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序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1980_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学术的演进历程中,历来存在以地域之名来命名学术的现象,如“齐学”、“鲁学”、“湘学”、“蜀学”、“岭学”等,这些地域性的学术各有特色,发展状况多姿多彩,历史进程波澜起伏,是学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由于区域文化研究的兴盛和学术史研究的愈益深入,这些地域性的学术颇为学界关注,特别是本地学者出于对地方性知识的热爱与弘扬,已出版和发表了很多相关论著,不仅极大丰富了地域学术史、文化史的研究,而且对于整个中国学术史研究体系的健全和深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全国整体状况而言,研究并不平衡,与这些相对显赫的地域学术相比,有些地域具有特色的学术现象及其发展史尚未受到很多关注,“北学”即是如此。可喜的是,王学斌所著《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一书的问世,将大大扭转这一局面。
  何谓“北学”,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和界定,大体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经学;第二种含义泛指北方学术;第三种含义,则是特指以河北地区为核心的北方之学。《清季民初的北学研究》所言之“北学”,是在第三种含义上使用,专就今河北地区为核心的北方之学的演进历程,选取清季民初這一重要历史时段展开探讨。作者认为,北学具有三种学术特质,即学术精神上崇尚慷慨节义、学术风格上强调简朴厚重、学术宗旨上追求经世致用,这样一种学问渊源于荀子,历经汉、唐、宋、元的经学、理学流变,在明末清初发展到一个高峰,之后沉寂百余年,于清季民初之时呈现复兴之态势。引发这股北学重振潮流的学术中心,是晚清著名的莲池书院。启其端绪者乃时任直隶总督的一代名臣曾国藩,进入民国后,显宦徐世昌又接续起复兴北学的重任。在清季民初的时代变局中,中西学术的交融碰撞,使得中国学术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面貌一新,北学也不例外。以变局中的北学为研究对象,在以往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儒学脉络外,呈现一个不同于古典时代的融汇中西学术的北学,其意义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在具体论述上,该书作者采用谱系建构和实际运行相结合的研究视角,一方面通过对《北学编》、《续北学编》、《大清畿辅先哲传》等著述的研究,探讨北学谱系是如何一步步被北学中人建构起来的;另一方面通过对曾国藩倡导北学新风、李鸿章大兴直隶文教、莲池书院之建设等方面的论述,辅之以王灏与《畿辅丛书》的编纂、黄彭年与莲池书院的学风转移、张裕钊与莲池文派之兴起、吴汝纶与直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贾恩绂与《定武学记》等个案,在实际运行层面上系统梳理了清季民初北学复兴的历史史实。这样的叙述策略,体现了自我和他者的双重认同,且既有纵向的学术梳理,又有横向的思想阐释,特别是在做思想阐释时,注重引入政治运作、社会回应等视角,突出学术与政治的纠葛和互动,以此来深入研讨直隶地区所独有的学术与政治文化特色。从全书的实际情况看,应该说基本达到了作者的预设目标。
  总体而言,作为学界首部全面探讨清季民初北学问题的学术专著,该书可谓是对学术研究薄弱环节的重要弥补,创新性强,而且内容充实,个案鲜明,说理充分,叙述得当。不过尽管如此,瑕不掩瑜,该书的个别论述还是有再讨论的空间的,如清季民初的北学是一特有的学术现象,还是属于一个学派的学问,书中的论述就稍显模糊,相信作者一定会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补充完善。
  是为序。
其他文献
王阳明的思想无所不包,他对科学技艺等学问也有所思考,并呈现两种不同的态度。一、道优先论下的科技为末的思想  古人喜欢从整体思考问题,所有事物在整体中的位置就比较清晰。那么类似科技的存在处于什么位置呢?  在“拔本塞源”论中,阳明对知识技能有一个定位,他说: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
一  “用血从荆棘上换取玫瑰,有灵犀自花唇上听得花叫。”这是诗人赵国泰对“玫瑰诗人”彭邦桢的评介。  彭邦桢祖籍湖北黄陂,1919年生于汉口,黄埔十六期毕业。他,青年投笔从戎,中年负笈去台,以“彭老大”蜚声诗坛;壮年中西合璧,与美国“黑珍珠”共掌世界诗坛“帅印”,并以一首《月之故乡》诗歌风行世界!他与中国远征军的渊源,先得从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说起。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相继占领了中国
宝牯佬是民间对邵阳人的称呼,意指邵阳人像牛一样耿直、憨厚、刚烈。我一直认为宝牯佬的“牯”,是牛牯的“牯”,即性烈雄健的公牛。儿时牧牛,常见两条公牛“顶架”红了眼,牛尾紧夹,牛身如弓,气喘如吼,地动山摇,旷日持久,很多时候只能用长竹竿绑上草把点燃伸过去熏,它们才可能休兵罢战。宝牯佬做人做事的“牛脾气”上来了就是这样子。“呷得苦、霸得蛮、耐得烦”,宝牯佬的脾性是最典型的湖南人性格。  邵阳古称邵州,南
盛昱是清末学者、名士、藏书大家,以风雅不羁、惜士爱才、藏弆美富名动海内,为士林称善,令誉孔彰。其意园郁华阁中,孤本异籍列架插签,琅编秘籍所积充牣,以考订金石书画收藏自娱。盛氏生前,意园之中时有戚好朋旧,诗酒雅集,谈书论艺,赏析旧籍,浮生快聚,极友朋之乐。不幸,盛氏世寿不永,遽归黄壤,后嗣不能绍承先绪,难以继守,箧藏斥卖殆尽,遗物骤散。所幸不少珍本古椠被嗜古耽书、邃精版本的藏家收贮,青缃故物,流传至
明朝末年是一个严酷的时代,政治腐烂,经济崩溃,流民四起,边关告急;明朝末年又是一个奢靡的时代,从贵族到平民都充满了玩世不恭的精神。帝国的北都北京愁云惨淡,帝国的南都南京夜夜笙歌,一方面处处透露着末世败亡的气息,另一方面则是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满族的金戈铁马撞击帝国长城的声音已经隐隐在耳,中原流民对帝国的反叛之火亦渐成燎原之势,当此“天柱欲折,四维将裂”之时,似乎人人自知不免,却又人人无力回天,索性
西南欧的仲春刚过就有了初夏的感觉,罗卡角的阵阵海风缓释不了午日阳光的灼热。导游说,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旅客,罗卡角是必选景点之一,因为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欧亚大陆的最西端,是远航水手对陆地的最后一瞥。但我要说,千百年来,荒凉、孤寂的罗卡角与葡萄牙的两个历史巨人相连后才一跃成名、名扬寰宇。这就是恩里克王子与诗人卡蒙斯。  公元十二世纪中叶,葡萄牙建立了当时欧洲第一个统一、独立的君主制国家,且得到
湖州陆氏,皕宋楼主人陆树藩、陆树声昆仲,在1907年,曾将皕宋楼藏书卖给日本静嘉堂文库,此举遭到国人一致谴责。当此之时,尚在清朝统治时期,树藩为朝廷命官,拿着朝廷俸禄,竟将儒家文化经典出售于外邦,无论其生意受挫资金周转不灵等何种原因,终究为士人所不能接受。而其父陆心源,光绪十一年(1885)曾向朝廷国子监捐书一百五十部、二千四百三十三卷,授奉直大夫。光绪帝召见于勤政厅,称其“著作甚多,学问甚好”。
神秘  关于经验的神秘主义和关于存在的神秘主义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是非理性的。关于经验的神秘主义总是将不可解释的现象与肉身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可解释的现象是一个变量,那么经验的神秘主义就是关于这个变量与肉身的关系。经验神秘主义关注肉身的自我体验,力图经由自我的体验去穿透永恒的迷宫。但这个迷宫是不可穿透的,于是神秘就停留在肉身的范围。例如,关于气功、房中术、服食、辟谷等神秘操作,它们无一不是最终落实到
“寂寞!”我心里想:“好像这个世界上还有地方不寂寞呢!”  著名学者、散文家陈之藩曾在代表作《寂寞的画廊》这样说。作为文理兼通的大家,他看得通透,世上本就无处不寂寞,无人不孤单,所有消遣的法子都是倏忽,就像转瞬的烟花即逝。然而陈之藩没有耽于此,他叩寂寞以求音,直面人性中最深的寒冷,在异乡写出《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等著作,享誉文坛。  早在出国前,陈之藩就以胡适为精神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  书,写出来,印妥,命就随它了。落在谁手,境遇自有不同。爱之者,视若珍宝;遇上个虐书的,撕巴撕巴,要么糊了墙,要么扔入茅厕,直接就坠入了“悲惨世界”。  当然,这也许只是伧夫鄙妇之所为,书香门第、持礼之家对书总是“待若上宾”的,也正因如此,古来才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