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成则若性 习惯若自然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提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一、教师须养成“事事、时时反思”的习惯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教育工作者的成功因素最重要的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有多少,而是在工作中教师个体不断反思与提升所致。”新学期开始,学校里都会有新教师加入教师队伍。最初他们的表现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满腔热情而又手足无措。随着学校领导的一次次听课、谈话、指导;随着师傅的帮助;随着他们自己一次次课堂展示的参与、研讨……这些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明显地发生着变化:他们当中有的开始胜任工作,得到学生、同事、家长、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赏识;有的依然手足无措,学生困惑、自己苦恼、家长抱怨。之所以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他们中有的会在他人的帮助、自己的反思中吸收经验,提升、完善自己;有的却看山只看山,观树只观树,思维不动缓慢前移。笔者很欣赏那些优秀的青年教师:他们懂得珍惜任何学习的机会,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从各级各类培训中、从其他教师的上课中发现他人的长处,查找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学校管理者也为个别教师着急:为什么他们的状况总是改变不了呢?静心思考,发现他们缺乏的就是“事事反思、时时反思”的习惯。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具有了反思的习惯,才能完善自己的实践行为;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游刃有余;只有具备反思习惯的教师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
  二、教师须养成“事事、时时学习”的习惯
  睿智与沉静的教育大家常常令我们敬仰,但他们仍然谦虚地称自己不可以一天不读书、不可以一天不看报。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异类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景,有的教师会不慌不忙给予解答,有的教师就会慌乱得不知如何收场,尴尬而失败。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只是学科本位知识,更应该通晓学科知识,掌握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积累深厚外延知识,将知识整合、创新,掌控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将文本知识灵活梳理与运用,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自己的教学特色,像优秀教师一样对教学、教育方法的运用游刃有余。
  我校有一位青年女教师,她上的作文课是学生最喜欢听的,因为她丰富的语言和有趣的作文指导方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她的评语中从来不会出现:作文生动、具体,作文内容空洞等千篇一律的评语,而是在每一处好的地方写上好在哪里,在每一处不好的地方写上不好在哪里,应该或可以怎么样表述等。她的作文评讲课总是一片欢腾,每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都会得到某些方面的认可,都会看到自己的优处,在快乐中修改着不足的句段。笔者喜欢去她的教室转转,后面的黑板上,有她为学生展示美文的一片天地。记得她教一年级的时候,当学生学了一首小诗,她就让每一个学生照样子写一句,然后将所有的句子串在一起,读起来简直美妙极了。多么有心的教师!教师只有学习,才可以丰富自己,才可以成为胜者。
  三、教师须养成“事事、时时交流”的习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校重视校本研修,在这样的研讨中,教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提高。这样的研究是容易而最有效的。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青岛即墨二中是一所普通高中,但90%的学生都考上了大学,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每年都不在少数,因此吸引了新华社等好多知名媒体前去报道。那时的许多教师现在都被学生接到了青岛居住,安享晚年。春节,笔者去看望了两位已经年愈古稀的数学教师,其中有一人是当时的数学组长石老师,石老师告诉笔者:那时数学组的教师只有他是大学专科毕业,其他数学组10多名教师都是高中学历。为了取得好成绩,学校严格规定:所有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将教案写给石老师看,并在教研组内讲一遍,经过集体研讨、组长通过后方可进入教室给学生上课。有的教师将教案改了再改,从课堂新授到作业布置到练习试题、复习题、考试题等,教研组必须保证每一名教师熟悉教材,课堂教学无任何错误和遗漏,违背一次,即严罚甚至开除!所有的教师都严格遵守着这一规定,每一个学科组都团结在一起,不让一名教师掉队,不让一节课堂留有遗憾。优异的成绩就这样依靠大家的力量研究了出来!
  现在,每一个学校里都组织了“师徒结队”“拜师会”“学科整合研究小组”等,并制定计划,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积极为教师提供机会外出参加培训,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交流空间,只要教师乐于研究、善于研究,教师就会进步、就会发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改革是一种挑战习惯的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教师个体的最优发展,是教育改革核心价值的追求。如果教师养成了良好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每天都会充满阳光!
其他文献
摘 要:参加第八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活动让笔者大开眼界,收获颇多,学习名师的思想,更要学以致用,练就自我的教育智慧。本文试图结合名师的思想,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以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名师思想;语文教学智慧  一、重视灵活地运用“新课标”  课改多年,我们除了要提倡新的教学,更应知道课改的来龙去脉。人人皆知,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所引发的教学改革是有重要原因的,而直接引发这次讨论的是
期刊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高中生物的科学探究性学习,是一个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科学探究过程。为了探讨,笔者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形式,略有收获。现将案例整理,以供继续探讨研究。  一、案例背景  在生命科学史上,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具有一定的研究代表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实验的一般方法。并且,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挖掘
期刊
为阐明自己的观点,笔者先举个实例:  笔者曾任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开学不久,几位任课教师告诉笔者,班上一位名叫小军的后进生上课经常看小说,屡“缴”不改。于是,笔者了解了有关情况:小军其他各科成绩都不及格,唯独一门语文却是优秀,尤其是作文水平很不错。原来他从初一开始就迷上了小说,教师、家长屡禁不止。了解情况后,笔者找他谈心,并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看优秀小说。笔者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当然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欧姆定律》一节探究案例的设计方案,并就设计中的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和反思,旨在完善“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小组探究性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关键词:欧姆定律;探究案例;教学设计;解读反思  一、教育背景与设计理念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经修订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更是广大新
期刊
摘 要:随着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不可避免地带来人的精神萎缩和道德迷失,一些在校的大学生也深受其害。因此,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笔者通过教授选修课《唐诗宋词》来提升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些尝试性做法。  关键词:人文素养;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追求却被忽视、
期刊
摘 要:在唐代的诗人中,只有号称诗仙的李白最爱喝酒,他一生诗酒相伴,酒以诗名,诗以酒名,写下了很多优美的饮酒诗。在李白的整个人生历程中,诗与酒得到了完美结合,酒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构成了独特的诗酒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白;诗歌;艺术;人生  酒是一种饮品,但却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先秦时代,人们喝酒就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自身身体的需要了。《诗经·周南·卷耳》中写道:“我姑酌彼觥,维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常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这一问题,在自己日常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潜能;发展  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语言教学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
期刊
摘 要: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初中英语教学评价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测试和评价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评价成为学习英语的动力。  关键词:激励;评价;创新意识;动力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学大纲,分析
期刊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广泛采用。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很多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合作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我们不应为了合作而合作。对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下面就针对此问题谈一
期刊
一、设计理念  以“漫谈一次性物品”为主题,以学生搜集信息、自由辩论、合作探究为形式,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依托活动,加强语文实践,增强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亲和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展示交流、自由辩论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锻炼思维,发展语言。  2.正确认识一次性物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