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学生学习动机激励策略刍议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lker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对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举措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学习动力;有效激励;教学效能
  
  数学作为高中基础知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中阶段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从美学观点来看,数学不管是从形式到内容,理论到实践,都向人们展示着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独特风格。但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复杂联系,数学知识内涵的广泛联系,对学生思维水平和解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产生为难怕苦的厌学情绪,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动机和欲望有所下降。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动机概念包括动机的内在起因(需要、驱力)、外在诱因(目标、奖惩)、中介自我调节(期望、自我效能、意志、反馈、归因等)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缺乏主动性,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提升的重要症结。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激发和提升,作为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本人现根据教学实践体会认为,有效激励高中学生学习动机,应做好以下方面:
  
  一、紧扣生活特性,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有效激发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舞,唤醒与激励。”兴趣、好奇作为学习动机的重要内驱力。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
   力。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生活学科。它与人们生活、自然现象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抓住数学学科的生活特性,将教学知识进行适当创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融合,将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转移到对现实数学问题的解答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深奥难懂,从而让学生在解答探究生活性问题情境中实现由“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有效转变。如在“余弦定理”知识讲解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如图1所示,两游艇自O处同时出发,一艘以1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正东防线行使,另一艘以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向北偏西25度方向行使,40秒钟后两游艇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对充满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充满的兴趣,学习的潜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纷纷动手准备解答问题,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上述情境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如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问题,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就引导学生进入到“余弦定理”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
  
  二、抓住问题特点,选择典型问题,实现学生探究思维能力有效提升
  
  教学实践活动证明,学生解答能力的高低、思维水平的强弱、数学品质的优劣,都可以通过解答数学问题活动进行有效的展现和判断。新实施的高中基础改革纲要也指出:“要重视数学问题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教学活动中实现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良好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新课标要求,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将课堂教学知识重难点、解题思想有效贯穿数学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提升和进步。例如在三角函数章节复习课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知识,设计了“已知△ABC中,B=30°,b=50V3,c=150,求a”的数学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进行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有机的将分类讨论这一解题数学思想有效融入到三角函数知识问题的讲解中,实现了学生在解题中掌握知识要点,形成学习技能,树立数学思想的多重效果。
  
  三、体现主导作用,加强沟通交流,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效养成
  
  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知识学习、思想交流、观念互换的双向发展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在教师精心部署和安排下进行的有序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协调有效教学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教学多媒体资源,将抽象数学知识采用形象直观画面进行表达。实现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可以运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个体特性,使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可以借助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和效果进行实时科学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学习活动中得与失,从而形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不等式章节“不等式证明”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各个学习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解答问题的要求和目标,实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实现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教师在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知识作为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紧扣数学学科知识特点,采用典型问题教学,使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得到有效发挥,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动机的有效激励,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能。
其他文献
介绍了杏仁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一种风味浓郁的新酵植的蛋白饮料
通过溶剂萃取方法提取血糯米紫色素的实验,确定了最佳萃取剂及最佳萃取时间等,并研究了色素水溶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变化,为黑米紫色素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姜精油、姜油树脂是运用现代加工技术提取生姜得到的两种深加工产品。本文综合介绍了这两种产品的概念,特性,开发应用前景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利用现状。
摘要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看似简单的三句话让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感责任重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师生关系;公平;删除“差生”;赞赏;风趣    吴
假设被检测的某个矢量信号外的其他信号已知,将离散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DBPSO,Discrete Bi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应用到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
以木瓜为料原,在不添加防腐剂、色素及香精的前提下,用转化糖替代部分蔗糖和采用真空递增渗糖工艺研制出外形饱满,色泽自然,有木瓜鲜香风味的低糖果脯,工着重探讨了亲水胶体对低鲜
由于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验设施不够完备,生物学专业老师不多,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按照读读背背的模式。学生对生物课缺乏兴趣,教学刺激也不甚理想,怎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重视生命科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当今生物科技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的教学。如近视眼的防治,溺水后人工呼吸法对病人的施救、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和手
一般认为,“阅读教学”属于语文课的范畴。数学教学中常因大量的公式、定律等到推理、证明、练习计算,习题讲解,而对“阅读教学”不屑一顾。教师的认识必然会反映到教学中去。而教师的教学引导又必然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及其思维方法的训练。反之亦然。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阅读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它的教学效果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现就个人在初中几何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向量概念来自物理学中速度以及加速度的研究。向量不仅是应用广泛的数学知识,也应用于电工学、物理学等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的工具,新高中数学教材引进向量,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由于它的引进,使几何与代数变得更加紧密,从一维到三维过渡也更加自然和流畅,特别是立几题的处理变更不再繁琐。有效地克服了“双基异化”。它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和思想。高中数学教材中引入平面向量,是为三角、复教
0 前言大豆蛋白质食品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我国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经常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充分说明这类食品在改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