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喜儿遇到鲁四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4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祝福》和《白毛女》都是讲女人的悲惨故事。《白毛女》中喜儿的悲剧在于她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困苦环境,她需要别人的拯救;《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则不同,祥林嫂的悲剧源于旧的伦理道德,无论她所处的生活环境能否改变,只要她处于旧时代的伦理道德之下,谁也救不了她。通过《祝福》和《白毛女》的比较,鲁迅先生揭露和批判封建伦理糟粕“如匕首”“如投枪”的风格和胆气,可见一斑。
  关键词:鲁迅;鲁四;喜儿;祥林嫂;祝福;白毛女;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6—0106—02
  
  中国现代文学一直就处于非常严密的制度化、政治化的位置上,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一种高昂的姿态和乐观的态度对现实施展话语霸权,现在,当我们把文学的价值和功用拉向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时,我们就发现了一个事实,尽管让我们承认这一点很不舒服,但也必须承认,鲁迅对于那个他面对的社会和时代是无能为力的,是无可奈何的,他一直也没有找到出路。所以,尽管他在小说中有时给刻画的人物以相对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在其所处的环境中都没有生活出路,只有死路和绝路。透过小说人物的死路和绝路,我们能体会到旧时代、旧的文化糟粕的无可救药和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一
  
  鲁迅一生写过多篇小说。作于一九二四年的《祝福》①是影响最为深广的篇章之一。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祥林嫂为主角,写了其一生的悲惨遭遇。
  《白毛女》②是延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一部歌剧,根据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加工改编而成,解放后还改编成电影和舞剧等艺术形式。剧本反映了佃户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
  《祝福》和《白毛女》都是讲女人的悲惨故事,但将《祝福》和《白毛女》做个比较,就能体会到鲁迅的笔“如匕首”“如投枪”的风格和胆气。
  我们先将《祝福》《白毛女》作一个简单的比较,请看下表:
  鲁镇和杨各庄,一个是南方小镇,一个是北方农村,生活条件有很大差距,北方农村的生活环境要艰苦得多。这样,鲁迅先生一开始就给予了人物以更加适合于生活的条件,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宜居的条件。她的长相很普通,脸色好象是青黄的,她在鲁四老爷家干了一段时间后,尽管工作繁重,但她的脸色、脸形反而“白胖起来”了。喜儿出场时却是个年轻、漂亮、健康的小姑娘,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她和本庄的青年农民王大春谈恋爱。
   祥林嫂和喜儿的命运后来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就出在她们各自的东家身上了,如果我们把俩东家调换一下,当喜儿遇到鲁四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喜儿如果遇到的是鲁四老爷,起码不会因为鲁四老爷见色起意而遭遇迫害,而最终至于家破人亡。因为鲁四老爷是个旧式人物,他信奉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八个字,即使他和《肥皂》③里的四铭一样,见到要饭的女孩子,就情不自禁地想到用肥皂咯吱咯吱洗一遍,他也不会用强制手段逼人就范的。这样,喜儿就不会有遇到黄世仁那样悲惨的遭遇了,她会在鲁四老爷家积攒一部分钱,和王大春结婚生孩子,依然漂亮、健康,只是不年轻了而已,只要她不在结婚之前怀孕就可以了,鲁四老爷就好管这类闲事,在这方面是不含糊的。再看祥林嫂,她在黄家是引不起黄世仁的注意的,她根本就不用担心哪天被黄世仁强奸了,但是,她如果在佣工期间被婆婆抓回去改了嫁,只要她还回到杨各庄,用不着恶霸地主说什么,全体老百姓的唾沫也能够把她淹死。
  
  二
  
  这么一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喜儿的悲苦是因为她遭遇到了个恶霸地主,当美女遇到色狼,就顿时陷入了险恶处境。而祥林嫂就不同了,不管把她放到什么地方,不管她遇到什么人,她都只能够是一定要陷入悲苦境地的,她是根本就逃不脱的,更加可怕的是,她还甘愿受罚。
  问题的关键就在她们遭遇的东家,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构成她们悲惨遭遇的主要构件。我们先看鲁四老爷,这位老爷的家境并不是很好。祥林嫂被婆家绑架后,是鲁四自己踱出门外,走到河边,把米和菜拣回来,当天中午,是四婶自己煮中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另外,他还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对女性的贞洁问题很在乎,知道祥林嫂是个寡妇,就不大喜欢,但也只是“皱了皱眉”而已。当他知道问题比他想象得还要严重,祥林嫂不仅是个寡妇,而且还是个从婆家私自跑出来的寡妇的时候,他的愤怒应该是冲天的,即使如此,他也只是说“可恶!然而”。可见,这是一个脾气中和,性情顺和的人。应该说,祥林嫂所遇到的生活条件是相当不错的。
  再看黄世仁。这是个恶霸,因为看中了同村的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就把杨白劳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欠他的六斗谷子,用“驴打滚”的方法,翻到了二十五元大洋,在春节前夕,逼债上门,要求三十的晚上还清债务,否则,拿女儿抵债。喜儿悲苦的命运,取决于她被无情地投放在了一个由恶霸掌控的社区内,她遭遇了她这个年龄和相貌不应该遭遇的苦难。解决她的问题只有把这个恶霸消除掉,而《白毛女》的故事的结局,也正是如此处理的。离开或者消除了这样的东家,喜儿的命运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祥林嫂行吗?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说,喜儿的悲剧在于她无法选择,她不能够主动去选择对她而言更好的结果,她需要别人的拯救;祥林嫂的悲剧在于她无可选择,环境选择对于她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谁也救不了她。
  不管祥林嫂到什么地方,只要还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她都会面对着苦难而苦熬,直到她熬不下去了为止。不管让她做何选择,她都只能够是这个处境。她是文化层面上的受害者,只要是中国妇女,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在那个时代就逃不脱受害。任何人也帮不了她,包括那个从城里来的“我”,他回答不了祥林嫂关于“命”的疑问。
  
  三
  
  在中国,人们极为重视伦理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先生的作品,实际上就触及到了旧中国民生的核心部位,即,既然苦难不只是一种遭遇,而且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话,那么,无论是怎样的遭遇都无法改变苦难,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一条了,那就是改变那个造成苦难的文化环境。而这个工程的巨大,使得发现这个问题的鲁迅先生,都没有多大的信心。祥林嫂面临的就是这种文化环境的迫害。她刚刚到鲁镇做工,就因为是个寡妇而受到过四叔的白眼。后来,她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娶媳妇,就把她抓走卖给了大山里的贺老六。当证明她是从婆家跑出来的时候,四叔就很不满意,因为中国文化中有一条硬道理,叫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嫁到了婆家,就是婆家的人了,这一辈子就只能够由婆家处理,这叫做“孝”。当她被婆家卖到深山里,改嫁给了贺老六后,对于她的前夫而言,她又违反了中国文化的另外一条戒律,叫做“贞”。她知道这一点,所以曾经做过非常激烈的反抗,甚至以命相搏,一头撞上了香案,当场就撞得头破血流。她为了维护礼教的规范所做的反抗不成功,她改嫁了。如果她的反抗是成功的,那会怎么样呢?那她就会落得个罪名“不孝”。鲁四老爷因为她的改嫁“不贞”厌恶她,同样会因为她的“不孝”而厌恶她。或者“不贞”,或者不“孝”,不管她怎么做,只要她是中国妇女,只要她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个时代,她就只能够不可避免地陷入苦难。鲁迅先生不仅描写了祥林嫂所受的折磨,他还揭示了一个更加可怕事实。那个比祥林嫂地位还要低贱的柳妈告诉祥林嫂,你嫁给了两个男人,死后两个男人将会抢你,为了安抚两个男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夺战,你将会被锯成两段。这样,就连死路都给她祥林嫂堵死了。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可怕,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
  喜儿面对的是制度层面上的、人性层面上的迫害。只要有允许高利贷存在并纵容高利贷者横行的制度,就有可能产生黄世仁这种兽性人格。遇到这样的人,当然就要遭遇苦难了。遇不到这样的人是福气,遇到这样的人是倒霉。当喜儿遇到鲁四老爷,她爹也不用自杀了,她也不会被糟蹋了,悲剧自然也就不会产生了。当这种制度被推翻后,苦难就结束了,就会出现“多少喜儿翻了身,多少大春结了婚”的大好局面。喜儿虽然自己不能够做选择,但是她的生活前景是有几个可能性的。祥林嫂的生活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即使是给她以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她的生活字典上也只能够有两个字:苦难。
  祥林嫂遭受的苦难还表现为她所面对的社会群体,鲁镇上的人构成了一个“文化场效应场”。当她再一次出现在鲁镇的时候,她已经是贺老六的遗孀了,可是“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从前她嫁给祥林,大家叫她祥林嫂;如今已经改嫁给了贺老六,镇上的人应该叫她老六嫂才是。但不,所有的人都不承认她的改嫁,所有的人都对她的“不贞”表示鄙视。《祝福》中鲁迅用了“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句话独立成段,就是特意地告诉读者,憎恶、痛恨、讨厌、嫌弃她改嫁行为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所以,在鲁迅的作品中,你看不到任何的温馨和温存,甚至连一丝一毫的善意和善待都没有。现实就是如此,封建的伦理道德就是如此无情!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是从来都不与人敷衍,不和人周旋的,国人眼中、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在他的笔下,一律成为了枯井沉尸,他把中国人当作美好的东西,一律看成恶劣的东西,所谓“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就连中国文人最津津乐道的爱情故事,在他的笔下,也成为了不要说没有爱,就算是有了爱,因为根本就没有爱的能力和爱的动力,最后也照样是爱的坟墓的悲剧写照,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命定的悲剧。
  
  注释:
  ①钱理群 王得后编.鲁迅小说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56页。
  ②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百年百种优秀中国图书白毛女.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③钱理群 王得后编.鲁迅小说全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193页。
  
  (责任编辑/王丽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似乎也对传统生活方式提出了很大挑战。虽然传统纸质阅读仍然是当前高校中阅读的主要方式,但不争的事实,网络阅读正在慢慢地被作为知识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群体所接受,本文对这种新兴阅读方式盛行原因和利弊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阅读道路提出相关建议和做出预测,希望能对大学生群体以后的学习有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
期刊
摘 要: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优化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加以重视。通过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贵州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村民主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主政治;基层组织;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两大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创新性、继承性与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新的时代、新的实践提出新的课题时必将产生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不断开拓新的境界。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高校校报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高校校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及时地传递学校党建工作信息,凸显高校校报的权威性;找准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围绕中心工作做好党建的宣传报道,凸显高校校报的指导性;发现和挖掘学校新典型,以朴实、生动、形象、感人的典型宣传,凸显高校校报的思想性。  关键词:高校;校报;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
期刊
摘要:本文尝试结合美国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方法,利用大量事件和书信廓清美国殖民时期弗吉尼亚烟草大种植园主的绅士身份之缘起、构建的大概过程与要素以及自身经历的和所受的挑战。同时,烟草种植文化与绅士身份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得以多角度的梳理,殖民地社会文化的冰山一角也得以再现。  关键词:大种植园主;绅士身份;身份建构;烟草种植  中图分类号:K71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
期刊
摘要:从后现代管理哲学的意义上认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经济机制;并提出社会责任将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意义的企业战略经营方式,实现工业社会向后商业社会(或未来社会)转变的经济机制的观点。从德鲁克的企业目的观出发,运用理论逻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企业利润最大化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并从文化人类学、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维度中阐述其本质。力图揭示出不同社会制度环境下,社会经济机制和企业经
期刊
摘 要:网络多媒体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医科大学9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进行的实证分析证实:网络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建议要通过合理地选择阅读材料、发挥网络互动优势、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在历次GATT/WTO谈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决定多边贸易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大国往往成为谈判联盟的领导者,成为联盟公共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促使大国如此行动的原因在于大国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大国威望、领导权等政治利益。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所有参与的谈判联盟中都成为主要的领导者,对印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国家谈判联盟关系的
期刊
摘要:从目前就业的途径看,我国大学生就业仍然以应聘为主,参与自主创业者微乎其微。面对大学毕业生寄希望于“等、靠、要”就业岗位,而缺少就业主动权的现象。作为一头植根于高校,一头与经济建设紧密相连的高校产业,追求“经济”价值固然重要,但是,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或许更加重要。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实现高校产业由以经济价值为重点转向人才培养与经济增长叠加的价值取向,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贡献。  关键
期刊
摘要:公务员退休制度既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退休条件、退休待遇、退休安置、退休后的管理等重要内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拥有优厚的福利、退休保障制度,有助于激励公务员忠于职守、勤政廉政建立。实行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对于实现和保障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承前启后,长治久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退休保障制度;退休条件;退休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