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am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亦是整节课的主角,而学生只是配角。新的课程改革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被动式学习、灌输式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全面革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四位高效课堂”及我们所做的课题研究,现提出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也就是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做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本文就“问题探究式” 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直接提问,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所以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老师可直接提问:“当我们听到哪里着火了,我们第一个想到能用来灭火的物质是什么呢?”所有学生齐声回答:“水”。然后老师做一个演示实验:首先取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包在脱脂棉里,然后用胶头滴管往过氧化钠里面滴水,结果脱脂棉很快就剧烈燃烧起来了。这时候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水才能用来灭火的想法已经在我们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了,但是今天我们却用水来点火,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激发了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浓厚兴趣。再比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老师可由家里面蒸馒头谈起并提出问题:“蒸馒头时,如果面发酸了,怎么办?”学生回答:“往面里面加碱。”老师追问:“加什么碱?”学生答:“加入碳酸钠”。老师再问:“碳酸钠是盐而不是碱,那碳酸钠的酸碱性如何呢?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呢?”进而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设计实验去验证他们的猜测。当他们通过实验发现碳酸钠溶液真的呈现碱性时,对这一问题就感觉特别惊奇。同时他们就特别想知道:为什么碳酸钠会呈现碱性呢?其他的盐到底呈现什么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借助实验,发现问题
  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开始于观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许多的化学问题都是由实验所引发的。所以,化学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鉴于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实验现象,从而避免了学生只做不看或者只看不想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每一个现象,不让任何一个现象从眼前溜走。例如,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在盛水的烧杯中加入过氧化钠,立即有大量气泡產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证明是氧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里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明显变为了红色。此时,教师启发式提问:“酚酞试液为什么会变红色呢?”学生回答:“有氢氧化钠生成。”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但此时老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来观察实验,就在我们刚才提问的这个过程中,有学生观察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学生对此不理解。“变红的溶液为什么又褪色了呢?”这种异常情况令学生新奇而又费解,此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切不可武断的告诉学生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想法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三、把握异常,合作探究
  在化学实验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超越我们预期的异常现象,而对于这些异常现象的处理方法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做铜与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反应得到的硝酸铜溶液是绿色的而不是蓝色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老师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直接告诉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异常现象,这也是一个难得的问题探究机会,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激烈的小组讨论,学生们提出了如下几个猜想:猜想1:硝酸铜溶液本来就是绿色的;猜想2:可能是因为铜离子浓度的大小不同对溶液颜色会有影响;猜想3:可能是硝酸浓度的大小不同对溶液颜色产生影响;猜想4: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溶解在硝酸铜溶液中产生了影响。针对上述猜想,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了合作探究实验。实验1:取了少量的硝酸铜溶解在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呈现为蓝色,由此证明猜想1是错误的。实验2:取相同质量的铜片,溶解在相同浓度但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颜色仍然呈现蓝色,由此证明猜想2也是错误的。实验3:将相同质量的铜片溶解到相同体积浓、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学生们发现与浓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呈现了绿色,而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呈现了蓝色。看到此现象,同学们都非常的兴奋,但是老师又引导同学们做了对照实验。实验4:在两支试管里溶解相同质量的硝酸铜,然后分别给两支试管里,滴加相同体积的浓、稀硝酸,可是令同学们失望的是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仍然呈现蓝色。那也就证明了猜想3也是错误的。实验5:取少量硝酸铜固体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溶液呈现蓝色,然后将前面铜与浓硝酸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通入到此溶液中,此时,同学们惊奇的发现原本蓝色的溶液竟然奇迹般的变成了绿色。由此证明了猜想4是正确的。
  四、激励评价,强化实践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巧妙和恰当鼓励性的语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让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信心倍增,充分发挥潜能。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一句鼓励的话语,会给予学生战胜困难的莫大勇气,会带给学生攀越科学高峰的巨大希望,会让学生体会到别人信任和支持的愉悦。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重点课题《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实效性实验研究》(课题编号:[2012]GSZ14)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国琼.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45-47.
  2.韩立国 李炎.浅谈“问题——探究”式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0):10-11.
其他文献
摘要:身为一个中国人,对具有文化气息和历史继承感的汉语言文学必须是怀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是我们学习其他内容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汉語言文学也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高中生对于如何学好汉语言文学、如何运用是个难题,本文也将就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与探索,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学习 策略  汉语言的博大精深魅力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英语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开发与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原则, 并提出开发与利用英语课程资源的若干方法及途径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前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引起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总
期刊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吸引学生的一项利器。肢体语言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学到很多知识,它既能营造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筑良好的教学平台。  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英语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目前我国英语
期刊
(一)学生分析(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正处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和智力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希望自己在小组中表现突出。本人执教班级为高一(4)班,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听取信息、口头表达及书面
期刊
【课题设计背景】  神舟十号的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应用飞行的新时代。10时11分,太空授课正式开始,在大约4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因此,在这里我们教师上一堂有关介绍航天器与太空知识《太空梦》有积极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 
期刊
摘要:构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学模式,就是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载体。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 教学 模式 构建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而这种精神、这种能力就是人的主体性特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究其语文的概义是变成了文字的语言,其基石仍然是语言,这样就凸显了读的重要性。兼阅兼读,会阅会读,则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引导学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基础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提升了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于小学信息教学来说更是完善了教学的目标。笔者結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就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够给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学
期刊
摘要: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否灵活解决问题取决于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帮助学生促进这些思维能力的发展呢?我在复习解决问题时有了新的感触。语文教学为了理解主人公的思想,要求学生反复读文并读出其中的韵味,我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也要让学生多读题、多读图、图文结合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出数学的“韵味”。在读中品出文字间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推荐7—9年级背诵古诗词40篇,并在阶段目标中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具体要求。  那么如何才能让今天的中学生热情细致地去玩味古典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养呢?  一、反复诵读,领悟诗歌内涵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声音的组合,适当的诵读能让学生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