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福清是俄罗斯著名的汉学家,他对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神话学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他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成果作为论述主要对象,在尽可能占有文本的基础上,对于李福清教授中国神话四个体系的观点进行梳理,全面深入的分析李福清的神话观点。
【关键词】:神话;后世民间神话;远古神话
李福清是一位对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和中国神话研究都有建树的汉学家,在他的《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对外论著目录》《从神话到章回小说——中国文学中人物演变》等一系列书中李福清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不同角度对中国神话进行综合分析。成为对中国神话有深刻阐释和独特见解的汉学家。李福清认为中国神话是佛教神话,道教神话,远古神话和后世民间神话,道教和佛教的故事构成的。并且,中国神话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而是不断发展的,是吸收了南亚,中亚,东南亚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发展而成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述李福清神话体系的四个方面。
一:道教神话与佛教神话
李福清首先将中国神话与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宗教教派联系起来,宗教和神话一直有着先天的联系,原始神话中就蕴含了原始宗教。它们常有交叉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严格区别神话和宗教的关系,今天对神话的定义可分为狭义神话和广义神话,狭义神话认为神话是一种古老的带有原始性的口头语言艺术,它仅仅研究远古类的神话,范围比较狭窄。广义的神话对神话划分的时间更为宽限。后世出现的神话也包含在神话的概念中,认为神话不仅存在在原始神话中,阶级社会乃至现代也存在神话,李福清对中国神话的分类显然是采用广义神话的方法。李福清介绍将道教神话与基督教神话,伊斯兰教神话等同起来,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具有开创性。首先,他认为道教神话故事来源于远古的中国神话,道教的崇拜原型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认为道教神话中遗存了许多远古神话观念神话形象。首先是西王母和黄帝的神话形象,黄帝在道教中成为了长生不老的星君,在这里黄帝不在是原始神话中的部落首领失去了帝王的身份,成为了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灵,道教中的西王母也是从古代神话中吸收发展而来,西王母形象的外貌和身份地位一直都在发生改变,首先,西王母从神话中狰狞的兽性变成了人性。成為了执掌长生不死药的王母。西王母成为道教神话体系中仅次于黄帝的神明。由古神话中人兽同形的形象变成了典雅高贵的女神形象,汉代是西王母形象 从神话形象到道教女神的重要转变时期,李福清认为西王母在先秦的中国古代神話中就有信仰基础,道教融摄西王母传说的基础,使其与黄帝一起成为构筑起神仙谱系的基础。道教庞大是神仙体系是以黄帝和西王母者两个至高无上的神位为基础构成,在其体系中仙人,真人,土地,各路仙班,各司其职是其神仙谱系的主要内容。同时,神仙,人,妖怪,人魂构成一个共存是世界。道教当中借助了许多远古神话,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与远古神话中的形象等同。其形象的构筑方式也不同于神话原始古朴自然地特征,而是将世俗的人神格化。从道教传说中可以窥探出中国远古的神话片段。对保存神话有重要意义。
佛教神话是李福清归纳的中国神话体系四种类型之一,佛教从南亚传到中国,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佛教中的故事是否是神话,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首先:“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为了适应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融入了大量儒家和道教的思想,儒家孝道的思想和道教空灵飘逸的审美也对佛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使得三界地狱,人间,彼岸的观念逐渐加强。因为,李福清教授对佛教神话的研究的篇幅不多,他所引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化的过程。虽然里面列举了中国古代神话送入佛教后生成的神话故事。因此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神话虽然对中国神话有一定的补充,对于古代神话的保存也有重要价值。但是,这些神话的构成不能与古神话的形象自然化作对比,这些道教和佛教的故事是围绕历史人物的神圣化进行,其目的是让群众对神化的人物进行信奉。因此,并非所有的道教和佛教的神话故事都能划分为神话。
二,远古神话和后世民间神话
李福清研究的远古神话是围绕“文化英雄人物”来展开的,他将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伏羲”等的身份定位为文化英雄,通过对四书,《庄子》《列子》《淮南子》《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书》等神话片段的重组,充分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残存的神话资料,在论证材料的运用上,伏羲女娲形象利用了大量材料来进行分析论述。这些材料可分为三类,一种是地下出土的文献,这里面有大量图片资料,如出土的印有伏羲女娲图像锦帛,石壁画,浮雕,陶器等器物。还有许多遗存的记载有神话的文字资料,如金文,卜辞等。第二种是留世古籍,文章中大量引用古籍的材料。范围涉及史,经,子,集各部。第三是大量的进行田野调查,以补充史料的不足。但这不仅涉及神话学方面的资料。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材料的广征博引,研究方法和治学思路的不拘一格,使李福清充分论证了伏女娲羲形象从 兽性到半人半兽直到人形最后神化的过程,提出了神话人物历史化的特点。为了论证神话人物历史化的观点,他还征引比较了中国云南拉祜族,美洲印第安人的盗火神话,这些神话中的盗火者都是动物。同时,对保留了古老神话的大洋洲原住民的盗火神话进行分析,这一时期的盗火神话开始人格化,到晚期,盗火的是保留文化英雄特征的天神。所以,他认为中国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兽性到半人半兽在演变为文化英雄最后才被升华为神的过程,进而得出文化英雄比神形象早的结论。
后世民间神话是李福清区分的最后一类神话,他收集了大量中国民间文学的资料。对少数民族文学,口头文学和许多的民间仪式,民间传说进行整理。因此,他认为这些民间神话主要存在于一些民间信仰之中。提出了历史人物神化的概念,他特别列举了民间信奉的秦叔宝,尉迟恭,关羽等历史出现的人物,在民间长期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了神化的过程成为了具有某种功能的神,关羽是战神,尉迟恭和秦叔宝是门神,由于历史上的威名使他们传说中的特长得到神化,成为了民间崇拜的神灵。成为具有某种功能的保护神。同时,受佛教和道教观念的影响,在民间逐渐形成了各个神话融为一体的状况,将道教的玉皇大帝,王母,太上老君,佛教的释迦摩尼和历史神话的英雄人物等融为一个等级分明的统一体。这个神话体系在民间形成,几乎包括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大部分神。这个包罗万象的神话体系,显然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在民间的反应。李福清教授对中国神话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他的研究视野广阔,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神话,远古神话,道教神话,佛教神话,和后世民间神话,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开拓了中国神话研究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神话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任立侠. 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神话·宗教卷》之中国神话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6(01)
[2] 张冰. 作为民间传统的中国年画及其接受影响——李福清年画研究特色试析[J]. 年画研究. 2012(00) [3] 张冰. 李福清中国年画艺术比较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2(02)
[3] 茅盾著.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 刘亚丁. 历史形态学的启示——李福清院士的文学研究方法[J]. 国外社会科学. 2013 (03)
[5] 李桂奎. 论中国古代小说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
【关键词】:神话;后世民间神话;远古神话
李福清是一位对中国民间文学,古典文学和中国神话研究都有建树的汉学家,在他的《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对外论著目录》《从神话到章回小说——中国文学中人物演变》等一系列书中李福清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等不同角度对中国神话进行综合分析。成为对中国神话有深刻阐释和独特见解的汉学家。李福清认为中国神话是佛教神话,道教神话,远古神话和后世民间神话,道教和佛教的故事构成的。并且,中国神话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而是不断发展的,是吸收了南亚,中亚,东南亚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发展而成的,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论述李福清神话体系的四个方面。
一:道教神话与佛教神话
李福清首先将中国神话与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宗教教派联系起来,宗教和神话一直有着先天的联系,原始神话中就蕴含了原始宗教。它们常有交叉的地方。但是,我们应该严格区别神话和宗教的关系,今天对神话的定义可分为狭义神话和广义神话,狭义神话认为神话是一种古老的带有原始性的口头语言艺术,它仅仅研究远古类的神话,范围比较狭窄。广义的神话对神话划分的时间更为宽限。后世出现的神话也包含在神话的概念中,认为神话不仅存在在原始神话中,阶级社会乃至现代也存在神话,李福清对中国神话的分类显然是采用广义神话的方法。李福清介绍将道教神话与基督教神话,伊斯兰教神话等同起来,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具有开创性。首先,他认为道教神话故事来源于远古的中国神话,道教的崇拜原型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认为道教神话中遗存了许多远古神话观念神话形象。首先是西王母和黄帝的神话形象,黄帝在道教中成为了长生不老的星君,在这里黄帝不在是原始神话中的部落首领失去了帝王的身份,成为了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灵,道教中的西王母也是从古代神话中吸收发展而来,西王母形象的外貌和身份地位一直都在发生改变,首先,西王母从神话中狰狞的兽性变成了人性。成為了执掌长生不死药的王母。西王母成为道教神话体系中仅次于黄帝的神明。由古神话中人兽同形的形象变成了典雅高贵的女神形象,汉代是西王母形象 从神话形象到道教女神的重要转变时期,李福清认为西王母在先秦的中国古代神話中就有信仰基础,道教融摄西王母传说的基础,使其与黄帝一起成为构筑起神仙谱系的基础。道教庞大是神仙体系是以黄帝和西王母者两个至高无上的神位为基础构成,在其体系中仙人,真人,土地,各路仙班,各司其职是其神仙谱系的主要内容。同时,神仙,人,妖怪,人魂构成一个共存是世界。道教当中借助了许多远古神话,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与远古神话中的形象等同。其形象的构筑方式也不同于神话原始古朴自然地特征,而是将世俗的人神格化。从道教传说中可以窥探出中国远古的神话片段。对保存神话有重要意义。
佛教神话是李福清归纳的中国神话体系四种类型之一,佛教从南亚传到中国,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佛教中的故事是否是神话,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首先:“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为了适应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融入了大量儒家和道教的思想,儒家孝道的思想和道教空灵飘逸的审美也对佛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使得三界地狱,人间,彼岸的观念逐渐加强。因为,李福清教授对佛教神话的研究的篇幅不多,他所引用的材料大部分是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化的过程。虽然里面列举了中国古代神话送入佛教后生成的神话故事。因此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神话虽然对中国神话有一定的补充,对于古代神话的保存也有重要价值。但是,这些神话的构成不能与古神话的形象自然化作对比,这些道教和佛教的故事是围绕历史人物的神圣化进行,其目的是让群众对神化的人物进行信奉。因此,并非所有的道教和佛教的神话故事都能划分为神话。
二,远古神话和后世民间神话
李福清研究的远古神话是围绕“文化英雄人物”来展开的,他将中国神话中的“女娲,伏羲”等的身份定位为文化英雄,通过对四书,《庄子》《列子》《淮南子》《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书》等神话片段的重组,充分利用中国古代文学中残存的神话资料,在论证材料的运用上,伏羲女娲形象利用了大量材料来进行分析论述。这些材料可分为三类,一种是地下出土的文献,这里面有大量图片资料,如出土的印有伏羲女娲图像锦帛,石壁画,浮雕,陶器等器物。还有许多遗存的记载有神话的文字资料,如金文,卜辞等。第二种是留世古籍,文章中大量引用古籍的材料。范围涉及史,经,子,集各部。第三是大量的进行田野调查,以补充史料的不足。但这不仅涉及神话学方面的资料。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材料的广征博引,研究方法和治学思路的不拘一格,使李福清充分论证了伏女娲羲形象从 兽性到半人半兽直到人形最后神化的过程,提出了神话人物历史化的特点。为了论证神话人物历史化的观点,他还征引比较了中国云南拉祜族,美洲印第安人的盗火神话,这些神话中的盗火者都是动物。同时,对保留了古老神话的大洋洲原住民的盗火神话进行分析,这一时期的盗火神话开始人格化,到晚期,盗火的是保留文化英雄特征的天神。所以,他认为中国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兽性到半人半兽在演变为文化英雄最后才被升华为神的过程,进而得出文化英雄比神形象早的结论。
后世民间神话是李福清区分的最后一类神话,他收集了大量中国民间文学的资料。对少数民族文学,口头文学和许多的民间仪式,民间传说进行整理。因此,他认为这些民间神话主要存在于一些民间信仰之中。提出了历史人物神化的概念,他特别列举了民间信奉的秦叔宝,尉迟恭,关羽等历史出现的人物,在民间长期流传的过程中经过了神化的过程成为了具有某种功能的神,关羽是战神,尉迟恭和秦叔宝是门神,由于历史上的威名使他们传说中的特长得到神化,成为了民间崇拜的神灵。成为具有某种功能的保护神。同时,受佛教和道教观念的影响,在民间逐渐形成了各个神话融为一体的状况,将道教的玉皇大帝,王母,太上老君,佛教的释迦摩尼和历史神话的英雄人物等融为一个等级分明的统一体。这个神话体系在民间形成,几乎包括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大部分神。这个包罗万象的神话体系,显然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在民间的反应。李福清教授对中国神话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他的研究视野广阔,以世界性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神话,远古神话,道教神话,佛教神话,和后世民间神话,他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开拓了中国神话研究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神话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任立侠. 论《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神话·宗教卷》之中国神话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6(01)
[2] 张冰. 作为民间传统的中国年画及其接受影响——李福清年画研究特色试析[J]. 年画研究. 2012(00) [3] 张冰. 李福清中国年画艺术比较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2(02)
[3] 茅盾著.中国神话研究初探[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 刘亚丁. 历史形态学的启示——李福清院士的文学研究方法[J]. 国外社会科学. 2013 (03)
[5] 李桂奎. 论中国古代小说男性躯体描写的“动物化”倾向[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