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燮均情系铁岭城初探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燮均是清代中晚期的杰出诗人和书法家,有众多诗集、书法、手稿传世,这些艺术作品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魏公出生在铁岭,在此生活期间他触景生情,写了许多咏歌、咏叹古城的诗。这些诗对了解铁岭历史和魏公的创作思想、心境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通过魏公的诗词从三个方面:一是咏城中之古建;二是临城郊之山水;三是哀城街之灾患,阐述了魏公情系家乡铁岭、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魏燮均;情系;铁岭城
  铁岭是一个古老的城堡,自明初始建城池以来,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它辽河西绕,柴水东流,城郊有秀丽、优美的龙首山、帽峰山。城内屋舍严然、街路整齐、邑区方如牛。岁月沧桑,它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魏燮均就出生在这座古城南郊八里庄,后移居城东红杏村,但古城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触景生情,写了许多咏歌、咏叹古城的诗。这些诗对了解铁岭历史和魏公的创作思想都有着重要认识价值。
  一、咏城中之古建
  铁岭古城著名建筑主要有明代的看花楼和清代的银冈书院。看花楼是明代守辽名将李成梁别墅;银冈书院是流人郝浴所建。多年来,书院培养无数人才,是铁岭城一处文化中心。魏燮均咏看花楼的诗有两首,今录之。
  其一是:《看花楼吊宁远伯》“勋业动辽海,将军存故樓。山余前代色,地是昔人游。荒草绿犹古,残花开自秋。英雄去已矣,烟月满园愁。”
  宁远伯,是李成梁被封的官名。诗人对这住守边的大将给予热情的讴歌,称其为英雄,“勋业动辽海”,可是今天将军已去,所住的故楼早就荒废,不免有几分愁怅!
  其二是:《看花楼怀古》“故李将军此建楼,名园荒废已成邱。孤城月落山空暮,残壁烟涼草自秋。寇盗屡平烽火靖,英雄不返塞花愁。勋名销谢徒惆怅,梅干依然卧石头。”
  这首诗和前一首内容、感情相近,不过有一句诗与前者不同,即“梅花依然卧石头”。这句诗描写了已荒废的故楼,还残存着一个石头门楣——看花石,它“梅干依然”,这句诗点出了全诗主题,示意出李成梁爱国爱家乡英勇奋战的精神不死。
  咏银冈书院的诗,写得有景有情,这是因为银冈书院是魏燮均的“母校”。同代人评说魏诗时说“先生少微谪世,秀毓银冈”,“秀毓银冈”就是说他在银冈书院受过很好教育,可以说是个“高才生”。他咏银冈书院的诗有多首,下举三例:
  《宿银冈书院雨夜不寐》:“秋城风雨凄,鬼鸟夜深啼。一院树声满,两廊灯火低。孤吟惊壁鼠,久坐仰邻鸡。因念昔贤谪,遂缘此地栖。”
  《书院暮秋》:“秋色满庭宇,轩窗净点埃。树根风落叶,石缝雨生苔。阶冷断蛩语,天高闻雁来。故人时过访,闲径总常开。”
  《银冈书院秋夜》:“小院黑无月,见星天已明。地寒因雨气,树响借风声。夜柝犹闻巷,秋钟不出城。孤怀正萧索,难谴此时情。”
  这些诗,均是清同治年间所写。写秋景,写得真实生动。如果细读,可知三首诗“各俱个性”。第一首写的是秋天雨夜之景,第二首写的是深秋白天之景;第三首写的是秋天晴夜之景。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点,即是书院荒凉、冷落、使诗人“孤怀正萧索”。这不是诗人讲述出来的,而是巧妙用了自然物形象描写出来的,“鸟啼”、“鼠惊”、“鸡呜”、“蛩语”、“雁叫”,还有“钟声”、“柝声”、“风声”、“雨声”,乃至“落叶”、“石苔”等等,点出特定情境,有动又有静,可谓“笔底生花”。
  书院为什么这样荒凉,因为这时的铁岭正遭着一场“战争”。马震隆(马傻子)农民起义军进行却狱,官吏逃跑了,书院停止了讲学,曾在这里读过书的魏燮均自然有苦难言,在“秋声”中产生了悲惜。虽如此但他对书院还是感到亲切,乐于前来,因为他敬佩创始人郝浴,故说:“因念昔贤谪,遂缘此地栖。”
  二、临城郊之山水
  魏燮均知道诗歌创作离不开阔大视野,学李白等诗家游历名山大川,而铁岭城郊的山水,当该首先“入围”。他读书、劳动之余,常入城看民情,到城外登山游春、赏秋光,有时到寺庙中和僧人对诗、品茗、下棋,真是十分随意。然而在铁岭遭受劫难时,则登山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治战乱年月,有一天重登龙首山,写了一首《春日登龙首山书感》一诗中,流露了他的这一感情:“旧游回首忆承平,今日登临百感生。满地山戈营战垒,连年风鹤警边城。山川不改昔年色,民物犹然故国情。独有杏花自开落,无人载酒此飞觥。”
  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春天的杏花也依旧开放着,而没有人登山了,没有人在这愉快地“飞觥”了,龙山的沧桑成了一时铁岭生活的“缩影”。
  平日,龙首山是幽静的。魏燮均在《龙首杂咏》一组五言绝句中做细致的描写:
  山僧高阁眠,山鸟喧林侧。晓起遍开窗,坐看溪山色。
  楼阁半藏见,山城在有无。空濛烟雨里,一幅米家图。
  夕烟起远山,斜日下层阁。昏黄微月生,钟声动城郭。
  夜寂松籁微,山空人语绝。清磬两三声,佛灯半明灭。
  门前秋气高,墙外云峰叠。新霜昨夜来,满山看红叶。
  凛烈北风晴,冻鸦飞不起。山径悄无人,万峰寒雪里。
  全诗语言不多,但写出了龙首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山鸟喧林”、“空濛烟雨”、“清磬三声”、“满山红叶”、“万峰寒雪”……形象鲜明,诗中有画。
  魏燮均登山往往和朋友一起去,登山会友、吟诗抒怀是魏诗的又一特征。这类诗写了许多,今举一例。
  《九日雨后偕王蕉园相庸张秋谭世著游龙首山》其一:“新霁好天光,登临引兴狂。山川全洗净,风雨尚余凉。路向乱峰转,村依深涧藏。寻常看秋色,不及此重阳。”“其二:“更上层巅望,飘飘身欲仙。曲流河倒地,孤立塔当天。一寺压峰顶,众山罗眼前。胜游多少客,落帽又谁先?”其三:“山门闲不锁,入寺一盘桓。地胜僧偏逸,风高佛亦寒。禅房香篆袅,石鼎茗烟残。饮取菩提水,尘心觉已阑。”其四:“与僧清话久,挥手别禅关。风色已生树,夕阳初在山。相偕下鹫岭,又复落人寰。归插满头菊,此花非世间。”   朋友们登山抒怀,忘记了一切烦恼。他们真是发狂了,“登临引兴狂”,顿觉自己“飘飘身欲仙”,他们到山寺中,和和尚一起燒香、品茶,自觉真似离了人寰,当登山归来,头插菊花,这又有“别是一般滋味”。
  魏公结友登山,又总是不忘古城。如在登山诗中留了这样一些诗句:“夕照孤城万瓦寒”(《同吴晓山、袁甘泉登龙首山望雪》)“依然城郭寒烟紫”(《九日与姜紫垣友人登龙首感赋》)在《秋日与王矩园游龙首兼怀王蕉园》一诗中更有“攀崖看邑楼”“秋山过城头”句。清咸丰年间魏燮均曾为龙首山重修慈清寺写了碑记,其碑阴记录了《铁岭八景》,而将《城郭朝烟》一景写在了第一位,可见他对古城铁岭该有多么的深情。
  三、哀城街之灾患
  古老的城堡,历尽了沧桑,天灾人祸曾屡屡发生,魏燮均曾亲历多次,他满怀人道主义精神,同情人民,留下真实的诗章。他在《九梅村诗集中》记述说:
  “丁卯二月二十三日申时,邑之东郭火灾。是日,大风狂甚,延烧居民一百二十八家,房五百余间,风威火烈,不能扑救。彻夜火光烛天,如燎原野。至明日稍熄。被灾者已惨不可言矣。闻父老云,嘉庆十二年丁卯是日,东郭亦被灾,其火与此相类。噫!异矣,岂天数欤?”
  真是“天数”吗?诗人疑惑地问道。接着诗人,用诗将其做了形象、具体、真实的记录。
  “银州二月春风高,尘沙蔽日喧惊涛。楼头钟报火突起,黑烟漠漠腾雲霄。须臾烈焰不可制,纵横拉杂延相烧。火星如箭乱飞射,四邻一片声喧嚣。祝融空际作游戏,指挥风伯区别燎。或燃华屋居,万瓦崩堂坳;或越比邻舍,三椽余编茅。仓皇老翁逾墙走,蹩躠妇稚夺门逃。冲烟冒死掠衣物,儿襁女舄横陈抛,风威煽疟势愈猛,火光扑面同煎熬。霎时破垣变赤壁,顷刻画栋成虹桥。玉帛菽粟化灰烬,鸡豚犬马生燔炮。仿佛楚人俗,为旱致雨烧龙蛟。又如宋门灾,余殃竟及池鱼焦。荧台飞电阿房炬,神邱烛远炎山遥。苦无郭宪含酒噀,能灭佛图作雨倾盆浇。又无江陵刘昆贤令尹,叩头向火登时消。安得天河水倒泻,齐倾不用翻天瓢。焚香竟有向天祷,虔诚立格回神飚。长衢狭巷塞无路,举国奔救人如潮。幸赖戍兵资弹压,乞儿未逞贼心豪时城中有大兵驻戍,统领托帅带兵弹压,幸免抢掠。由申至亥尚未熄,烛龙愤耀明通宵。嗟哉一百二十有八户,处堂燕雀无居巢。我闻道旁老叟说,往经丁卯天谴遭。是日狂风亦暴厉,东郭片土皆成焦。迄今日月六十载,又看焚荡龙山椒。呜呼,岂真天数不可逭,祸福端自由人招。人心利欲炽如火,安知震怒千天曹。前年妖氛破城日,烽燹夜照城之濠。居民胆落乱奔窜,流离幸免屠贼刀。彼苍示警有天意,人胡不悟天心昭。今复惨罹此浩劫,天阴神鬼为呼号。君不见二更鸡唱报妖异,城头夜夜闻啼鸮去年冬,鸡至二更辄鸣。又城头有鸮鸟,夜啼数月,皆非祥兆也。”
  此诗名为《大火行》。另一首《大水行》中又将铁岭城大水做了同样形象真实的记录:
  戊辰大水行
  “黑云漠漠西南起,雨龙飞出苍溟里。正逢渴旱望云霓,长风吹下天河水。戊辰五月逢壬寅,一朝大雨兼连旬。万山齐涨水怒发,涧溪百道成河津。依山陇陌尽冲断,怒湍激石压田畔。岩根古道少人行,截然崩坏为高岸。众流漭漭趋汎川,汎川复溃灌平田。高禾露穗短禾没,四无陆地惟撑船。枝渎穿村变泽国,童号妇叫失人色。阳候鼓浪走户庭,鸡豚已被蛟龙得。柴河汹涌东奔来,入辽不下还盘洄。地无尾闾洩其势,狂谰湓溢如轰雷。滨河居民少完屋,夜半惊逃上林木。仓皇呼救更无舟,浪挞身翻葬鱼腹。须臾水国添新鬼,罔顾爷娘与妻子。新丧未殡新嫁初,棺漂奁泊洪涛里。生死无人问水滨,此时难觅勇泅人。闾阎半作波臣宅,黎庶翻成淖国民。昨日城中有来客,骇闻水势围城郭。粮艘直抵北门边,布帆齐向城根落。满城人士惊且惶,登城观叹何汪洋。忆昔已酉道光二十九年甚丙午二十六年亦有大水行,无此浩瀚兼天长。二麦无秋及五谷,隰田大歉山田熟。马无刍豆人无粮,翻羡耕民住岩谷。君不见兵革之后多荒年,更逢壬子水滔天农谚云,每逢壬子水滔天,只在正月上旬看。鳖辞故穴塞河走,端阳雾起浓于烟三月初九日柴河有鳖数万,障蔽水面,下徙于辽河,又端阳大雾,皆主水。又不见去年祝融肆炎赫,焚毁城乡千百宅。况经疫疠继妖氛,纵横尸骨撑天白元年瘟疫流行,死亡相籍,三、四、五年贼氛蹂躏,死亡更多。吁嗟乎,频年灾异警苍生,造物无情实有情。若使人心消祸水,自无此劫亦升平。”
  他希望人间有情,但灾患无情。这两首长诗抒写铁岭的历史、也反映了诗人的同情人民辛苦的高尚情操。
  天灾人祸,是那个封建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诗人没有直接说出,当然他也不可能真正全部认识。但从一首登城楼的感怀诗中,可知他已经有些“知觉”。他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九日登邑城南楼有感》:“无风无雨度重阳,独上高楼意暗伤。大地人烟连塞白,众山秋色入城黄。贼氛乱扰中原路,夷寇争通外国航时英夷为请通商入寇。烽火不知何日靖,凭栏凝眺涕苍茫。”
  人民的痛苦,是内忧外患之所致。不过他把内忧造成的原因归解为“太平天国”,这反映了他世界观的局限性。如进一步深思,当知农民起义之所以掀起,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封建社会的黑暗。魏燮均此时还没有理解,这倒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魏燮均是清代中晚期的杰出诗人和书法家,著有很多诗集、书法、手稿传世,这些艺术作品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民间曾有“文压三江王尔烈”与“字震九洲魏燮均”风行传诵的佳话,世人在欣赏其文艺作品惊叹之余,对其不忘家乡、忧国忧民的心境更是肃然起敬!
  (作者单位: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假设理论,儿童学习外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对这一理论带来的儿童语言习得优势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进行儿童英语教学。  关键词: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英语教学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究竟哪个年龄阶段学习英语最好?英语学习是否有临界期?是否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掌握?儿童学习英语是否具有一定优势?文章试图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以使人们对儿童
期刊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不能满足新课程的标准,尤其是高年级作文,效果不好。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经过很多学者和教师的努力,小学作文教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小学作文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当前很多学生所写的作文的内容没有贴近生活,不真实。一些學生甚至是
期刊
一、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  近几十年来,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迅速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也有着较大的改善,生育率和死亡率的急速下降, 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 其中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 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数原本就很大, 据预测老年人口2025年将达到2.8亿, 占总人口的18.47%;2050年将达到4.12亿,占总人口的27.43%。如此庞大数量的老龄人口将对社会发展产生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不同的高校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普通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取向就有所不同。文章将结合在湖北师范学院的学习经历,就院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构想在此做一点拙谈。  关键词:课程设置; 问题分析;课程改革  一、调查背景  湖北师范学院是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类高校。该校日语专业是在多年二外日
期刊
摘要:艺术高职院校应合理编写教材,在音像、图片、资料等方面要多做补充,做到文学特色与专业特色的整合,可操作性与可接受性的结合,时代性与经典性的统一,学法和习法的有效指导,从而体现艺术高职院校教材的特色。  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语文教材;现状;对策  现如今,文化在走向包容与个性,语文教材也顺应潮流地走入“红杏枝头闹”的春天。北京市基础教育处处长李奕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
期刊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院工作长远发展的理论基础。文学院作为基层二级学院,在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以创新的精神理念进行学习,以健全的组织机构作为平台,以健全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的道路。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文学院党委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成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积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创造性地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体系
期刊
摘要:文章以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结合多年的党校培训经验,提出要想促进高校党建,充分发挥高校党校的育人功能,只有不断创新党课培训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得到切实加强和改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党校;培训  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
期刊
摘要:文章试图借昆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EXiDEA”之例,借助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理论,以组织行为学的视角考察它的组织建设,从而探究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当下存在与行动的利弊得失,并给出其组织建设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社会公益精神;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组织建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推进,社会公益作为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取向中的一种理性和正义追求,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赞同和参与。在这样一个
期刊
资源环境因素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规模、速度和可持续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因此,必须把建设环保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约
期刊
民俗是人类一种基础文化,在长期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过程中,不断被过滤、筛選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厚文化,是创造民俗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民俗文化在本质上说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是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联系,它反映民间地域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而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风情,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的差异,民俗文化也必然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几年来,厦门市翔安区政府为了保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