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感测试在卓越师范生培养中的实施和作用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培养已在前期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不足。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教师资格证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等政策引导下,新时代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师范生入学阶段专业意愿、培养初期职业认知、培养过程职业成熟度和培养后期从教意愿的测试,可以摸索出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测试的实施方法及其作用,并为提升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培养质量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卓越教师;职业认同感;测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7-0070-06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纲领,“培养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1]。地方院校直面地方基础教育一线需求,成为补充地方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了师范培养的效果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因此,地方院校必须重视对师范生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的培养。目前,在教师资格认证国考制度的影响和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下,地方院校卓越师范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师范生从教意愿、职业情感和身份认同的研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一、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培养的成效和问题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历经多年实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师资队伍的不断优化。但结合地方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效果来看,前期实践和培养过程仍存在一定不足。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第一阶段卓越计划为例,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知不足、职业意志不强、就业选择和培养目标不一致,“两届卓越班…分别仍有40%和49.17%的师范生放弃教师职业…个别卓越班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甚至低至20%”[2]。与其他非卓越班毕业生比较,实际真正到基础教育一线工作的学生人数也没有体现出优势,与设立卓越教师计划的初衷不大吻合。这些情况引发我们深思。如何能够卓越计划师范生“乐教、适教并立志从教”,关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的有效实施。
  “教育情怀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是教师坚守教育职业追求优秀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3]。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卓越计划师范生的专业态度和职业认同构成了其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心理基础,是其教育情怀最稳固的情感基础。这意味着监测“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因素在其选拔、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将成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重要课题。
  二、新形势下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背景
  (一)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影响
  2015年,教師资格国考制度全面实施。经过多年来的改革与完善,教师资格国考一方面基本满足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数量要求,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关注,提高了教师职业的地位。同时,“以考准入”“五年一考核”等要求,削弱了师范专业的优势,冲击了师范院校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4]。第一,教师资格国考资格要求抹平了专业差别,无论是否师范专业学生均可通过考试获取资格,降低了师范生的专业荣誉感;第二,教师资格国考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同时,弱化了教师职前培养中师德规范和教师情怀的考核,间接影响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关注;第三,教师资格国考通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师范生的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部分师范生的从教意愿。
  (二)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
  2017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全面推行师范专业认证制度,开启卓越师范生培养新征程。此后各省区陆续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18年印发《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方案》,2019年先行在师范院校进行试点,2020年受理项目依托专业认证,从2021年开始逐年确定认证工作计划。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将“践行师德”放在了卓越师范生核心素养的首要位置,明确提出了师范生必须“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5]。教师职业认同感作为卓越师范生毕业条件中“教育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专业认同的水平,进而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培养目标的实现[6]。
  (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指导意见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7],在改革任务和重要举措中要求“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打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新时代卓越教师。地方院校作为培养“四有好老师”的重要力量,在夯实卓越师范生“扎实学识”的同时,还要关注“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培育。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育关乎师德养成教育的效果,有利于为新时代教育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教育情怀深厚”的卓越师资。因此,深入开展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对进一步升级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意义重大[8]。
  (四)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从1.0升级到2.0,目标要求从“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细化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培养主体也由“各地高校”明确为“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7]。培养数量和主体的变化,意味着卓越教师项目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优选精英教育,发展为面向所有师范院校和专业的师范生卓越教育。因此地方院校也应责无旁贷,发挥为当地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作用。在教师资格国考实施之前,地方院校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即取得教师从业资格,普通师范生是卓越教育的遴选基础,卓越项目师范生是优选出来的精英;国考后,所有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均可申请从教资格,师范生因其专业优势自然而然成为卓越教育的专业精英。同时,师范专业认证的全面推行,势必促使所有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调整卓越教育理念,将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普及到所有师范专业学生。   鉴于新时代卓越教育形势的要求和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地方院校在全面升级卓越培养计划的同时,如何加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监测和培养,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新形势下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从教情况有何变化?
  2.卓越教师培养初期应如何测试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3.卓越教师培养过程应如何考察师范生职业成熟度?
  4.卓越教师培养后期应如何测试师范生从业意向?
  5.新形势下应如何培育师范生从教意愿?
  四、地方院校卓越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测试的实施和作用
  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指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9]。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培养热爱教育的卓越教师,就要从师范生入学前直至毕业后始终关注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探索师范生培养前后专业选择从教意愿、培养过程中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熟度的变化,为学校卓越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实践安排和专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意见,保障卓越教育质量。
  (一)地方院校师范生专业选择和从教情况调查
  高校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专业选择和毕业时的从教意愿,反映了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度,是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015年至今,教师资格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已全面实施并将长期稳定执行。因此,对比研究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前后专业选择和从教意愿的变化,有助于地方高校卓越教师教育具体实施方案的确定。本研究以广西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对比分析2019和2020届本科师范生录取入学及毕业从教情况(见表1),旨在了解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教师资格采取国考方式,提高教育行业准入标准,提高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考生对师范专业的认同感。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和2020届本科师范生录取入学(2015和2016年)情况来看,本科师范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从2015年的90.3%大幅提高到2016年的98%左右,并延续至今。相比而言,近年来该校本科非师范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基本维持在90%左右。
  广西高校师范专业认证从2019年启动,2020年逐步推行,配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升级,推动了地方院校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改进,卓越教师培养范围从独立卓越教师班普及到全体师范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2017和2018届卓越教师班毕业生从教比例为60%和50.83%,其他普通师范生为40.15%和38.93%[2];2019和2020届本科师范生毕业从教比例为60%左右,基本与卓越计划1.0时期小范围精英培养的成效一致。但近两年,高校师范生仍有40%左右未选择教师职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培育成效是否影响从教意愿和教育情怀,仍需进一步探讨。
  (二)卓越教师培养初期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测试
  教师资格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提升了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同时也给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带来学习和就业压力。地方高校本科师范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令人满意,但学生入学后如何应对师范专业卓越教育的要求,能否初步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需要学校在培养初期加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测试,针对潜在的问题改进培养措施。
  本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对2019级共1796名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测,选取师范专业120名新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测试。测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参考王鑫强等学者编制的师范大学生职业认同量表[9],简化为5个问题,着重考察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教师情感。量表使用4点计分,分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测试最终收回有效答卷116份,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测试结果来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师范生学习初期对教师职业价值评价很高,95%的调查对象选择“非常符合”,平均得分高达3.8分。认为“教师很有成就感”是“非常符合”的调查对象有101人,平均得分位列第二。相比而言,调查对象对“教师职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很好”评价一般,平均得分最低。另外,调查对象“终身从教”的意愿较高,平均得分高达3.2分,共80人选择“非常符合”。总体来说,地方高校师范生在培养初期对教师职业有强的好感,情感上非常认同教师职业的价值。但他们对教师职业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认知,是否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从教态度和从教意愿,应该在进一步的培养过程中加深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和认同感。
  (三)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测试
  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是指师范生在教师职业准备阶段的职业心理发展水平[10]。相关研究显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与教师职业成熟度密切相关、互相支撑[11]。在培养卓越师范生过程中,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根据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加强师范生教育情怀的培养,另一方面师范生本身也需要适应教师资格国考的条件,双方共同努力促进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发展。通过培养过程的教师职业成熟度测试,有助于准确把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育效果,从而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观念和教学技能的教育。
  本研究继续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结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于2020年4月和5月组织的疫情返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排查工作,对1334名排查对象中160名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成熟度测试。测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参考缴润凯编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10],同样简化为5个问题,着重考察师范生的职业态度。问卷使用5点计分,分为“很不符合”“较不符合”“不清楚”“较符合”“很符合”。问卷最终收回有效答卷132份,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测试结果来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部分调查对象学习期间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良好,认为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虽然出于教师资格国考和未来就业形势的压力,该校受测师范生专业承诺度不高,明确是否从事教师职业的平均得分最低,36%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在项目一选择“很符合”和项目二选择“很不符合”的受测师范生共有47人,职业意志表现坚定。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其中45人均在后三项中选择了“很符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和职业忠诚度。由此可见,在地方高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测试师范生职业成熟度,并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认可度,可以加强师范生对师范专业的感情联系和专业学习的投入,從而提高卓越师范教育的效果。   (四)卓越教师培养后期师范生从业意愿测试
  地方院校师范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补充来源。由于多方面原因,地方院校师范生毕业从教的情况一直不够理想,部分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发达地区、城市灵活就业。因此,在卓越教师培养后期调查了解地方院校师范生从业意向,有利于反思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得失,并合理指导师范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同时,目前师范专业认证对二级指标“教育情怀”达成,需要“就业质量”指标的支撑,要求“毕业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不低于75%,且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针对师范生从业意向,本研究利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2020年接受师范专业认证的时机,对该专业2019届109名师范毕业生进行了从业意向测试,并对比分析该专业2017届和2018届毕业后实际就业情况。测试在师范生第七学期教学实习后进行,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设计为3个问题,主要考察师范生的从教意愿。问卷最终收回有效答卷104份,具体情况见下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2019届师范生正是在启动教师资格国考的2015年入学,在广西推行师范专业认证的2019年毕业。从测试结果来看,出于政策导向,该专业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效果良好,从教意愿较强,毕业前愿意选择教育行业占比86.54%。结合毕业后实际就业情况,最终从事教育行业比例基本一致。此外,纵向对比2017届和2018届该专业毕业就业统计,2019届在就业率略微下滑的情况下,从教比率大幅上升,同时读研人数大幅减少(见表5)。由此可见,国家施行的教师资格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政策,配合卓越教师培养2.0计划,对地方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地方院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采取的一系列教师职业认同感培育措施,为培养“师德师风优良、教育情怀深厚”的卓越教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培育建议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12]。地方院校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主力军,其师范生生源质量、培养目标、服务面向、政策支持均有着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特色。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育,更应该有的放矢,因地制宜,探索高水平、高质量的卓越教师教育体系。
  1.继续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近年来,国家从点到面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师教育的政策方针。教师资格国考明确了教师职业准入标准,师范专业认证规范了教师培养的体系建设,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意见精神指明了师范教育的战略规划。地方院校应主动结合、融入并突出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构建特色的教师教育和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培育体系。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最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指导性意见》中,针对师范类专业明确提出“特色化原则”和“对标设置师范类专业课程”,根据教师资格考试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修订师范类专业课程,契合师德规范新要求,强化教育情怀培养措施。
  2.积极开展师德践行活动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育,需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这样才能够造就具有深厚教师情怀的高素质专业化卓越教师。地方院校应增强第二课堂主题活动的系统性,构建完善、具体、可落实的师德养成体系。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学校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要求,制定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师范教育专业振兴行动计划”。计划中筹划了“师德师风培育养成行动”,包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手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组织师范生观看优秀教师事迹,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乐于投身教学工作的理想与热情;举行“我心目中最美教师”征文比赛,树立学生心中好老师的标准与形象,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好老师;举行优秀教师专场报告会,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组织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社会公德。丰富师德践行实践活动,可以将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3.充分发挥教师职业认同感测试作用
  地方院校师范教育志在培养“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卓越师资。为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在这个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定期了解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基本情况、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系统实施教师职业认同感相关测试,分析研判教育情怀培育的成效和问题,为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提供反思和改进方向。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构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升级版时,初步确立了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测试的体系和实施安排:一是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由教学管理部门协调,招生与就业部门协助,各师范专业配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具体负责,对师范生开展职业认同感测试活动;二是合理分解,统筹安排,将职业认同感根据培养需要分解为专业意愿、专业认知、职业成熟度、从教意愿等部分,并融入到师范生生源分析、入学摸底、培养过程调查、就业评估等各个阶段;三是与时俱进,以测促改,及时将每次职业认同感的結果和分析形成报告材料,提供给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以利于及时改进师范生培养措施乃至整个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五、结语
  地方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的前期基础上,为响应新形势下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要求,根据教师资格国考和师范专业认证的需要,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教师职业认同感测试,对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和提升地方师资水平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的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过程测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测试工作整体方案、提高测试工具信度和效度、扩大测试范围和受测规模、加大测试分析和研究力度,为我国新时代高水平师范教育提供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2]邓显奕.从就业看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以新建地方高师院校为例[J].教師教育论坛,2019(1):29-34.
  [3]高芳,胡小娜.师范生教育情怀培养的困境与破解[J].教育评论,2020(11):120-125.
  [4]潘洪建,等.教师资格证国考能考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吗[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8):91-1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6]李静.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南宁:南宁师范大学,20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10-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8]贾卫红.卓越教师培养计2.0背景下地方高师师范生师德养成对策[J].山西教育(幼教),2019(08):25-27.
  [9]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森.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2-157.
  [10]缴润凯.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陈利君,李炳煌.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5):151-15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EB/OL].(2021-03-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3/t20210306_518106.html.
  Abstract:Thereexistscertaingainsandlossesinearliercultivationofexcellentnormalstudents.GuidedbyExcellentTeacherProgram2.0,NationalExaminationforTeacherQualificationandTeacherCertification,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identificationforexcellentnormalstudentsisofsignificance.Bytestingnormalstudentsprofessionalintendinenrollment,professionalawarenessinearlystage,careermaturityinprocessandcareerintentioninlaterstage,themeasuresandfunctionsofprofessionalidentificationtestinexcellentnormalstudentcultivationcanbeworkedoutinorder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normalstudentsidentificationandquality.
  Keywords:newlocalnormaluniversities;excellentteacher;employment;professionalidentific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万物,因爱生长。植物如此,又何况是我们教师面对的是那一个个有着鲜活个性的小学生们。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好学生客易,爱问题生难。本文就是我对我班问题学生莫锐教育过程的思索与实践。    莫锐,独生子女时代的城市留守儿童。第一次见到他时,就看见他在地上爬着走路,提醒他站起来好好走路,他便朝人做鬼脸,毫不理会你所说的话。这便让我见识到他的特立独行,知道我遇到了个不好搞定的
期刊
[摘要]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原则,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上所造成的发展差距,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等国家教育政策方面的制度性原因,教育有失公平的现象也客观存在。机会平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只有“施教”和“受教”的机会和权利均等,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实现教育公平的理想。  [关键词]教育公平;机会平等;教育资源    古人说,社会资源分配“不患寡而
期刊
摘 要:教育是有着明确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单纯局限于挖掘思政元素知识点。在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共行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实现教育力的整体提升。显然,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有助于教师的师德养成,有助于推进施教者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师生的共同
期刊
[摘要]语文教育,应该努力让“人文”之光朗照于学生的心田,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他们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人生打下浓厚而温润的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关怀;平等对话;语文实践    人文精神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呼唤人文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作为
期刊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工作特点,提出了主要从班主任工作以及语文教学工作两方面对留守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及德育导师机制等措施,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注重对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两方面相辅相成,探讨了一条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的快速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以2005—2019年发表于CSSCI期刊的537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从多个视角系统揭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1)近15年来,国内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水平学者及研究机构对此作出了卓越贡献;(2)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价值认同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特色教育理论,研究的关键词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非主流”文化的产生及流行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符号体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青年人自身的主观因素密不可分。而大学校园是“非主流”文化的主要传播源。这样的文化存在于学校中是否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个问题不管现在的教育学者是如何的批判,它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并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和追捧。本文从客观角度分析“非主流”文化的好与坏,肯定其有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是教师提供案例,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彼此对话,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相较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从“既定性”到“多样成为性”转变,教学内容从“静态固定”到“动态生成”转变,教学过程从“程序性”到“体验性”转变,教学方法从“单向传递”到“多向互动对话”转变。提出加强案例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重构教师的角色价值、注重课后的反思与研究等优化案例教学的路径,以实现本科课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平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方法。其中有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人格,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用表扬成功者的方式激励他人;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树立表扬的基本原则,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等。  [关键词]成功;和谐;民主;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
期刊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教育界中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和谐教育”的说法。“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冲突是必然存在的,必要的矛盾冲突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促使教育继续向前发展。本文以独特的视角对“和谐教育”在创建进程中存在的冲突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公平;教育个人成本    1 对“和谐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