有号称诗仙的李白最爱喝酒,他一生诗酒相伴,酒以诗名,诗以酒名,写下了很多优美的饮酒诗。在李白的整个人生历程中,诗与酒得到了完美结合,酒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构成了独特的诗酒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诗歌;艺术;人生  酒是一种饮品,但却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先秦时代,人们喝酒就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身体的需要了。《诗经·周南·卷耳》中写道:“我姑酌彼觥,维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这一问题,在自己日常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潜能;发展  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
期刊
摘 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测试和评价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评价成为学习英语的动力。  关键词:激励;评价;创新意识;动力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学大纲,分析
期刊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广泛采用。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很多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我们不应为了合作而合作。对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下面就针对此问题谈一
期刊
一、设计理念  以“漫谈一次性物品”为主题,以学生搜集信息、自由辩论、合作探究为形式,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依托活动,加强语文实践,增强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展示交流、自由辩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锻炼思维,发展语言。  2.正确认识一次性物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
期刊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提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