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儿童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学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学数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呢?我尝试着让学生这样学:①想像数学;②描绘数学;③体验数学。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序就越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强调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活动中去学,去探索发现。那么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学数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开发智力——想像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猜想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同时把“经历、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列为课程目标中“数学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教材中关于“感知和辩认这些几何体的形状特点”没有做更多具体的安排,但这又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怎么办?我清了清嗓子,很神秘地说:“同学们,想不想玩魔术啊?”话音未落,孩子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咦?这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这时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是啊,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来,我来!”都争着要上来摸摸魔术袋里的东西。于是我提出要求,上来摸的同学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让其他的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上来了,他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了摸,说:“方方的”,下面的学生马上大叫“正方体’,还有的大声说“长方体”,结果“正方体’、“长方体”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好像哪边的声音大谁就说对了一样,上来摸的同学一看这情形,着急了,连忙把他摸的东西从袋子里拿出来,对着下面争执的同学大声地说:“别吵了,是长方体!”哎,原来我想让他们玩这个游戏把几何体的形状特征一一描述出来,但是……现在看来是我似乎想得太乐观了,第一次不太成功,于是我吸取经验,在第二个同学上来摸的时候,我特意交代他不管下面的同学说什么,别急着拿出来,让他们慢慢猜。他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然后把手伸进袋子里,小眼睛闪烁着狡黯的目光,不紧不慢地对大家说:“圆圆的”,下面的学生脱口而出:“圆,圆,圆!”我皱眉头,大声地怕他們听不见似的说:“啊!今天我们学了‘圆’吗!’“哦,是球,球。”学生们连忙改口。可是摸的同学说:“不对!它们不全部都是圆的,还有边”。“那就是圆柱体!圆柱体!”“对了!”上来摸的那个同学兴奋地把圆柱体从袋子里拿了出来,“耶!”孩子们用他们特殊的表达胜利的方式尽情欢呼着。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这一刻我也觉得很幸福。我舒了口气,虽然课堂上乱了点,但所有的孩子都那么激动,每个人都在参与,有的还和旁边的同学在激烈地争论着,看来这个游戏对他们感知和辨认几何体是有帮助的,这下子他们学习的热情上来了。
二、兴趣盎然——描绘数学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数学情景,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中心”的定势,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跳出数学教数学”。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将数学问题迁移到其它学科上来,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许多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结合,建立数、美模型,充分利用图的形式把数学知识表达出来,使复杂、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明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及解题能力之目的。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半径和直径的区分是难点之一,如何分散这一难点呢?我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给学生一条直径的长度让学生画,有的学生画出的圆大,有的学生画出来小。原来,有的学生把直径看成半径来画了。在有趣的画图过程中,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直径和半径的区别。
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画图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从中理解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画”中感觉到学习数学有趣味,从而增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
三、乐在其中——体验数学
儿童天生好动,因此,我积极创设活动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平方分米”时,我故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格子量桌子,学生发现格子太小了。那怎么办,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学生马上说:“还有1平方分米。”学生动手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教师就可以提出“这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叫平方分米,不信,你们量一量看。l平方分米边长应该是多少?”学生很有兴趣地四人一小组合作,先拟定测量方案,再进行量一量。并总结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很快就认识了平方分米并为学习平方米做好铺垫。
生动的购物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数学意识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融入现实生活中,使我们的教学越加变得阳光灿烂。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文化加工,消除了问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与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并非是教师要我解决的问题,而真真切切是“我”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上数学,主动地学数学,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序就越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是强调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活动中去学,去探索发现。那么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学数学,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一、开发智力——想像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猜想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同时把“经历、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列为课程目标中“数学思考”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教材中关于“感知和辩认这些几何体的形状特点”没有做更多具体的安排,但这又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怎么办?我清了清嗓子,很神秘地说:“同学们,想不想玩魔术啊?”话音未落,孩子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变得神采奕奕。“你们瞧,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咦?这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呢?这时孩子们的兴趣来了,是啊,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学生们把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来,我来!”都争着要上来摸摸魔术袋里的东西。于是我提出要求,上来摸的同学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摸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东西,让其他的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上来了,他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了摸,说:“方方的”,下面的学生马上大叫“正方体’,还有的大声说“长方体”,结果“正方体’、“长方体”两种声音此起彼伏……好像哪边的声音大谁就说对了一样,上来摸的同学一看这情形,着急了,连忙把他摸的东西从袋子里拿出来,对着下面争执的同学大声地说:“别吵了,是长方体!”哎,原来我想让他们玩这个游戏把几何体的形状特征一一描述出来,但是……现在看来是我似乎想得太乐观了,第一次不太成功,于是我吸取经验,在第二个同学上来摸的时候,我特意交代他不管下面的同学说什么,别急着拿出来,让他们慢慢猜。他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然后把手伸进袋子里,小眼睛闪烁着狡黯的目光,不紧不慢地对大家说:“圆圆的”,下面的学生脱口而出:“圆,圆,圆!”我皱眉头,大声地怕他們听不见似的说:“啊!今天我们学了‘圆’吗!’“哦,是球,球。”学生们连忙改口。可是摸的同学说:“不对!它们不全部都是圆的,还有边”。“那就是圆柱体!圆柱体!”“对了!”上来摸的那个同学兴奋地把圆柱体从袋子里拿了出来,“耶!”孩子们用他们特殊的表达胜利的方式尽情欢呼着。
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这一刻我也觉得很幸福。我舒了口气,虽然课堂上乱了点,但所有的孩子都那么激动,每个人都在参与,有的还和旁边的同学在激烈地争论着,看来这个游戏对他们感知和辨认几何体是有帮助的,这下子他们学习的热情上来了。
二、兴趣盎然——描绘数学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来创设数学情景,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策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中心”的定势,用“大课程观”的理念将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跳出数学教数学”。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将数学问题迁移到其它学科上来,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许多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结合,建立数、美模型,充分利用图的形式把数学知识表达出来,使复杂、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明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及解题能力之目的。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半径和直径的区分是难点之一,如何分散这一难点呢?我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给学生一条直径的长度让学生画,有的学生画出的圆大,有的学生画出来小。原来,有的学生把直径看成半径来画了。在有趣的画图过程中,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直径和半径的区别。
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画图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从中理解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画”中感觉到学习数学有趣味,从而增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一举多得。
三、乐在其中——体验数学
儿童天生好动,因此,我积极创设活动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运用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世界,进行探索,丰富认知结构。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认识“平方分米”时,我故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格子量桌子,学生发现格子太小了。那怎么办,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学生马上说:“还有1平方分米。”学生动手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教师就可以提出“这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叫平方分米,不信,你们量一量看。l平方分米边长应该是多少?”学生很有兴趣地四人一小组合作,先拟定测量方案,再进行量一量。并总结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很快就认识了平方分米并为学习平方米做好铺垫。
生动的购物活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数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数学意识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融入现实生活中,使我们的教学越加变得阳光灿烂。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文化加工,消除了问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与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并非是教师要我解决的问题,而真真切切是“我”自己的问题,只有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真正的喜欢上数学,主动地学数学,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