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如果不是看了那张喀拉峻草原鲜花盛,开的照片,如果不是听闻了汉朝公主远嫁,曾走过这片美丽草原的传说。这个夏天,我会把足迹留在别的草原而不是新疆。
我们追逐着公主的足迹来到伊犁,来到喀拉峻草原。两千年后的草原,没有公主们的思乡泪水,丝路驼铃也成为绝响。这片异族征战过的草原早已没有了刀枪拼搏的喧嚣,历史的烟云退却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有着不同殊俗的民族共生共存。哈萨克、蒙古、维、汉等民族共同在这里休养生息。
2000年前,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打通了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道路,为了与西域诸国修好共同抗击匈奴,汉朝把皇室宗族的公主远嫁乌孙王。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都肩负着国之大任不远千里从遥远的长安来到乌孙,她们走过的正是这片美丽的伊犁草原。
两代公主背井离乡远嫁异域,怀着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怀着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从长安越过边塞,走过河西走廊,伴着马儿的铃声,经过数月的艰苦行程来到这片草原。迎接她们的是遍地鲜花和奔跑的牛羊。因为草原的美丽,因为泥土和青草的芳香,让她们暂且忘却思乡的痛苦。西域,神秘遥远,不仅有漫漫黄沙和荒凉戈壁,還有开满鲜花的碧绿操场和牛羊成群的肥沃土地。这样的景致让公主欣慰,也让她们有了畅想,那也许是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后第一次展露笑容,不为别的,只为这片美丽的草原。
(2)
论名气,喀拉峻自然比不过那拉提和巴音布鲁克,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那拉提那么多的人工凿痕,也没有巴音布鲁克那样人潮涌动。如果只用美来形容喀拉峻,实在是俗气。我见过很多地方的草原,但没有一个能和喀拉峻相比,喀拉峻草原的美,美在形,美在色。而我又恰恰赶上了它最美的季节——花期的到来。喀拉峻连绵着无数的山丘,一个又一个,不知道哪个是最高,因为只有你走到那开满鲜花的山顶时才发现,前方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山上花与草相伴,马牛羊悠然。每一个山丘都像是人工勾画出的曲线,有的更像女人妖娆的身体,凹凸有致地绵延。
来到喀拉峻草原的第二天清晨,我起个大早,走出帐篷,一股浓郁的泥土芳香伴着牛粪味扑面而未。清晨,淡淡的雾霭笼罩着草原,远处的群山更是云雾缭绕。走在草地上,潮气很重,鞋子和裤角都被露水打湿,我端着相机气喘嘘嘘地跑了好几个山头。因为我总是相信自己能走到前方那边缘的山头,可每走到跟前才发现還有座山在前方,再向前走,仍然如此,后来才明白,我是永远都走不到最高处的,正所谓“山外有山”,你能看到的高山永远在你的前方。当地牧民告诉我,在那远方连绵不绝的雪山上长满了雪莲花。
远处,白色的哈萨克毡房里,升起了炊烟,青烟如一条条蓝色的丝带直上云天深处。这个清晨,虽没有朝霞的映衬,没有阳光的照耀,但有云雾,有露水,一样为我的照片留下了美丽的记忆。那一刻,我想,我真应该留在这个地方,好好住几天,白天,踩着青草和鲜花自由徜徉;夜晚,躲在帐篷里打开天顶数着星星入睡,那将是多么美妙的经历。喀拉峻是一个适合情人们驻足的地方,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人世间最美的浪漫都会在这里发生。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坚定了在喀拉峻草原徒步的行程,在我召集的11人团队里最终只有3人穿越了喀拉峻草原。我得说,我们是幸运的3人,那三天里,我们横穿草原,绵长的雪山,雪山下的深邃森林,森林下的碧绿草场,以及草场上的艳丽鲜花——被收入镜头,更被永远地印刻在记忆里。
很久以前,看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时,看女教师带着7个孩子在阿尔卑斯山上碧绿的草地上欢歌时心里充满了渴望,什么时候有幸能亲临阿尔卑斯那样美丽的场景中。喀拉峻,绝不逊于电影里阿尔卑斯的美丽。当我跟在向导的马后,身在这样的场景中,举着相机,不知应该更宠爱雪山,森林,草原還是鲜花?后来才明白,喀拉峻,少了镜头里任何一样都会有遗憾,而她又恰恰把这些全部包容,所以美得没有任何瑕疵。
我们怀着无尽的暇想和期盼开始了草原徒步行程。穿越喀拉峻草原的路说无人区并不夸张,基本上看不到人,连牧民的毡房也极少看到,偶尔能见到一间简易的木屋,向导告诉我们说那是牧民放牧时居住的。而此时還没有到放牧期,牛羊都還没有完全上山来。第一天的行程很顺利,而且我们第一次深入草原腹地做长途跋涉,大家都感到很新鲜,举起相机拍个不停。丝毫没有感到疲惫。傍晚,我们住进草原上的一个木屋里,木屋没有门。随着太阳落山,气温一下子降下来,尽管六月盛夏,我钻进-12度的睡袋里,晚上睡觉還是觉得有些冷。而临睡前,向导又给我们讲草原狼的传说,说以前这一带经常有狼出没,甚至发生过狼袭击人的事,这更加重了我的恐惧感,也让我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寒意阵阵。以至于我在屋后小解时都左顾右看,就怕从什么地方钻出只野狼未。
徒步行程的第二天天气不好,乌云笼罩,但这并没有给草原的美丽打下折扣。喀拉峻的花期最美也是最具特色的便是那种艳丽的紫色小花,整个上午,我们遇到了好几处适合拍照的紫花密布的地方。而整个上午的行程中,没有再看到一位牧民,也没有他们的帐篷。一直到中午时才遇到一位采蘑菇的哈萨克牧民。他热情地邀请向导和我们去他家里。主人叫加马哈提,听他说他家里有一万多亩草场,夏季因为放牧所以搬到草原上住,冬季则搬到另外的地方圈养牲畜。时代在变,这个哈萨克牧民的生活依旧延续着古老的游牧状态,每天听着牛羊的叫声,看着草原上的雪山和鲜花,悠然自得,守着妻子孩子,不问世事,不闻风云,世界如何变化,他的生活依旧。虽然不富足,却很美满,虽然不热闹,却很怡然。
中午在加马哈提家里吃了碗面和馕。然后大家围坐在炕上聊天。午饭后不久天开始下雨,下得很大,很久都没停。正在我们为后面的行程担忧时,帐篷外又下起了冰雹,最后竟然下起了雪。对于我们在广东生活惯了的人,雪是难得一见的,而六月飞雪更是令人惊奇。大家焦急地一直等到天黑,雨雪都没有停,最后在这家哈萨克主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只好放弃赶路的打算,在他家里留宿。同时,我们也都暗自庆幸遇到了这位好心而又热情的哈萨克兄弟,否则在这样的雨雪天气里不论是野外扎营還是宿牛棚木屋都会被冻得很惨。而在那里,那个深山下的牧民家里,陪伴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暖的炉火,還有他们的纯朴和热情。似乎,喀拉峻一路上都有好运相伴。
我们的运气持续到最后一天,天气放晴了,天空水洗般地蓝。告别了加马哈提一家,向导带着我们在高高的山脊上绕着雪山走,山脊温度较山下低,所以花开得更旺了,只是已经没有了昨天见到的紫色小花,此时见的最多的是黄花。远处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丛林一片又一片,绵延不绝,看不到尽头。我们留宿的哈萨克兄弟告诉我们从哪里翻山五天可以走到巴音,两天走到库尔德宁,或者三天走到新源。但经过三天的徒步,实在没精力再做长途跋涉的尝试了,尽管心里很向往,也只能用想象力去推敲远方脚步踏不进的路途了。
当天下午按预定时间到了徒步的目的地——巩留县塔里木森林公园。喀拉峻三天的徒步行程,留下了令我一生都难忘的深刻记忆,忘不了喀拉峻的美,忘不了喀拉峻赶路的艰辛,忘不了热情的哈萨克牧民,更忘不了那时,喀拉峻的鲜花正在盛开,那时,公主们离开故乡后第一次展露笑容,不为别的,只为这片美丽的草原。
如果不是看了那张喀拉峻草原鲜花盛,开的照片,如果不是听闻了汉朝公主远嫁,曾走过这片美丽草原的传说。这个夏天,我会把足迹留在别的草原而不是新疆。
我们追逐着公主的足迹来到伊犁,来到喀拉峻草原。两千年后的草原,没有公主们的思乡泪水,丝路驼铃也成为绝响。这片异族征战过的草原早已没有了刀枪拼搏的喧嚣,历史的烟云退却后,留给这片土地的是有着不同殊俗的民族共生共存。哈萨克、蒙古、维、汉等民族共同在这里休养生息。
2000年前,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打通了河西走廊到西域的道路,为了与西域诸国修好共同抗击匈奴,汉朝把皇室宗族的公主远嫁乌孙王。细君公主、解忧公主都肩负着国之大任不远千里从遥远的长安来到乌孙,她们走过的正是这片美丽的伊犁草原。
两代公主背井离乡远嫁异域,怀着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怀着对未来的忧虑和不安。从长安越过边塞,走过河西走廊,伴着马儿的铃声,经过数月的艰苦行程来到这片草原。迎接她们的是遍地鲜花和奔跑的牛羊。因为草原的美丽,因为泥土和青草的芳香,让她们暂且忘却思乡的痛苦。西域,神秘遥远,不仅有漫漫黄沙和荒凉戈壁,還有开满鲜花的碧绿操场和牛羊成群的肥沃土地。这样的景致让公主欣慰,也让她们有了畅想,那也许是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后第一次展露笑容,不为别的,只为这片美丽的草原。
(2)
论名气,喀拉峻自然比不过那拉提和巴音布鲁克,也正因为如此,她没有那拉提那么多的人工凿痕,也没有巴音布鲁克那样人潮涌动。如果只用美来形容喀拉峻,实在是俗气。我见过很多地方的草原,但没有一个能和喀拉峻相比,喀拉峻草原的美,美在形,美在色。而我又恰恰赶上了它最美的季节——花期的到来。喀拉峻连绵着无数的山丘,一个又一个,不知道哪个是最高,因为只有你走到那开满鲜花的山顶时才发现,前方還有一座更高的山,山上花与草相伴,马牛羊悠然。每一个山丘都像是人工勾画出的曲线,有的更像女人妖娆的身体,凹凸有致地绵延。
来到喀拉峻草原的第二天清晨,我起个大早,走出帐篷,一股浓郁的泥土芳香伴着牛粪味扑面而未。清晨,淡淡的雾霭笼罩着草原,远处的群山更是云雾缭绕。走在草地上,潮气很重,鞋子和裤角都被露水打湿,我端着相机气喘嘘嘘地跑了好几个山头。因为我总是相信自己能走到前方那边缘的山头,可每走到跟前才发现還有座山在前方,再向前走,仍然如此,后来才明白,我是永远都走不到最高处的,正所谓“山外有山”,你能看到的高山永远在你的前方。当地牧民告诉我,在那远方连绵不绝的雪山上长满了雪莲花。
远处,白色的哈萨克毡房里,升起了炊烟,青烟如一条条蓝色的丝带直上云天深处。这个清晨,虽没有朝霞的映衬,没有阳光的照耀,但有云雾,有露水,一样为我的照片留下了美丽的记忆。那一刻,我想,我真应该留在这个地方,好好住几天,白天,踩着青草和鲜花自由徜徉;夜晚,躲在帐篷里打开天顶数着星星入睡,那将是多么美妙的经历。喀拉峻是一个适合情人们驻足的地方,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人世间最美的浪漫都会在这里发生。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坚定了在喀拉峻草原徒步的行程,在我召集的11人团队里最终只有3人穿越了喀拉峻草原。我得说,我们是幸运的3人,那三天里,我们横穿草原,绵长的雪山,雪山下的深邃森林,森林下的碧绿草场,以及草场上的艳丽鲜花——被收入镜头,更被永远地印刻在记忆里。
很久以前,看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时,看女教师带着7个孩子在阿尔卑斯山上碧绿的草地上欢歌时心里充满了渴望,什么时候有幸能亲临阿尔卑斯那样美丽的场景中。喀拉峻,绝不逊于电影里阿尔卑斯的美丽。当我跟在向导的马后,身在这样的场景中,举着相机,不知应该更宠爱雪山,森林,草原還是鲜花?后来才明白,喀拉峻,少了镜头里任何一样都会有遗憾,而她又恰恰把这些全部包容,所以美得没有任何瑕疵。
我们怀着无尽的暇想和期盼开始了草原徒步行程。穿越喀拉峻草原的路说无人区并不夸张,基本上看不到人,连牧民的毡房也极少看到,偶尔能见到一间简易的木屋,向导告诉我们说那是牧民放牧时居住的。而此时還没有到放牧期,牛羊都還没有完全上山来。第一天的行程很顺利,而且我们第一次深入草原腹地做长途跋涉,大家都感到很新鲜,举起相机拍个不停。丝毫没有感到疲惫。傍晚,我们住进草原上的一个木屋里,木屋没有门。随着太阳落山,气温一下子降下来,尽管六月盛夏,我钻进-12度的睡袋里,晚上睡觉還是觉得有些冷。而临睡前,向导又给我们讲草原狼的传说,说以前这一带经常有狼出没,甚至发生过狼袭击人的事,这更加重了我的恐惧感,也让我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寒意阵阵。以至于我在屋后小解时都左顾右看,就怕从什么地方钻出只野狼未。
徒步行程的第二天天气不好,乌云笼罩,但这并没有给草原的美丽打下折扣。喀拉峻的花期最美也是最具特色的便是那种艳丽的紫色小花,整个上午,我们遇到了好几处适合拍照的紫花密布的地方。而整个上午的行程中,没有再看到一位牧民,也没有他们的帐篷。一直到中午时才遇到一位采蘑菇的哈萨克牧民。他热情地邀请向导和我们去他家里。主人叫加马哈提,听他说他家里有一万多亩草场,夏季因为放牧所以搬到草原上住,冬季则搬到另外的地方圈养牲畜。时代在变,这个哈萨克牧民的生活依旧延续着古老的游牧状态,每天听着牛羊的叫声,看着草原上的雪山和鲜花,悠然自得,守着妻子孩子,不问世事,不闻风云,世界如何变化,他的生活依旧。虽然不富足,却很美满,虽然不热闹,却很怡然。
中午在加马哈提家里吃了碗面和馕。然后大家围坐在炕上聊天。午饭后不久天开始下雨,下得很大,很久都没停。正在我们为后面的行程担忧时,帐篷外又下起了冰雹,最后竟然下起了雪。对于我们在广东生活惯了的人,雪是难得一见的,而六月飞雪更是令人惊奇。大家焦急地一直等到天黑,雨雪都没有停,最后在这家哈萨克主人的盛情邀请下,我们只好放弃赶路的打算,在他家里留宿。同时,我们也都暗自庆幸遇到了这位好心而又热情的哈萨克兄弟,否则在这样的雨雪天气里不论是野外扎营還是宿牛棚木屋都会被冻得很惨。而在那里,那个深山下的牧民家里,陪伴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暖的炉火,還有他们的纯朴和热情。似乎,喀拉峻一路上都有好运相伴。
我们的运气持续到最后一天,天气放晴了,天空水洗般地蓝。告别了加马哈提一家,向导带着我们在高高的山脊上绕着雪山走,山脊温度较山下低,所以花开得更旺了,只是已经没有了昨天见到的紫色小花,此时见的最多的是黄花。远处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丛林一片又一片,绵延不绝,看不到尽头。我们留宿的哈萨克兄弟告诉我们从哪里翻山五天可以走到巴音,两天走到库尔德宁,或者三天走到新源。但经过三天的徒步,实在没精力再做长途跋涉的尝试了,尽管心里很向往,也只能用想象力去推敲远方脚步踏不进的路途了。
当天下午按预定时间到了徒步的目的地——巩留县塔里木森林公园。喀拉峻三天的徒步行程,留下了令我一生都难忘的深刻记忆,忘不了喀拉峻的美,忘不了喀拉峻赶路的艰辛,忘不了热情的哈萨克牧民,更忘不了那时,喀拉峻的鲜花正在盛开,那时,公主们离开故乡后第一次展露笑容,不为别的,只为这片美丽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