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承诺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三杯茶》扉页上的这几句话仿若一只温热的小手撩拨着我内心深处如泉涌的热情,催促着我沉醉到那份淳厚的热忱中。读罢文卷,掩卷长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茶的清幽茗香,而跃动其中的则是人的心灵颤音——善良、关爱与情谊。
  摩顿森原是登山家,1993年他因救援同伴,攀登乔戈里峰失败,被巴尔蒂人救起,因着上帝创造的机缘,摩顿森结识了善良质朴的村人。为了搭起巴基斯坦村人通往智慧的殿堂,他辛苦奔走,历时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此书不仅多次描写了乔戈里峰、喀喇昆仑、巴托罗冰川的旖旎风光,更折射出摩顿森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个美国人,一个非伊斯兰教徒,却点亮了巴基斯坦穷困村人对未来的美好祈盼。这让身为教育系统一分子的我惭愧又激动,惭愧于自己力量的绵薄,激动于自己可以从现在开始实践着对教育事业的承诺。
  教师是教育当之无愧的主角,但作为主角的教师如若没有配角的映衬是否会多少显得有些落寞和仓皇呢?是的,教育从来就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辅人员作为配角而存在仿若那承托娇艳花朵的绿叶,相信花苞在绿叶的映衬下越发地生机灵动。
  书中的摩顿森并不是一位专业的教育家,可当他看到贫困地区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洞察到知识匮乏带给他们的致命影响时,他毅然决然地克服层峦叠嶂的艰辛为巴基斯坦孩子的明天迎来了新生活的曙光。这份坚忍仿若《箜篌引》中那个倔强的老者,怀揣着亲人的伤感和不舍,吟着“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的诗句漫步远航。这份倔强的坚忍亦感染了身边的人,一批又一批的人为那儿的教育事业前赴后继。吉恩·霍尔尼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善良的老人,为巴基斯坦的孩子建了一所又一所的学校,虽然广为人知的是他为现代芯片产业所作的科学成就,但他对学校的在乎程度绝不亚于他的科学成就,在他看来,学校才是他真正留给这个世界的最有价值的财富。
  知识是李白仗剑远游、呼朋引伴的资本,由知识生发而出的气质和远见卓识则以高屋建瓴的态势让李白和朋友们惺惺相惜。当下获取知识很重要的一个途径便是教育,没有教育,我们的人生仿若漫长的黑夜,在怅惘中摸爬滚打,我们的生命也缺失了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份神采。也许受过教育的人无法体会缺乏知识的恐惧,但对巴基斯坦的孩子来说,能够学习、能够受教育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多么奢侈、又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摩顿森建的第一所学校在科尔飞,那里的村长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哈吉·阿里,他感谢真主安拉为他带来了这位美国儿子,因为他,他的村民才有机会接受知识。阿里曾悲伤地说过:“我不识字,这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悲哀和遗憾。只要能让村里的孩子们永远不用体会这种感觉,我愿意做任何事。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让他们拥有他们应得的教育。”他把爱与责任全部撒播到那些孩子身上,老人的诚挚与恳切深深地震颤了我的心,让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一个教辅人员在教育的坐标上应站的位置。很多教辅人员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自己只是学校的边缘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无论碌碌无为还是鞠躬尽瘁,在曲终人散时都将默默无闻地退场,在一池春水中激不起一丝涟漪。但真是如此吗?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能作为这个有机整体的骨架存在,而教学辅助人员的存在无疑将使这个有机体更显年轻活力。教师要想顺利有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辅助人员的密切配合将必不可少。学校,好比一个大家庭,试想没有每个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怎么可能有家和万事兴的其乐融融亮相于世?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那三杯茶: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
  我相信:播种希望,将会收获沉甸甸的明天。作为教辅人员的我,将会在播种希望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显然,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生的今天,放眼于祖国的未来,具备无限的前瞻性。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底,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
期刊
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一句哲理深刻的导语,能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一、导语设计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之初,学生的精神仍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导语,使他们的精神能够从课下的兴奋状态中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
期刊
《声无哀乐论》是音乐理论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声无哀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是由嵇康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建立起来的,但这种观点在秦汉时期的一些论著中就有所提及,嵇康的论题因此就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在现代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声无哀乐”在对待音乐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声无哀乐”在一定程度上关注音乐赏析的主观性。  早在战国末期,由秦国“仲父”吕不韦纠集门
期刊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
期刊
母子之间沟通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有时候会感觉与孩子的沟通不是很和谐,效果不佳。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所以很苦闷,假期里抽出闲暇的时间拜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感触颇深。而龙博士与儿子以书信的形式沟通也给了我很大启发。  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躁动不安,感觉无人能及,此时母子的沟通更显得苍白无力,更甚者面对面相视而坐,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有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质疑问题是学习上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  一、善待学生的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没有疑问的学习
期刊
随着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更为重要了。信息化教学应用于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交互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一篇
期刊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赏识、尊重、宽容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陶行知语)。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论断,对我们教师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给学生多一些关爱  没有爱的滋润,孩子的生命就像无源之水。所以老
期刊
我曾在一所距市区十几公里的乡镇中学教书,在那里从事了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从事了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自然而然,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和责任远远大于了单一的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三个核心:学生的安全是第一核心,只要有了安全,那么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就有了保障,一切工作才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第二核心,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
期刊
“筷子兄弟”的《小苹果》一经推出,立即风靡大江南北,享誉长城内外。现如今在中华大地无论是学校里青春活力的学生,还是乖萌可爱的孩子,还是疯狂搞笑的大叔大妈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小苹果”的。这首《小苹果》成为新一代神曲,走红网络 ,被赞“洗脑”。  其实“小苹果”的走红不仅仅是因为宣传的好,还有其深层的必然因素,在歌词上,《小苹果》的歌词立意明确,通俗易懂,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符合大众对于爱情的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