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里,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蜇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蜇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蜇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肖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尤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8年第2期)
赏析
这是一篇颇具个人感情色彩的哲理散文,运用隐喻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忧虑与思考。作者从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淡淡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从回到故乡写起,用漫不经心的白描笔法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东北农村的初冬景象。或许,在作者的潜意识中。只有故乡才具有这样的魅力,在虚实相生的描述里渗透了作者淡淡的忧愁,萌生出一种思念的情调。然而。作者笔锋一转,一只颇具传统意味的蜜蜂突然出现,给了作者一个淡淡的“吻”。作者的好心被蜜蜂“误会”。蜂蜇的疼痛为黑暗的出场铺下了伏笔。
诗人顾城在他的成名诗《一代人》里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与顾城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功名利禄,使人的内心日渐浮躁,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安详的生命归宿。换句话说,每一天,人不得不带着面具生活。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只有黑暗。能够让人暂时忘掉一切,赤裸裸地面对自我,进行灵魂的追问。黑暗。不仅仅让人忘掉疼痛,更重要的是黑暗给了人一个能够容纳自我的空间,一个能够坦诫地面对生命的平台。只有经过黑暗的净化。人才能够洗尽铅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吕翠梅)
人生需要弯腰
心 墨
他好奇于一切事物,想了解一切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转专业,起初是生物,然后又转学语文,最后又转物理专业。一次次的转专业让他的学习成绩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当申请研究生时他遭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的拒绝,申请博士时也是四处碰壁。所幸,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最终接受了他。他的人生也从此迈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通知他受雇了。他想,自己是物理学博士,怎么能去搞电话?本打算拒绝,却挨了指导老师的一顿批评,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因为这的确是个好工作,而且不背离自己的专业。
一年后,由于战争的需要,贝尔公司总管又找到他,让他改做微波导弹器。他一听又想拒绝,因为电子学是他最弱的一门学科,而且自己是纯粹的物理学博士,怎么能去搞工程?但总管说:“不行,这是公司的事,而不是你个人的事。你是物理学博士,怎么能不会搞工程?你说电子学是你最差的学科,我想这更不应该成为你拒绝的理由吧?”这一句话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他只好带着一肚子气一头扎进微波电子学的研究中。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项研究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凭借着这项研究发现了影响深远的激光,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从而走向了自己事业的顶峰。他,就是“激光之父”汤斯。
在人生的大方向上,汤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为外界所动。但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他却被人扭来扭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愿做的事。他行事时直时曲,曲直把握得当。
人生正是如此,有时需要直起腰来,看清远方的路,但有时更需要弯下腰去,因为很多东西只有弯腰才能捡到。
(选自《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7月15日)
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里,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蜇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蜇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蜇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肖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尤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8年第2期)
赏析
这是一篇颇具个人感情色彩的哲理散文,运用隐喻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忧虑与思考。作者从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用淡淡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从回到故乡写起,用漫不经心的白描笔法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东北农村的初冬景象。或许,在作者的潜意识中。只有故乡才具有这样的魅力,在虚实相生的描述里渗透了作者淡淡的忧愁,萌生出一种思念的情调。然而。作者笔锋一转,一只颇具传统意味的蜜蜂突然出现,给了作者一个淡淡的“吻”。作者的好心被蜜蜂“误会”。蜂蜇的疼痛为黑暗的出场铺下了伏笔。
诗人顾城在他的成名诗《一代人》里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意思与顾城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功名利禄,使人的内心日渐浮躁,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安详的生命归宿。换句话说,每一天,人不得不带着面具生活。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只有黑暗。能够让人暂时忘掉一切,赤裸裸地面对自我,进行灵魂的追问。黑暗。不仅仅让人忘掉疼痛,更重要的是黑暗给了人一个能够容纳自我的空间,一个能够坦诫地面对生命的平台。只有经过黑暗的净化。人才能够洗尽铅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吕翠梅)
人生需要弯腰
心 墨
他好奇于一切事物,想了解一切事物,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一次又一次地转专业,起初是生物,然后又转学语文,最后又转物理专业。一次次的转专业让他的学习成绩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当申请研究生时他遭到了一个又一个学校的拒绝,申请博士时也是四处碰壁。所幸,著名的加州理工学院最终接受了他。他的人生也从此迈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通知他受雇了。他想,自己是物理学博士,怎么能去搞电话?本打算拒绝,却挨了指导老师的一顿批评,他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因为这的确是个好工作,而且不背离自己的专业。
一年后,由于战争的需要,贝尔公司总管又找到他,让他改做微波导弹器。他一听又想拒绝,因为电子学是他最弱的一门学科,而且自己是纯粹的物理学博士,怎么能去搞工程?但总管说:“不行,这是公司的事,而不是你个人的事。你是物理学博士,怎么能不会搞工程?你说电子学是你最差的学科,我想这更不应该成为你拒绝的理由吧?”这一句话把他驳得哑口无言。他只好带着一肚子气一头扎进微波电子学的研究中。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项研究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凭借着这项研究发现了影响深远的激光,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从而走向了自己事业的顶峰。他,就是“激光之父”汤斯。
在人生的大方向上,汤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为外界所动。但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他却被人扭来扭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愿做的事。他行事时直时曲,曲直把握得当。
人生正是如此,有时需要直起腰来,看清远方的路,但有时更需要弯下腰去,因为很多东西只有弯腰才能捡到。
(选自《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