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的静脉穿刺要求与探讨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6280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CT增强的静脉穿刺的一些要求与技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行CT增强扫描患者264例,对其在穿刺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穿刺血管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有效控制注射速度,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64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了血管选择的合理性,并控制好注射速度,同时对患者展开可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穿刺成功262例,穿刺成功率99.2%。结论:在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一定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穿刺技巧要熟练,穿刺静脉的选择要合理,这些都是保证CT增强扫描检测能够得以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静脉穿刺; 穿刺技巧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27
  CT增强扫描检查是一项比较常规的检测技术,不但能够使病灶的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还由于多排螺旋C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越来越受到临床各科的青睐[1]。 在进行CT增强检查中静脉穿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穿刺成功与否会对CT的检查以及诊断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为探讨CT增强的静脉穿刺的一些要求与技巧,笔者对本院过去一段时间里收治的行CT增强检查患者静脉穿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患者264例,男141例,女123例,年龄8~78岁,平均58岁。其中,进行头颈部CT增强检查的患者29例,进行胸部检查的患者63例,进行腹部检查的患者111例,进行其他部位检查的患者6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得以确诊。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26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和护理静脉穿刺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进行CT增强扫描检查时对静脉穿刺提出的要求进行探讨。
  1.2.2 检查方法 研究中所用仪器为GELightspeedQx/2CT机;MEDRADENVISIONCT自动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器专用针头21号。本组患者的增强造影剂采取非离子造影剂,即300 mg/ml欧乃派克或者是300 mg/ml的优维显注射液,注射速度为2.0~3.5 ml/s。依照患者的体重以及身体状况对造影剂剂量进行选择,一般情况成人剂量1.1~1.5 ml/kg。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对穿刺血管进行合理选择,准确控制注射速度,并对注射压力、流量以及注射时间等参数进行合理设定,保证穿刺效果良好,保证支持整个CT扫描工作顺利完成。
  2 结果
  264例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262例,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99.2%。其中一次穿刺成功254例,两次及两次以上穿刺成功8例,2例患者穿刺失败,没有完成CT增强扫描检查。详见表1。
  表1 264例患者的穿刺情况统计
  穿刺情况 一次成功 两次或两次以上成功 失败 合计
  例数(例) 254 8 2 264
  比例(%) 96.20 3.10 0.76 100
  3 讨论
  临床上增强扫描为CT诊疗技术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操作步骤。绝大多数医院对自动高压注射器注射予以应用,并配以高压注射速度等一些合理的技术参数,从而能够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强化图像。然而,在行CT增强扫描过程中,不但应具备有先进的注射设备,另外提高增强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具有可靠的穿刺技术,使定量造影剂的顺利注入得到保证。
  对静脉穿刺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由于CT增强检查是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快速、加压对高浓度的碘造影剂予以注射,所以就会对静脉穿刺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稍有疏忽就会导致较严重的不良后果[3]。对CT静脉成功穿刺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患者因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操作技巧和责任心等方面[4]。所以,为了使CT增强检查静脉穿刺的成功能够得到保证,首先使室内保持整洁、安静,温度要适宜,无关人员禁止任意走动,操作者保证精力能集中,不受干扰[5-7]。穿刺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以及穿刺技巧,因为若是CT增强穿刺的失败会引起患者身体的伤害以及经济都受到损失,从而导致护士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极易导致穿刺失败,使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针对此点操作者要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予以不断加强,使应变能力及穿刺技巧能够得以提高,增强自信心[8];除此之外,对患者的穿刺静脉的选择也十分关键,最好是选用肘部的一些较粗、直的血管,并且静脉的弹性要相对较好。在穿刺结束后应对穿刺针予以仔细固定[9]。最后,就是护士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在进行高压注射器预注时和在加压初期要对局部穿刺静脉情况予以认真观察,若是存在渗漏现象要立即停止注射;皮下造影发生剂渗漏可以说是在进行高压注射时比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造影剂渗漏率可以作为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10]。
  在本次研究中,总结分析了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264例患者的穿刺情况,结果发现,采取合理的穿刺手段治疗效果显著。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在实施合理的穿刺手段后,能够有效改善穿刺效果,提高成功率。
  总之,由于CT影像设备以及检查技术均在不断的发展,使CT增强检查率得到了显著的增高,所以护理操作人员要对自身的心理素质予以不断提高,责任心要加强,努力使静脉穿刺的技巧得到提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且应对穿刺前后的心理护理予以特别的注意,使每一例CT增强检查都能够保证安全、有效地完成。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1.
  [2]蒋朱明,朱预.人工肠胃支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3-274.
  [3]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病人标准计划(外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376-377.
  [4]闫国兴,张冬梅.离子型造影剂过敏试验对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J].护理学杂志,2010,22(23):168-169.
  [5]张燕,张侃,张荣.CT增强扫描120例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9,11(29):1301-1302.
  [6]祝红线,郭英,张挽时.静脉套管针用于CT增强扫描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36(18):584-585.
  [7]曾纪英,夏俊,陈红辉.螺旋CT增强造影时的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2(14):430-431.
  [8]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17.
  [9]孙永燕.CT增强扫描的全程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0(12):1471.
  [10]林海.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3(9):56.
  (收稿日期:2012-11-19)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究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15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38例采用Richards钉内固定,B组50例采用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C组62例采用股方肌骨瓣转位移植加多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对比三组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88±43)d,B组为(149±32)d,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臨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硬膜外麻醉,选择与首次相同的切口方式,修剪产妇皮肤的瘢痕,按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方法:通过现状分析当前社区护理面临的问题及以综合医院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的优势。结果:开展社区护理可促进综合医院的发展。结论:建立与完善以综合医院为依托,借助其优质医疗护理资源推动社区护理服务的开展,促进全民卫生保健事业发展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关键词】 社区护理; 服务; 资源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老年化社会的到来,社区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二陈汤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小鼠吗啡(9 mg/kg,sc,7 d),使小鼠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组、二陈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五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吗啡组注射吗啡,二陈汤组注射吗啡,同时给予三种不同剂量的二陈汤灌胃,并且检测对小鼠的奖赏效应或厌恶效应。结果:吗啡组小鼠在伴药箱中停留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分泌r-IFN的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对儿童结核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cytokine flow cytometry,CFC)检测法,对结核病患儿41例、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75例、健康儿童20例,测其外周血中分泌r-干扰素(IFN-r)的结核杆菌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同时行结核菌素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例(常规治疗)及观察组5例(常规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6、8(IL-1、6、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AMD量表确诊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并调查分析影响PSD的因素。结果:60例脑卒中患者住院2周后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共24例,发病率为40.0%;女性患者、病程>1年、年龄>60岁,伴有负性生活事件、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合并基础疾病2种或以上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密切相
期刊
【摘要】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白介素-17水平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观察组),将50例患者按照DSA28的评分大小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并另选取同一时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所有患者的TREM-1和IL-17进行检验,并同时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病因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1月1880例头痛患者的资料,了解不同头痛诊断所占的比重及导致头痛的因素。结果:188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24,女性患者显著多于男性,平均年龄( 45. 87±15. 92) 岁。头痛病因居于首位的是偏头痛(29.5%),其次是紧张型头痛(23.1%),且学生
期刊
【摘要】 目的:浅谈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4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则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