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卑男人的中年危机是自大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男人”这词儿是明贬实褒的,这意味着这个人有资源、有能力、有魅力,并展现出来一种睥睨天下,看破一切的自信,有种站在城墙上,“天下姑娘尽入我彀中”的豪迈。
  与“老男人”对应的“老女人”,在任何层面上,则都没有这种褒义,仿佛女性除了“老”之外,年龄的增长不会给她带来任何资源、能力和魅力。
  也就是说,“老”这个字放在男人身上变成了褒义词,放在女人身上则变成了贬义词。社会成见就是“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
  这种成见来自何处?
  许鞍华曾拍过两部展现男女中年危机的电影《女人四十》和《男人四十》。在片中,男性对危机的理解是:我怀才不遇,我事业上进展不大,是这个世界欠了我的。解决的方式是由少女来承认他的魅力,通过年轻漂亮女孩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女性则认为危机来自我跟不上这世界、配不上这世界,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适应。更现实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中年女性处于一个最尴尬的年龄,对家务的操持,对家庭经济能力的担忧,对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身体等的恐慌,都在考验着她。这还是在不用操心房子和学区的情况下。万一她们的丈夫也有“中年危机”,准备出轨或正在出轨,她们还要考虑婚姻的存续。她们转化危机的方式,是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比如整容、减肥、买包等,因为这个世界告诉她们:如果你不好好保养,变成黄脸婆,就留不住你的丈夫。
  为什么没有人告诫中年男人:如果你们肥头大耳,不好好健身,就留不住你的老婆?反而还给他赠送少女们的爱慕?
  不是男性的生理与女性的生理有什么不同,是因为社会对他们的压力和期待不同。在现在男女普遍都要工作的情况下,女性仍然承担了主要的家务劳动和养育小孩、照顾老人的重任,她们早已没有精力追求事业了,甚至连思考人生、伤春悲秋的时间都不再有。试想,如果家务事都由男人来承担,女人下班之后只负责往沙发上一歪,她想的会不会是那个小鲜肉到底爱不爱我?
  遗憾的是,下班后就闲下来的往往是男人,所以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像孔雀一样四处开屏,力图证明自己风韵犹存,魅力无限。
  而女性到了中年,却明显表现为自我萎缩,常常自认:“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再美丽,也不再打扮,觉得不会有异性来搭讪或多看一眼;老公就算有外遇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不敢离婚;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免不了时时暴跳如雷;事业上也没有追求,因为忙家里的事就够操心了,哪里应付得来升职考试或者领导新的团队,有工资发就得了;不再看小说和新书,不再听新歌……结果就是,缩进家庭生活当中(虽然有工作),把自己的勇气、能力、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知精神全丢了。
  其实中年男性也差不多,主要特征都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害怕甚至敌视新事物。只不过,女性是胆小得不敢学,而男性则是胆大妄为得看不起,给自己制造一套理论依据。女性的中年危机是自卑,男性的中年危机是自大。
  你或者会说这也是刻板印象。就算是吧,可是谁敢说到目前为止中年群体不是这面貌?尤其是男性,他们是这一套观念的受益者,无论他在社会上的阶层多低,始终在家庭当中还有比他地位更低的人,他们虽然对世界不满,但总以为随着日历的翻页他能自动升值……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中年危机”有过定义。它指人们在青年时期心理能量主要集中在追求物质性的兴趣上,而挤占了追求精神价值的空间;到了中年,在成功地适应了外部环境或事业有成之后,再无人生目标,这种心理能量由于没有了用武之地而陷入空虚,这就造成了价值的丧失和人格的荒芜。
  中国的“成功男士”满世界地“作”,他们把“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偷换成“我想和小姑娘谈谈”,以制造出自己还有价值的幻觉;中年女性更惨,除了工作和家事之外,还要忙于跟丈夫身边的花红柳绿作斗争,连产生幻觉的精力都没有了。
  我不知道在中国这样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消除“中年危机”的良方,我只知道如何让“中年危机”这件事也能平等。那就是,女性不跟这一套游戏规则玩了。只要中年女性不再以“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来自我萎缩,把空间让渡出来给同龄的男性四处“开屏”,那么,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就会更趋平等。
  但是一个在年轻时都没有过天真世界观、进行过形而上思考的人,如何能在惰性重重的中年,反思自己的皮囊,在整容、买包和淑女班之外,有一些真正的心灵沉淀?这点,太难。
其他文献
有人说,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灵魂。原先我对此理解起来颇费周折,一个城市的灵魂怎么也不会“依附”在一尊尊不会说话,更不可能有灵魂的雕塑身上。到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看了这两个城市的街头、广场、纪念馆的雕塑,才恍然大悟。真正的雕塑原来是这般模样,它岂止是这两个城市的历史和灵魂,应是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和灵魂。  在莫斯科,只要在教科书上提到的人,你一定会找到他(她)的塑像。不管这个人是科学家、作家、教育家
期刊
中国人以家的尺度丈量自己的幸福。早晨,全家围在一起吃早饭,之后大人去上班小孩去上学,傍晚,全家再围在一起吃晚饭,聊聊一天的小见闻。可是,这样朴素的生活理想,在广大的农村,却像天方夜谭。  家与业分离、留守、农村“空心化”,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农村,需要新的给养。  2016年11月14日,大雾来得突然,散得迅速,之后大晴,似乎预示着一天的惊喜。  这一天,山东省妇联市县乡村五级妇联干部
期刊
著名的船长郭川失踪了,人们在努力搜救他。从几年前开始,他因为独自驾船环球航海被认为是冒险家和英雄。最近,有人在讨论他的时候,又认为他做的冒险是无用的,对他人不构成价值,却需要别人承担后果。  那么航海这样的举动到底能启发我们什么?  1说实话,必须面对自己的平庸并戳穿“我活得挺不错”的幻象,这种感觉并不好。  和很多人一样,我拥有不壮阔但充满快乐的生活。这种生活就像有人在文章中写得那样,“欢天喜地
期刊
物流小哥对人的信任能力非常强。  在广州大道的南方报业门口,有“快递一条街”。许多物流公司的收发摊位在路边一字摆开,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包裹邮件输送到那里,会有很多俊男美女从写字楼里出来收送他们的快递,拿快递只需签个字就完事了。  记得我年轻时去邮局领包裹,可没这般简单,需要复杂手续,其中最重要的是身份证明。但快递小哥似乎天生信任别人,认为没人冒领。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些奇葩证明:你要证明你妈是
期刊
多年前,我有一辆旧桑塔纳,车子发动起来后“轰轰”作响。我家小儿一点也不怕,一有空就往车里钻,俨然把这车子当成了一个大玩具。  一日,带他去兜风,车子停在路边,不料飞来一辆电瓶车,“砰”一声,撞在了前轮上。倒了电瓶车,摔了女子,撒了桔子……女子先说对不起,说她刚才接了个电话,没看清楚前面有车。我下车查看前轮,轮眉瘪了,轮胎破了,损失不小。许多路人围上来,叽叽喳喳,好生热闹。  我那小儿索性站在座椅上
期刊
有个暖人心的所在  2016年山东省妇联公布了35个“示范妇女儿童家园”,其中一处在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舜华社区。  因为舜华社区妇女儿童家园项目接地气,服务社区妇女儿童有特色,社区副书记张潇要经常接待来考察学习的领导或者团队。  2016年初冬,跟张潇约好采访,偶遇前来参观的三人团队,于是先跟着他们走了一圈。孔子学堂、聪明豆书香社区、科技工坊……一路看下来,暗暗赞叹舜华社区妇女儿童家园内搞活动之
期刊
有天下班正赶上一个小学放学,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涌出校门,正要奔向等候多时的家长,一个老师突然拦住了最前面的同学,要大家一起高喊“老师再见”。在队伍角落里有一个小男孩,眉头紧皱表情凝重,大概是不喜欢这样的仪式。  和老师道别之后,是小朋友们互相道别,大部分小朋友恋恋不舍地拥抱之后,投入了父母的怀抱。唯独这个小男孩,默默地绕过人群,走到妈妈身旁。他妈妈附身轻轻地问他:“你怎么不和小朋友道别呢?”小男孩不
期刊
一  第一次见识成年人打架时,我还没上学,只有五六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现在想来依旧鲜明而尖锐。  那是初夏,我正在家吃午饭,忽听西边胡同里人声鼎沸,显然是有人打架。我扔下饭碗就跑,只见人们围成了两堵不断移动的墙,墙内是一对厮打中的男女:马立英一边骂,一边冲上去撕扯“大怪”。但“大怪”正值壮年,无论一个小脚女人多么勇敢与强壮,他们显然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其实,马立英根本无法真正靠
期刊
1960年代初,物资最匮乏的时候,一个在大学任教的男人为了追求心爱的女人——自己恩师的女儿,带她去饭馆吃饭。他们很穷,要了一份刷锅水一样的肉汤。女人喝了一口,问服务员:“有味精吗?”  那是个吃都吃不饱的年代,服务员露出了嘲讽的神情,冷笑着说:“没有。”  男人后来把女人请到自己的单身宿舍,自己动手为心爱的女人做了一碗汤。在女人喝之前,他说:“等一下,我放点味精。”他用手捏了一点粉末放进汤里,然后
期刊
朋友突然很兴奋地告诉我:“刚陪孩子去坐旋转木马,好爽啊,似乎什么伤感疼痛都痊愈了,合同催款明天的早餐下个月的生活费都变得陌生了。去游乐场瞧瞧吧,成年人比孩子玩得High。在那些天真的游戏里,你更会发现另一个自己。”  八岁不坐旋转木马,十岁不拿弹弓敲邻居家的玻璃,十八岁不往老师的背上甩钢笔水,二十岁不喝酒打架,有些事,错过了年岁就再不会有体验的机会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多可笑,多楞头青,却也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