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的“三维建构”策略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教育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校园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开展精神活动、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渗透到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课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理解与领悟。
  【关键词】生命教育;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教育特色
  一、生命教育与校园文化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提升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全国“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创始人肖敬认为,“生命教育”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1986年版)。离开人的生命意识,任何文化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学校是生命的园地,更是文化的摇篮,学校应该重视开展生命教育,更应该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建设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
  人的生命活力及其生命价值,是人以其身心禀赋为基质,在传承、建构、践行和创新人类社会文化的进程中发展和显现出来的。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来推进,通过学校教育将生命文化不断内化为师生的主体文化,也就是转化为以个人为载体的精神文化,然后再外化为新的客体——学校文化。
  一切文化都寓于一定的载体中,以生命教育为主体的学校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文化载体通常有三种形式:物质载体,如工具、建筑等;精神载体,如语言、文字、意识形态等;人的载体,如个人拥有的知识、道德等。前两者是客体文化;后者,寓于人自身的文化可称为主体文化。
  二、“三维”建构生命教育校园文化
  (一)建设物质环境
  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校园的物理环境,主要指我们的建筑(布局、造型、颜色等)、设施、校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还有宣传阵地、物质符号等。
  1. 设施设备,安全第一
  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学校四周围墙、所有重要场所安装了红外线防盗报警系统,定期对消防系统作维护。校园的楼房、楼梯、通道、消防设备等都按照市安全文明校园标准建设,以安全为第一要求,以符合小学生活动需要为中心目标。
  2. 宣传阵地,强化认识
  为加强生命教育宣传的作用,我们让校园的每一个宣传阵地都会说话,以内涵深厚的哲理名言、富有指导性的文明用语和生动有趣的活动图片创设学校生命教育的环境。
  3. 物质符号,承载文化
  制度,是学校符号的代表之一。为了保证安全文明各项管理落实到位,学校建立健全了安全工作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安全教育、保卫、值班制度和消防、食堂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设施检查、安全事故报告、学生外出活动报批等制度,并建立安全管理协作机制,还制定多种应急预案。
  为了能更好地让校园的物质符号承载生命教育文化,校园的建筑物以及绿化、美化、宣传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在正确审美观的指导下,围绕“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目标而考虑具体的形式和内容,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
  (二)营造精神环境
  精神载体,也就是校园的心理环境。一般包括通过语言、文字、校风、学风、教风以及各类活动氛围和人际交往等人文因素。学校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教育活动实现“珍惜生命,和谐发展”氛围的营造。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营造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精神环境的第一阶段。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是指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和谐交往和密切联系。
  和谐心理环境氛围的营造,主要通过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教育活动实现。通过校园活动,使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都能感受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获得奋发有为的学习动力和工作动力,在思想观念、价值倾向、行为方式等诸方面与校园主流文化发生潜移默化的认同,实现生命教育对全体师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三)形成教育特色
  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把握生命教育理念的内涵,延伸生命教育的外延,设计有特色的、喻生命教育于管理、教学和活动当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其实就是以人(教师、学生、家长)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
  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形成教育特色,主要体现在德育、智育、与心育上:
  1. 德育:懂得生命意义、照亮思想、倡导责任感
  德育活动主要注重师生的行为、心理和情感教育,倡导师生对生命、人生、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新颖、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作为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安全意识”与“责任感”教育是最重要的。近几年,我们每年都组织师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防火、防震、灭火、自救自护能力。重视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每年组织学生到戒毒所参观并听取戒毒人员的自我反省报告,先后开展了拒绝毒品签名、参观禁毒宣传图片展、举行禁毒宣誓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师生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 智育:懂得生命的质量基础是心智健康
  让生命教育走进课堂,不仅仅是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学校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渗透生命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
  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和直接有效的途径。从课程性质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真正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的课程,应当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利用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3. 心育:懂得生命力的精神源泉是健康的心理
  心育是一种以心为本的真教育。它以认同和陪伴,实现生命的自我觉察与完善;以规则与平等,帮助生命更好地社会化;通过重建生命的高价值感,让师生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生命教育文化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发挥着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理解与感悟的重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主要的生命教育内容有“五渗透”:渗透生命的脆弱性,知道生命的获得与延续都不是必然的;渗透生命的宝贵性,知道生命不可以重来,人生只有一次;渗透生命的有限性,知道珍惜生命,敢于直面死亡;渗透生命的独特性,懂得正确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渗透生命的坚韧性,勇于面对挫折,增强意志力。
  结束语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不同的教育理念,但生命意识却是相同的,只要保持这种生命意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都可以变成学校自己的精神文化传统。为此,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建设生命教育活动文化,更需要充分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的、丰富而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主动地融入社会,参与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用心去参悟和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意蕴深刻、真实丰富的人生体验。小学生命教育活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工程,需要系统的规划,更需要在不断深入的教育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毕义星.中小学生命教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
  [2]赵秀云.论生命教育的内涵及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2).
  [3]唐志强,赵鹏程.学校生命教育探索[J].宜宾学院学报,2007(03).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机构,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家庭与学校的通力合作。我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校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努力做到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过程一致、教育方法互补,共同培育新一代的阳光少年。  【关键词】家校合力;共育;客家文化  近年来,许多国家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
【摘 要】学生的学习错误是教学过程的生成资源。在关注错题的前提下,引导辨析,利用错误,突破易错题,能让错题成为学习资源,让学生体验错误的价值,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错题;数学课堂  错误是孩子学习的原生态,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不要怕孩子出错,而应充分发掘错误,利用错误,化弊为利。  一、关注错误,加以重视  关注孩子的错误首先是发现孩子的错误,那么孩子的
摘要:以人为本,体现出新中国60年的崇高目标和不懈追求。新中国发展实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本文透过新中国60年的时空变换,梳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脉络,探析这一理念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新中国; 60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4-0026-04    胡锦涛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核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注意精心设问,注重思维含金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回答积极性,判断评价延时,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应答性的提问多,不断追问、深问少,提问缺乏思维含金量。学生常处于应对场景,缺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因而课堂热闹,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把握提问最佳时机,注意要精心设问  
【摘 要】本文从学校校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学校的品牌文化,结合具体事例,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有效阐述了打造学校品牌文化的有效做法,对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品牌建设;学校校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活动文化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无论采取如何的策略、运用如何的方法,学校品牌的建设最终都必须以学校文化为根本依据。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既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和谐高效的课堂,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多方面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基于“研学后教”的理念,从走进儿童生活、营造和谐氛围、把握动态生成来构建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品德与社会;课堂;高效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
【摘 要】课程资源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外延范围远远大于课程本身的外延范围,它只有在经过相应的加工并付诸实施时才能真正进入课程。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程资源;教材;数学学习  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所提供的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如果一味的固守“教
【摘 要】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玩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乐,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感悟,在游戏中创新,让他们的数学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玩中得到培养。  【关键词】数学;兴趣;教学;玩  一、玩让学习由枯燥变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
【摘 要】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优势,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它能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从事学习和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探究;合作  “自主探究”就是要求学生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去从事学习活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
【摘 要】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满足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班级管理  《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满足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