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我们要把错误作为一笔教学资源,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寻找教学对策进行解决,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关键词:作业;练习;错例分析
一、错例分析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练习是教师进行教学及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对计算掌握情况的真实反应。练习出错是教学中时时存在的问题,通过意识、发现错误,了解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找正确的计算方法,订正错误,巩固正确算法,进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我们不仅要容忍学生计算出现错误,还要将“错误”看成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点评,巧妙运用。
二、错例类型与原因分析
(一)粗心大意型
教学中发现学生计算时因为粗心,导致于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如2.5抄成了25,看错运算符号。由于受心理年龄特征的制约,小学生对 10 个数字与几个符号组成的计算题的感知,比较笼统、不具体和不精确,因而很容易把相似的数字、符号混淆起来,导致计算出现错误。进入高年级,类似于2 + 3 = 6,2 + 4 = 8,3 + 3 = 9 等的错误非常多。学生易把“ +”、“ × ”混淆,常常看到 2+3 就直觉出现“二三得六”的口诀。这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的典型细节性错误。……可他仍算得很带劲,照着错误的数算下去,明明会算,却与题目背道而驰,遗憾地白算;甚至有的学生明明在草纸上已经算对了,可是往正规的作业本上写时,却抄错了。而另一部学生出错的原因往往是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个地方来做乱写一下,结果书写糊涂,经常把0写得像6或把6写得像0,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要求学生在每抄写一题之后,要先核对原题,观察数、符号是否一致,从草纸上抄数一定要多看几遍,确认数字、符号无错之后再计算;要求每个同学列竖式时必须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横竖对齐。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相信抄错的现象应该会减少。
(二)生活匮乏型
例如:张师傅到超市购买花生油,电子秤显示0.725kg,单价是25元/kg,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元)
错误解法:0.725×25=18.125≈18(元)
错误分析:本题要考查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要保留两位小数,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不需学生自己判断,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要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中解决,才能符合要求。
(三)知识混淆型
学习乘法分配律时,计算经常出现如下错误:
正确计算:(40 + 8)× 25 错误计算:(40 + 8)× 25
= 40×25 + 8×25 = 40×25 + 40×8
=1000 + 200 =1000 + 320
=1200 =1320
这里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混淆了,分不清哪个跟哪个,“40”和“8”应该分别乘“25”的,都混成“40”乘“8”了。
(四)基础知识不过关。
比如:87-8=81,20以内的退位减不过关,个位上7-8不够减,不会算了,反过来用8-7=1,所以得数是81。405÷5 =91,84÷7×12 =120,有关乘除法不会算,因为他根本背不了乘法口诀,所以遇到乘除法计算题时总是错误百出。有的学生遇到乘加混合运算特别容易出错,有的学生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基础不扎实。针对这些情况,应该恶补基础知识,紧抓最基本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为了减少出错,提高计算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方面
1.有错题本。在错题本里把写错的题目抄写下来,然后再做一次,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掌握算法。
2.写完题目要检查、验算、反思。每次写完题后,要进行检查:首先看数字是否抄对、其次看符号有否抄错、最后看方法是否正确,并进行验算。准确无误后,还要想一想这道题运用了哪些方法计算?还有其它解法吗?哪一种方法更好?能否通过改、换条件或问题的方式来变成另一道题?……
(二)教师方面
1.出现错误,及时跟学生进行分析,寻找错误根源,点拨迷津。
2.收集典型错例,形成学生错题集,归纳出学生计算出错的种种原因,教学该内容时可以展示错误资源提醒学生。
3.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形成科学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题。计算难免会出错,教师要容忍学生出错,并把错误资源加以利用。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每次把题目看过去两次,看好数字,看对运算符号,想好方法再动笔计算。做完题反复检查,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怎样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2]《对学生作业错误的思考》
关键词:作业;练习;错例分析
一、错例分析的必要性
在教學中,练习是教师进行教学及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对计算掌握情况的真实反应。练习出错是教学中时时存在的问题,通过意识、发现错误,了解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找正确的计算方法,订正错误,巩固正确算法,进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我们不仅要容忍学生计算出现错误,还要将“错误”看成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点评,巧妙运用。
二、错例类型与原因分析
(一)粗心大意型
教学中发现学生计算时因为粗心,导致于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如2.5抄成了25,看错运算符号。由于受心理年龄特征的制约,小学生对 10 个数字与几个符号组成的计算题的感知,比较笼统、不具体和不精确,因而很容易把相似的数字、符号混淆起来,导致计算出现错误。进入高年级,类似于2 + 3 = 6,2 + 4 = 8,3 + 3 = 9 等的错误非常多。学生易把“ +”、“ × ”混淆,常常看到 2+3 就直觉出现“二三得六”的口诀。这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的典型细节性错误。……可他仍算得很带劲,照着错误的数算下去,明明会算,却与题目背道而驰,遗憾地白算;甚至有的学生明明在草纸上已经算对了,可是往正规的作业本上写时,却抄错了。而另一部学生出错的原因往往是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个地方来做乱写一下,结果书写糊涂,经常把0写得像6或把6写得像0,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要求学生在每抄写一题之后,要先核对原题,观察数、符号是否一致,从草纸上抄数一定要多看几遍,确认数字、符号无错之后再计算;要求每个同学列竖式时必须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横竖对齐。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相信抄错的现象应该会减少。
(二)生活匮乏型
例如:张师傅到超市购买花生油,电子秤显示0.725kg,单价是25元/kg,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元)
错误解法:0.725×25=18.125≈18(元)
错误分析:本题要考查的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要保留两位小数,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方法,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不需学生自己判断,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要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中解决,才能符合要求。
(三)知识混淆型
学习乘法分配律时,计算经常出现如下错误:
正确计算:(40 + 8)× 25 错误计算:(40 + 8)× 25
= 40×25 + 8×25 = 40×25 + 40×8
=1000 + 200 =1000 + 320
=1200 =1320
这里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混淆了,分不清哪个跟哪个,“40”和“8”应该分别乘“25”的,都混成“40”乘“8”了。
(四)基础知识不过关。
比如:87-8=81,20以内的退位减不过关,个位上7-8不够减,不会算了,反过来用8-7=1,所以得数是81。405÷5 =91,84÷7×12 =120,有关乘除法不会算,因为他根本背不了乘法口诀,所以遇到乘除法计算题时总是错误百出。有的学生遇到乘加混合运算特别容易出错,有的学生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基础不扎实。针对这些情况,应该恶补基础知识,紧抓最基本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为了减少出错,提高计算能力,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方面
1.有错题本。在错题本里把写错的题目抄写下来,然后再做一次,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掌握算法。
2.写完题目要检查、验算、反思。每次写完题后,要进行检查:首先看数字是否抄对、其次看符号有否抄错、最后看方法是否正确,并进行验算。准确无误后,还要想一想这道题运用了哪些方法计算?还有其它解法吗?哪一种方法更好?能否通过改、换条件或问题的方式来变成另一道题?……
(二)教师方面
1.出现错误,及时跟学生进行分析,寻找错误根源,点拨迷津。
2.收集典型错例,形成学生错题集,归纳出学生计算出错的种种原因,教学该内容时可以展示错误资源提醒学生。
3.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形成科学的解决策略: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题。计算难免会出错,教师要容忍学生出错,并把错误资源加以利用。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每次把题目看过去两次,看好数字,看对运算符号,想好方法再动笔计算。做完题反复检查,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怎样处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
[2]《对学生作业错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