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架起一座“说”的桥梁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显然,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生的今天,放眼于祖国的未来,具备无限的前瞻性。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底,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老师有责任自觉地为学生架起一座“说”的桥梁。
  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说话氛围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审视自己的课堂地位。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精神,教学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没有人是真理的化身,每个学生都有被理解,展示自己才华的权力,所以教师不应该以权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搞“一言堂”。而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对话,搭建自由、民主的课堂说话平台,鼓励学生多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学习的情趣,使之有积极的语言表现。
  其次是让学生放胆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显然,只有满足儿童的这种需求,学生才可能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我们必须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求,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积极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
  第三,教师应该注意适时评价。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为让学生乐于表达,语文课堂评价应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正确答案,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夸奖他们。
  二、精心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
  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情境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可以陈设相关的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制作道具表演、口头描摹等。
  三、积极提供沟通互动的小组合作机会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小组讨论无疑是生生互动的最佳组织形式,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面向全体的要求,可以增加学生的交往,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助于实现“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这一“口语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部分学生开始有不愿表达,不敢表达的倾向,尤其是一部分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的学生平时更不敢在众目睽睽下发言,小组讨论能给他们提供民主平等的氛围,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当然,小组讨论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必须精心组织。结合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一定要安排讨论成果展示,将个人荣誉与小组荣誉捆绑在一起,变个人竞争为小组合作竞争。同时还应该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有效分工,让学生轮流发言回报小组成果,给全体学生以平等的自我展示机会,提高内向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防止“语霸”现象的出现。
  四、大胆拓宽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途径
  课堂教学对学生语言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课堂决非学生发展的唯一途径,生活才是语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源泉。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将“口语交际”与“写作”,“综合性学习”并为一体,这是完全将口语交际与生活相融合,是真正有源头的“口语交际”,为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切实了解学生心理,吃透教材的要求,扎实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浓郁兴趣,实现口语交际向课外延伸,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为实现口语教学生活化,教师应力图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开拓。首先应实现学习素材生活化。“生活处处皆语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展开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其次应追求学习形式的生活化。著名教育家刘国正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的生动活泼。”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机会,如组织辩论赛、采访任课老师、竞选、排演课本剧等,寓教于乐,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三个面向的宏伟目标。再次“口语教学”应强调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实践性,决定了要把语文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语文教学要突破时空,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口语实践活动,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法案,让他们自己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
其他文献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生活中也处处是数学。与语文、英语相比,数学的学习就显得略有不同了,对于语文英语来说,是需要不断摘抄、记忆、背诵的,而对数学这个注重逻辑思维方式、需要不断理解的理性科目来说,又有很大的差别。要想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想学好数学,需要课前、课上、课后相结合  课前认真思考,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及时复习并多加练习,学好
期刊
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而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教师腻、学生烦的“困难大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落后现状,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文言文,成了教学改革中十分重
期刊
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衷肠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劝阻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教学目标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新课标指出,应将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起来,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把握字词、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深挖文章蕴涵的真情实感,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了。  一、引导动情  既然课文是一篇蕴涵浓烈情感的优美散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所以导入语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这样深情地解说:“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其中“意义”和“用法”的知识点,就关涉到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考卷中翻译题和实词解释题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
期刊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提笔似有千斤重,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教师也感到“无规可循,无法可依”,师生在泥泞的沼泽中前行,可谓举步维艰。如何走出写作的困境,寻得写作的捷径呢,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方法。  一、汲取古诗词入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期刊
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已从对教育的功利追求深人到对生命质量的真切关怀。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主要目标提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普遍存在,这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在作
期刊
《邓稼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这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使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通过此文,认识、了解邓稼先,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二是了解课文中传记文的写法特点。这堂课一开始,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习。  首先,以“我所了解的邓稼行”为话题,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有关“邓稼先”的生平资料。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纷纷拿出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材料,在组内交流、筛选、
期刊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这一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习是学生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期刊
《活化石》是二年级上学期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文。文章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有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还有稀有的鱼种中华鲟。作为本节课教学的第一课时,这节课应该任务清楚,主线明确,框架较粗,块面清晰。整个课堂应该有张有弛,疏密有间,显得错落有致,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一、任务明确,板块清晰(明确学什么)  《活化石》这篇课文,给人们的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