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具,神韵逼真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写出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就必须抓准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本身出发,抓住景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神韵,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将自己的情与景巧妙结合。
  关键词:写景散文写作指导
  
  世上万物,各有各的特点,写景散文一定要写出“个性”——景物的个性和作者的个性。我们可以从形、色、神、韵四方面加以描绘。
  1、调动感官绘其形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但如果将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有关这个方面的内容,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故都的秋》中关于“秋花”的描写可树为典范: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花铺满地,是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安静的气氛,虽无嗅但有凉意、有清爽,这便是字里行间的嗅与味。寥寥数笔,作者就写出了徘徊在寂静无人的环境下与自然交融的欣喜而又寂寞的心境。
  阴雨霏霏,秋风徐徐,院子后面的荷塘中早已不见往日的喧嚣,虫子也不叫了,鸟儿也少了。偶尔还能看到鱼儿跃到水面上来。荷花早已凋谢了,干枯的荷枝如果那瘦骨嶙峋的老人依然屹立在水中。岸边的柳树也不见绿叶了,不时的飘落一两片枯叶。不知枯叶谁吹落,十月秋风似剪刀。凄雨冷风中,多少繁华如梦,曾经万紫千红,随风而去。蓦然回首,宛如烟云。不知何时盛夏已经离我而去,那飘逸的花香,那暴雨袭来打在荷叶上砰砰直响的声音,都已经远去。雨渐渐的大了,如同雾一般,或浓或淡,秋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那么激烈,她轻如薄纱,遮住你的眼睛,她淡如轻烟,让你闻而无味。看不清前面的路,只能顺着池塘慢慢的走,往日茂盛的青草在踩踏下变的光脱脱了,雨水覆盖在上面,走起来有些滑。细雨轻拂在荷叶上,如同蚕在吃桑叶,沙沙的,时而紧密,时而舒缓,又如同一曲美妙的音乐,感叹大自然创造了如此动听的音乐。细雨依然纷飞,就像生活总让人憔悴,从郁郁葱葱的荷叶到瘦骨嶙峋的枯枝,从暴风骤雨的夏天到了枯枝残叶的秋天。还要经历大雪纷飞的寒冬,那颗跳动的心依然存在,待到荷花烂漫时雨声依旧。能承受暴风雨的袭击,能忍耐严寒的冬天。
  赏析:这段文字调动了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写出秋风秋雨的无情,流露出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但也表现出只要“那颗跳动的心依然存在,就能承受暴风雨的袭击,能忍耐严寒的冬天”的不怕困难,勇于战胜挫折的坚强品质。
  2、善用他物显其色
  当我们运用语言去描写一个物象时,不要只是单纯、孤立地作正面直接描写,要把它与外物联系起来。既可以捕捉它与外物的异同,借助外物特征去间接描绘,也可以以他物为陪衬,勾勒背景。例如朱自清先生的《绿》中有这样一段: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朱自清《绿》
  通过比较梅雨潭的“绿”与其他“绿”的不同,作者间接巧妙地描绘了“此绿”不可增一分,亦不可减一分的美好。
  又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描写小屋的文字: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小屋的淡淡影像与山下明亮的万家灯火对比,两相糅合,为小屋创造了一种如烟似雾、朦胧缥缈的背景。淡淡的灯光衬以迷蒙月色、点点星光,真如蓬莱仙境,让人不得不感叹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楼阁。
  3、寓情于景传其神
  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思想感情不同,所见的景物也不尽相同,景物描写往往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写作时要善于寓情于景,写出自我情感化的物象特征。
  例如黄河浪是这样在《故乡的榕树》里写夏夜的:
  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作者写月华、流水、夜风,并融入富有诗意的想像,把故乡的夏夜写得那样宁静、美丽而又温馨,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寄托着美好的情怀,令人神往、陶醉。
  寓情于景的写法,关键就在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要有深刻、独到的感受。这样,情与景才能协调,才能真正达到情景相生、物我一体的效果,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
  提请学生注意:写景不是为了单纯的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的需要,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情感。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只有将情与景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做到情景交融。我们在写景的同时要注重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中,努力做到表面是写景,而字里行间却蕴含自己的深情。
  4、动静结合写其韵
  自然景物不都是静止、固定的。因此,写景只写静止的景物,不足以反映自然景物的全貌。我们在描写具体的事物时,应注意事物的动态与静态,只有把它们写细致、写生动,才能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来。例如第一册第二单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里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写荷叶、荷花部分,是静态描写;写荷香,作者把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接着写“荷波”,“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动静结合,写出了荷塘之清韵。
  俞平伯和朱自清在1923年同游秦淮河后也写了一篇题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散文,我们看其中的一段:
  前面已是复成桥。青溪之东,暗碧的树梢上面微耀着一桁的清光。我们的船就缚在枯柳桩边待月。其时河心里晃荡着的,河岸头歇泊着的各式灯船,望去,少说点也有十廿来只。惟不觉繁喧,只添我们以幽甜。虽同是灯船,虽同是秦淮,虽同是我们;却是灯影淡了,河水静了,我们倦了,——况且月儿将上了。灯影里的昏黄,和月下灯影里的昏黄原是不相似的,又何况入倦的眼中所见的昏黄呢。——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段文字动静结合,写了秦淮河灯影昏黄的风韵。
  总之,写景要善于把握景物的内在特征,景物间的外在联系,景和情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写的景物具有个性。
其他文献
摘要: 我校由中师向师范专科学校的顺利转型,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小学教师培养的学历层次,但是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却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笔者在分析原因的同时,结合对我校第三期行知教育实验班的跟踪研究和指导,将行知班的教育管理经验扩展开来,就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教材、课程、专业思想教育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希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 培养模式 行知班  在
期刊
小学一年级《思品与生活》应该如何设计教学并有效地达成目标,让正在懵懂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觉醒,懂得开始理解生活的意义、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这需要我们教师要认真尝试,做到精心设计教学,寓教于乐,在积极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课堂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我换牙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九课的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小学生认识牙齿的
期刊
教材与学情分析:此篇小说人物、情节等不是特别复杂,对于学生来说不难把握,易于审美疲劳,但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并不一定准确把握,故采取学生乐于做,又能发掘其深刻内涵的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别里科夫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手法,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旧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  教学重点:1、认识沙皇卫道者的反
期刊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学校里,班主任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
期刊
提起信息技术课,很多人的脑海中会很自然的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整洁的机房,学生们坐在一排排电脑前各自忙碌着,不亦乐乎。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开课频率、授课内容、学习效果却不容乐观。有的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是兼职老师,学科知识不够丰富,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而信息技术课也就逐渐成为“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学校弃之可惜。那么,如何改变信息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设计几个主问题,将课堂教学连串成线,教学内容就会简单的多,也更易于学生理解。因此主问题设计到位,能简化教学程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所谓“主问题”是和阅读课堂教学中随意发问、简单追问和惯性碎问相对的一种问题形式,是指根据文本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那种高屋建瓴式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种“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问题,并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
期刊
摘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目标要明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切到离不开教师的因势利导。  关键词:主导与主体,兴趣与创新  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形势和全新的人才观,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确实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深有体会的一点是,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
期刊
对于村上春树的作品,如他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我的直观感受是他的小说在叙述过程当中始终在不停地调整读者和作品的距离。有时候读来切入叙述者的内心最深处,有时候又能让读者在整个叙述之外旁观。  而《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遇见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在初读时,这种感觉就非常强烈。关于这篇小说,《村上春树经典作品集》中把题目改成《百分之百的女孩》,而把题目放在正文的第一句做为正文的一部分,读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一直是学科的难点与重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独立作业,分工合作,努力在最贴近学生生活与日常习惯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争取在有效的时间内做高效的事。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 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基础写作是一种较为抽象的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我依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独立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可是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受传统的影响,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制约,再加上教学方法陈旧,大部分学生感到数学难学。真正学会数学,进而学好数学的人数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漠不关心,曾流传着“学会代数和几何,回到农村用不着”的俗语。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标准》认为:义务教育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