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指数案例:比亚迪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erwe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起家电池到2003年进入汽车,前8年成就了比亚迪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厂商的世界声誉,后5年比亚迪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二代中坚迈进,并发下惊世豪言——2015年成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世界第一。
  未来结果我们不好匆忙下结论,但是我们看到的历史是,拥有雄厚技术储备的丰田,用了近半个世界的努力才刚刚看到超越美国通用的曙光。或许王传福的信心自有其道理。笔者也曾经认为,中国未来的汽车动力真理掌握在比亚迪手中,并曾经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几位底特律回国的汽车专家,得到的答复却是令人沮丧的。“不错,未来汽车动力解决方案的主流是某种形式的电驱动,但是这个统治者却不会是比亚迪,它最大的可能和最好的选择是把电池做好,电驱动汽车是它难以承受的。”海归专家告诉《汽车观察》记者。
  究竟未来如何,我们目前难以求证这个命题。但是,从比亚迪汽车走过的路和它的战略来看,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比亚迪是一个有思想的造车企业,以往比亚迪走过的每一步都很小心翼翼。最开始,比亚迪并没有将公司的未来压在汽车业务板块上,事实上其最初选择汽车更多的像一种风险投资。但是,比亚迪F3的意外成功却似乎突然加强了比亚迪对汽车的信心,就连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在多个公众场合都表示,“F3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不小的惊喜”。对比亚迪而言,F3就像一个定心丸。自比亚迪F3的热销以后,比亚迪汽车业务投资力度加大,推进速度也明显加快。
  后来,比亚迪的销售进一步让比亚迪上下热血澎湃,但是正在这个时候危机也在一步步逼近激情中的比亚迪。比亚迪的成功,尤其是销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比亚迪前面有一个中国的成功范本——奇瑞,甚至有业内人称,比亚迪的销售模式几乎是奇瑞的翻版。事实上,比亚迪的事情和奇瑞相差甚远,这就为比亚迪埋下了安全隐患。
  果然,从2008年3月开始,这种隐患逐渐浮出水面。3月中旬,比亚迪浙江、温州经销商相继反水,强烈要求退网,且呼声和队伍的阵势越来越大。据媒体跟踪报道,经销商已经难以忍受比亚迪经销商高压政策和缺乏诚意的反馈。直到4月初,比亚迪才开始正视经销商的问题并与其展开谈判。但是最终结果是双方不欢而散,经销商希望获得其他汽车品牌的代理权。媒体调查结果显示,比亚迪经销商的愤懑来自于7个方面:
  1.提车任务量由厂家主宰,想怎么给就怎么给;
  2.有30万元就能卖车,老牌经销商情何以堪;
  3.厂家克扣返利,完成任务成空想;
  4.每辆车4000元,商家利润化为厂家广告宣传费;
  5.车辆精品也搞摊派,配套还要“抽头”;
  6.目前只有3款车型,还要搞分网销售?!
  7.首批F6被迫买断,却因质量问题不准销售。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希望之星,奇瑞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为比亚迪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和学习的榜样,事实上比亚迪正是这么做的。但先行者的成功模式只能拿来借鉴,任何成功之路都是独特的。奇瑞的成功更多归结于时势,这一点同样适用干比亚迪吗?不管如何,比亚迪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可佳,如果说奇瑞证实了中国汽车自主的可行性,但比亚迪能否再次证明这条道路的多样性?
  
  链接:TNS比亚迪案例研究
  中国汽车市场在茁壮并快速成长,其主要构成是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等。相对而言,中国自主品牌似乎目前的境况并不是很好,它们在挣扎着提高或者保持它们原有的市场份额。据最新的数据显示,它们在乘用车市场份额保持在25%以下,并未超过此前它们曾经达到的30%,我们分析其原因如下
  1.合资品牌加快新车型的问世,并引入了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车型,使得中国自主品牌此前靠车型数量制胜不再具有优势;
  2.合资品牌提供更多的小车,这个细分市场以往为中国自主品牌所垄断,现在却被合资品牌打破;
  3.在成熟的市场,消费者期待更高产品质量的车型,并对品牌更为关注,这对合资品牌来说极为有利。
  虽然合资品牌来势汹汹,但中国自主品牌的前景并非一片黯淡。中国乘用车市场对中国自主品牌来说,是个成功的故事,而且众多证据显示这个故事将一如既往地成功下去,譬如深圳的比亚迪。
  比亚迪前身为电池制造商,5年前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转型。2007年,比亚迪新车销量达10万辆,2008年第一季度销量接近2.8万辆。比亚迪的增幅达到两位数甚至接近三位数,这在中国自主品牌中甚为少见。虽然车型选择不多(F3轿车占新车销量的9成),但比亚迪通读消费趋势,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流线型的F3两厢车。研究显示,时尚的设计对年轻购车者这一不断飙升的购车人群极为重要。而最近在微车细分市场发布的F1车型,也会帮助比亚迪在新兴的年轻时尚却并不十分富裕的购车群体中站稳了脚跟。
  显而易见,比亚迪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以一个新的角色——汽车制造商,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更看重将来的潜力。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在环保技术的发展中处于一个理想的位置,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现下,比亚迪新开发的汽油引擎汽车已达到了欧Ⅳ排放标准,不但减少环境污染,并可为将来自身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比亚迪将有一款双驱动车面世,引擎可在汽油和电能之间转换。比亚迪的混合动力和他的竞争者丰田相比,有两项优势:
  1.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可允许家庭充电,这样可解决“充电站”的建立问题。而这在全球,是驾驶电能车所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2.根据比亚迪公司提供的信息,他们的产品和市场上其他现存的混合汽车相比,价格更加便宜,这将大大增加此项新技术的市场前景。
  TNS最新一项针对汽车购买者的网上调研显示在中国市场可负担的混合动力技术有巨大的潜力,80%的消费者知道混合动力技术,53%的消费者考虑购买。然而,比亚迪若要跻身业界佼佼者行列,还有一段长路要走。主要的挑战在于完善车型阵列并建立一个强势的品牌,如此才能走长期的发展之路。若能成为环保汽车技术的首选,必能帮助比亚迪塑造一个独特的形象,而在世界不同车展露面也能建立一个国际认知。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比亚迪也好,对其他自主品牌也好,成功的基础还在于自身“内功”的修炼。
其他文献
淡季不淡,7月份汽车产销连续第5个月保持在百万辆以上的水平,同比呈现高速增长。由于受国家经济回暖、政策效应和市场刚性需求的拉动,汽车产销走出一轮的强劲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5.9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49%;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7.13万辆、11.72万辆、7.66万辆、5.68万辆和2.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48%、19.49%、12
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全球汽车巨头大洗牌的格局,日系汽车可能会“出位”。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汽车市场将蕴含什么样的变革呢?  从2008年目前的整体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属于惟一保持持续增势的市场。但从全球汽车产业来看,美国汽车产业完全依赖于汽车金融,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第一的美国通用出现资金链危机,濒临破产。照这一势头的演进,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全球汽车巨头大洗牌的格局,诸多国际汽车分
左脑风暴   小镇上有一位神医,专门帮人戒烟。一天,有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来找他帮忙,于是他对那个人说:“一包烟有20根,请你点燃第一根香烟,抽完后,过1秒点燃第二根香烟;抽完第二根后,过2秒再点燃第三根;抽完第三根后,等4秒点燃第四根;之后等8秒……如此下去,每次等待的时间加倍就行。只要你遵守规则,我保证,不用抽完两包烟,你就能戒掉了。”   你觉得如果按照神医说的话去做,那个人真的能戒掉烟吗?
和所有喜欢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一样,2008年底,白佳告别了每天早上挤地铁的人群,成为了有车一族,和同事们不同的是,白佳选择了一辆Cross Polo。早就听说Polo的品质不错,同事里也有开的,加上自己喜欢玩,冲进4S店第一眼就看到了这个貌似很能“越野”的Polo。  可是在日常的使用中,白佳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看起来很“猛”的跨界小车和同事的普iNPolo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在刚买车的那段兴奋期,
塔塔Nano这款号称“世界最便宜的汽车”在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之后,却于日前遭遇了生产危机。  据报道,印度加尔各答市的高等法院目前为止已经收到了至少11封针对塔塔工厂合法性的检举信,称塔塔公司在收购位于印度孟加拉地区的土地用于工厂建设时违反了1894年的《土地权法案》,违法购买了大量肥沃的农田用于建厂,这在法案中是被禁止的。在今年早些时候,加尔各答市的高等法院已经找到了印度西孟加拉邦政府以及塔塔
《挪威的森林》中有太多的死亡:木月死了,永远地离开了,少年朋友间的嬉戏打闹、谈天论地已成惘然;直子死了,永远地离开了,似水年华般的爱情只在回忆中如枫叶般片片飄零……如此看来,生离死别实乃人生之不幸。中国人对于死格外忌讳,谈“死”色变。我小时候并未了解多少生死观,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把死亡和黑暗、痛苦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敢去想“死亡”这两个字。令我们害怕的死,毫无疑问,即为科学上关于死的定义——一个人新陈
对高品质、走高端的执著是否是斯堪尼亚持续70多年盈利的秘笈?    2007年瑞典斯堪尼亚卡车公司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9%;总利润同比增长了44%,继续延续着自己70多年盈利的辉煌。  尽管其首席执行官Leif Oestling之前曾表示, “全球经济的下滑将很快波及到卡车工业,卡车工业困难时期即将到来”。但2008年第一季度的数字仍令L e i fOestling眉头舒展,斯堪尼亚公司今年第一季
没有哪个产业像汽车产业—样,受到环保要求如此巨大的影响。康明斯将“环保”不仅嵌入到产品研发,生产环节,而且融入到其企业文化,变成了全公司的诉求。    柴油发动机在人们心中都和“高污染”挂钩,燃烧不充分、噪声大,这些与生俱来的技术劣势人让消费者对它似乎有了一种不清洁的固定模式。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它比任何一个产业受到环保的影响要大。每一项新的环保政策和排放标准的出台,都会对汽车厂商和市场有着千丝
2009年刚刚开始,中国汽车已先预订了自己在汽车史上的位置。振兴规划出台后不久,中国市场汽车销量在2009年1月击败美国,登上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在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以30%以上的份额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赢家。对于博弈了多年、刚刚崭露头角的中国汽车精英们,这或许是重新洗牌的一年。人人期待着历史的改变。  已到不惑之年的魏建军正成为这一改变历史中为数不多的角色。在此之前,已经没有什么人怀疑这位民营
7月1日国Ⅲ法规正式实施,与此同时,5个电控EGR车型获得北京环保公告。这一消息让中国重卡的技术路线之争更加扑朔迷离。  “今年是重卡市场的多事之秋。”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看不清未来。”    标准升级    来自重卡企业的声音让人们发现,比技术路线本身更重要的是中国重卡企业的未来:技术路线之争是否将带来市场的混淆和企业对市场的误判?尽快与国际接轨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哪个才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