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or不打 这是个问题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大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s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无论什么时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都明白:从幼年时期就接受到的良好教育,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重视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素养教育,却又在孩子又哭又闹索要某件物品时不知所措……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有时确实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才能在育儿路上拨开云雾见月明。这,当然就是我们开办这个栏目的初衷。希望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家长心得、专家观点或园所建议的同时,能够掌握更科学、更实际的育儿方法。
  话题
  鬧得沸沸扬扬的“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终于告一段落,最终以校方的一纸声明“让问题回归校园处理”拉下帷幕。声明中提到:“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事件中提到的受伤害的未成年人原则,学校还将做持续努力,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事实上,这场“战争”并没有赢家,“剧情”一再反转,学校、家长、孩子都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真相到底如何,仍然有待于时间的检验。然而,无论是否还会反转,校园霸凌本身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与同伴的冲突和矛盾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我们做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幼儿之间的冲突形式一般以抢夺玩具或推搡为主(详见本刊管理版3月刊 “热点论谈”栏目)。那在冲突中,相对较弱的一方被欺负了,家长该如何教育呢?教育孩子忍让,孩子会不会变得懦弱?教育孩子打回去,孩子会不会变得睚眦必报?真的好难!
  要求孩子“被打了就要打回去”的家长,多半是理想地认为,只要孩子想打回去,就一定能打赢。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对方如果是动不动就打人的孩子,一般不会因为你的孩子还击就善罢甘休。孩子们并不懂得去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一味地教孩子挨打了就要打回去,当孩子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武器对欺凌行为进行反击时,欺凌行为往往会变本加厉且持续更长时间,孩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或是陷入更大的麻烦。所以,教育孩子以暴制暴,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
  学龄前的孩子,情绪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孩子有没有“受欺负”,不应该由我们来判断,而应该交还给孩子自己。如果孩子并没有在被打后产生委屈、恐惧、愤怒的情绪,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主动去引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被欺负”了。不能因为害怕孩子“吃亏”,就不惜扼杀孩子们单纯的友谊和快乐。但事实上,发生过不少家长带孩子去学校追打幼儿的事件:在上海闵行一所学校门口,一名女孩的父亲在处置自己孩子与另一名小男孩的冲突时,撸袖子上场对男孩动手,事情的缘由是因为这名男孩拿着绳子绕着她女儿打闹,做父亲的见状,动手就打,将男孩推倒在地致其受伤,男孩父亲到场与女孩父亲大打出手。警方将此事件认定为成年人斗殴,双方若不同意调解,将面临被拘留的处罚。
  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本来未必是坏事,透过具体的冲突事件,可以教孩子学会规则,学会尊重,了解行为的底线和边界,以及换位思考。上述案例中的那位父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直接向对方孩子动手,不仅给别人家的孩子带来了身心伤害,而且给自己的女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是心理负担。
  那孩子被欺负了,家长是不是就该不管不问呢?当然不是。如果孩子受了委屈,家长完全依赖于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孩子有可能受了欺负也不会跟家长说,在孩子的经历中,告诉了家长后换来的不是安慰与保护,而是责备。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越来越低,这样的状态往往更容易遭遇校园欺凌,形成恶性循环。
  来看看网络红人“虹桥一姐”的故事吧:“虹桥一姐”龚玉雯中学辍学后便驻扎在虹桥、浦东机场,接送机,跟拍各路明星,她和88位明星合过影。她家境不好,有时候穷到连饭都吃不起,却几乎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搭在了往返虹桥机场的地铁票上。
  龚玉雯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安全的依恋关系:她父母在她18个月大时离异,她由外公外婆带大,读书时便常常遭遇校园霸凌。据同学回忆:谁都不想主动和她搭话。我记得有几次她被人吐口水,过几天又被吐了以后,她说“我外公说,口水是有营养的,你们吐我口水是给我营养”…… 龚玉雯外公的这种教育方式显示出这个成年人的低自尊感,将侮辱行为用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合理化,以此避免正面冲突。家长是帮助孩子树立自我价值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家长都不在意孩子,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难建立起来。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会对自己不断贬低、憎恶。缺乏什么,就会想要弥补什么。因此,“虹桥一姐”没有特定崇拜的偶像,这种泛偶像崇拜能够让她容易获得暂时的价值感、虚荣感,不断与明星同框能让她感觉与众不同。
  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孩子被欺负、被打了,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对此,我们鹿爸博士有话说:
  有“娱乐圈毒舌”之称的金星,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的儿子在超市里被一个抢玩具的孩子无缘无故地打了一巴掌,她让儿子打回去。儿子捂住被打红的脸,说:“不!他打我,是因为他的妈妈没教育好!我跟他不一样!”这句话让金星震惊,也深感安慰。
  学会化解内心的愤怒和仇恨,是孩子的必修课。那种吃不得一点亏,稍微受点委屈就要打回去的所谓强者,真的就快乐了吗?鹿爸博士认为:大家都敬而远之的孩子,内心深处绝对要比受了一点肢体伤害的孩子更加痛苦。孩子不还手是不是会变得懦弱,关键还在于家长的引导,让孩子明白,没有打回去,并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而是应该用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首先,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声地喊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对的!”
  其次,如果对方继续打或者抓住自己,按住对方的手,把对方的手从自己的身上剥离,并迅速离开,确保不会有进一步伤害。如果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立即寻找身边成年人的保护,可以是老师、家长或管理员。要让孩子明白:当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时,老师和家长,都是可以保护他们的力量。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我们并没有引导,孩子被打以后,自己打回去了。要不要制止?其实这是孩子们在面对暴力时最真实的反应,家长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指责、呵斥,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伤心:自己受了欺负,妈妈却帮别人说话。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回击时要注意分寸,如果欺負停止,回击也要停止,不要造成主动的攻击和伤害。
  作为父母,我们要教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跟世界和平相处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总之,孩子们心理的健康和阳光,才是我们最大的希冀!
  观点
  预防大于治疗,而预防真正要做的还是靠自己,靠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对欺凌有基本的认知,学会应对方法。《对校园欺凌说不!》一书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校园欺凌的真正实用的知识及应对方法。我们从书中选取了几段话(如下),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肢体欺凌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恐吓、伤害他人,让受害者产生恐惧的情绪而听从指挥。比如:相互碰撞、踢踹,绊倒他人,拉扯他人,冲他人吐口水,挡路,扯衣服,向他人扔东西,拔头发,对他人咬和抓,等等。
  如果你担心独自一人时遭遇欺凌,尽可能结伴而行。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周围有很多人的话,欺凌者就不太可能对你下手。或者让自己尽可能地出现在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当欺凌行为正在发生时,如果你需要大人们的帮助的话,请先去找离你最近的大人去报告。或许你会找到餐厅里的副手、休息室的管理员,或者就是监护人。也可能是老师、教练、校长、校医或是学校辅导员。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事发之后报告,只要你被人欺负了或者看到有人被欺负,你都可以告诉在学校或者家中的大人们,甚至你的医生都没问题。那些大人们都会帮助你的。
  当你懂得尊重他人时,你是不会去评判、取笑或者是伤害他们的。你会包容、接纳他们而不是孤立他们;你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而不是忽略他们。尊重的伟大之处在于,你尊重他人,他人同样也会尊重你。
  心得
  当我们在家长群里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妈妈们的反应同样热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家长们对待孩子“被欺负”这个问题的态度,有的家长是“孩子欺负别人”的代表,有的家长是“孩子被欺负”的一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中一些人的心路历程吧,她们的经验或许对你有不小的帮助哦!
其他文献
张梅玲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心理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明星案例  轩轩(拳王邹市明的大儿子)和弟弟跟着妈妈、姥姥逛商场,在此期间,他们想吃糖果,妈妈坚决反对,没有给他们买,于是两个孩子向姥姥求助。姥姥是怎么做的呢?轩轩妈妈和姥姥之间的育儿观是否一致呢?  大众困惑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因為爱孙心切,容易溺爱孩子。不少年
期刊
王晓丽  江苏省妇联家庭教育研究会专家讲师团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硕士,《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主编。  国外案例  布莱克是个3岁的小男孩,却经常玩女孩子的玩具,比如布娃娃、小推车等,还喜欢穿女孩子的袜子,背女孩子的书包,等等。这让布莱克的父母非常担心,为此他们常常强行制止布莱克的这种行为,却毫无作用。(案例选自英国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超级保姆》)  大众困惑  現在,
期刊
虽然我从未经历过校园欺凌的伤害,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缺少发言权:我的弟弟因受不了不良少年索要保护费而选择辍学,我的侄子侄女也有被校霸、班霸欺负得满身伤痕的实例。  关于校园欺凌,我想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校园欺凌的性质,它绝对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是恶性事件,说得严重一点,绝对是社会大毒瘤。然而,对于校园欺凌的判断,我想把握“度”很重要:它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它的恶劣程度有多深。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
期刊
编者按:  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甚至还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了。然而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吗?“学习故事”——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提倡从相信和接纳儿童的视角来观察、解读、促进孩子的学习。本刊“学习故事”专栏,致力于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学习故事,记录下孩子真实发生的学习事件以及成人给予的回应和支持。期待家长朋友们在阅读同龄其他孩子的“学习故事”时,能渐渐把握住“观察”自己孩子的
期刊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儿子轩轩今年三岁,我从休完产假后就自己带宝宝,陪宝宝一起成长。  为人父母,虽说是照顾孩子,但其实也是第一次经历,很多东西不会,一切都是第一次,既兴奋又好奇。从宝宝第一次开口说话叫“爸爸妈妈”,到现在步入幼儿园,每一天都感觉是多姿多彩的。可能是自己的性格属于内向型的,所以宝宝也是很温和、很乖巧,他和小朋友相处时,被小朋友抢走玩具后表现出来的反应不是很强烈,不会像有些小朋友那样去抢
期刊
故事主角:江苏省江阴市城南幼儿园 思臣  地 点:游戏记录区  撰 写 者:王金萍  又到了记录游戏的时间,孩子们纷纷涌向记录区,你排到了队伍的最后面,不时伸出头东张西望,还用力向前挤。你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今天我要去玩科学区,千万别被记完了。”看你那焦急样子,真是恨不得马上就记到自己喜欢的游戏。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着,你伸出手开始点数:“一、二、三、四、五、六,还有六个人就轮到我了。”这
期刊
任务卡  有些小動物喜欢在夜晚出来活动,宝宝,请你在下图中找出喜欢在夜晚活动的小动物,并把它们圈出来吧!  问题  蝙蝠是用眼睛来寻找食物的吗?
期刊
我是一个四岁小男孩的妈妈,这个小孩叫空空,他性格开朗,活泼外向却又情感细腻,去年上了幼儿园小班。在入园之前,双鱼座的我,脑子里满满的小剧场:他如何不适应,我如何激励与安慰他;他被别的小孩欺负时,我又如何处理和保护他。  没想到,他非常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能很好地与老师互动,但是自律性不高,喜欢惹别的孩子。于是上学后第一件让我担忧的事,不是想家、不吃饭、不好好上课,而是把别的小朋友搞哭了!  有一天,
期刊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  ——费尔巴哈  核心素养:勇于探究  時段建议:晚餐时  场地建议:厨房  主 角:宝宝和妈妈  任务卡  准 备  比萨,A4纸。  A.妈妈拿出一块比萨,让宝宝握住比萨饼皮的边缘,观察比萨是不是很快垂下来,连着馅儿一起往下掉。  B.妈妈帮助宝宝将比萨向内弯成U形,宝宝观察比萨馅儿是否还会往下掉。  C.妈妈拿出A4纸,让宝宝抓住纸的一边,观察另外
期刊
無论什么时候,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都明白:从幼年时期就接受到的良好教育,不仅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但是,到底该怎样进行教育,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少家长重视给孩子物质的满足,却忽略了精神的培养;也有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素养教育,却又在孩子又哭又闹索要某件物品时不知所措……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们有时确实需要有人为其指点迷津,才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