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的今天,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教研活动中的热点。目前,在教学领域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早已被公认,但它往往却得不到很好的遵守,结果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充分地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实际,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知识、能力向觉悟的转化,真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那么在思品课堂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笔者现结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和观察反思谈一下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一、在课题处引导学生探究
  思品课的课题一般是本节中的重大理论观点,是学生应该理解、内化的理论。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探索,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问题探究意识。例如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题中,学生一看课题,就应有相当多的感知。诸如:关于理想的名言、关于典型人物事例及其产生影响;关于本人:“同学自己有理想吗?”“它对你有影响吗?”“你实现了吗?”“你是怎样实现的?”等各方面的问题,可能在学生们的头脑中已经具备。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设计好三大情境:分组找材料、讨论形成统一意见、汇报等三大步骤,就能澄清“一个人要不要理想”“理想能一下子实现吗”等关键问题。仅靠说教未能达到有效果的思想教育,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在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甚至辩论中得到了强化,同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当然,不是思品课中每一个课题都能引导学生探究,其一,内容的生活性。文本内容是学生已经在其他学科或是在学生生活经验中能够感知、体验的。其二,理论的浅层性。本身的理论观不涉及国家的重大政策、战略和理论,仅仅涉及学生成长中的规范、品德等相关方法论。其三,过程的生成性。本课题内容在学生探究中,可以对文本进行改造,创造动态生成,师生可以对教材进行前后颠倒处理。内容的深浅可以根据个人的差异性、多样性进行诠释,这样的课题在思品课中,教师应充分地挖掘,努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调查、收集,去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
  二、在貌似矛盾处触发学生探究
  从学生学习动机来看,教材中的貌似矛盾地方是触发学生思维交锋,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大好时机,从而诱使学生学习动机上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究过程中。从思品课本身有思想教育性这一课程任务和学生心理特点来看,教材文本中貌似矛盾处,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思考力,相对于教师的说教,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思考中进行辨别、比较得出结论,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他们在辩论中、探究中明确的道理比老师的说教要好得多,印象深刻得多,因此,从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和活动空间,设计好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探究意识。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在处理材料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将内容由外在内化为一种认识,由感情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间探究创新的积极性,由于采用辩论等方式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辩论中可能出现“一边倒”等情况,教师要适时地肯定、引导、调整、鼓励学生创新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和探究意识。
  三、在结论处、观点处诱发学生探究
  1.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列举生活的实例来表明或说明教材中阐述的道理和要求,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验,对教师中的理论和观点发表看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认识、解释、说明具体的事实;依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来观察、分析、辨别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和事例。例如教材中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即可以从历史史实“香港回归”认识“一国两制”,从中国近代史关于台湾问题充分认识“中国领土不容分割”。同时又可以根据这一理论、政策,认识到当前我国对台湾一系列政策符合科学理论。从而使学生在这一探究中,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现实。充分拓展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想的培养和观点内化。
  四、联系时政热点开拓学生探究意识
  在思品课中,教师注意把最新的最贴切的时政材料,恰当地引入课堂,努力开拓学生的探究意识。作为时政材料,其开拓作用如下:1.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具有趣味性。2.答案灵活多样,不图千篇一律,具有开放性。3.适合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各抒己见,体现差异性。4.以个人和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具有实践性。
  布鲁斯说过:“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在思品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真正改变了“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获得了其发展的一片天空。
   “教育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唱主角的过程,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思考,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思维定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儿童个性,千万不可以用成年人的所谓理智去律令孩子们。
其他文献
光的偏正在生活中被人们广泛的利用,尤其是摄影和电影效果的制作中。笔者结合偏振光的知识对偏振光在生活中的运用给予简单的介绍,并简单解释其中原理,希望可以给读者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介绍偏振光在摄影和偏振镜,3D电影和3D眼镜方面的原理和运用。  一、偏振光的原理  光是一种电磁波,和所有的电磁波一样它是一种横波。而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光的振动面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的,叫做平面偏振光或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期刊
1.促进交往、增强合作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冲击。多年来一直强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交往过程,而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学过程不能只限于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往之中,而应形成多边的互动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合作,在合作中不断的交往,体现出各种动态因素间密切合作的重要性。教育家布贝而说过: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育意图,
期刊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就这一点来说,在各学科中,政治学科有他的优势,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其它各门具体学科在德育教育中无能为力,无所作为。譬如:就物理学科而言,在其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的深厚哲理,同时还具有大量的可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生动素材。这一切为我们物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充分地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这是我
期刊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为了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们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要为他们巧妙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的交际情境,使其入情入境,克服心理障碍,带着丰富的情感和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交际活动。  一、情境的创设要体现现实性。  许多口语交际的老师喜欢借助于童话故事,借助于科幻故事或者想像中的情境。虽然这一类场景是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看望生病的小白兔、劝说大树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角色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过去的教学实践过于重视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重视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评价和选拔功能,轻视甚至忽视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忽视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而新课程则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挖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
期刊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日益在学校教育领域应用的局面,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使学校教育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当今,校园网络建设也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应用Internet和校园网进行教育教学正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期刊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总目标,《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三个层面的培养目标是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对它们能否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是贯彻实施新《标准》和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更好地把握教学,才能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得到提升,才能真正让每一位
期刊
笔者参加一次优质课展示活动,上课老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整个课堂自然流畅,课件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一节课下来,黑板上除了一个课题之外什么也没有。在评课的时候与上课老师交谈到这一情况,他说将板书的内容做在多媒体课件里面既美观又不耽搁时间,课堂上可以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并且现在课件手段越来越先进,多媒体课件能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作用。笔者以为这种观点不正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多媒体”,也要“板书”
期刊
前言及问题提出  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其根本就是主体性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抓住培养学生的兴趣、参与意识,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要想顺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