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中非正式组织活动方法的探索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tuss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不仅是幼儿发展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基地,教研不只是为了幼儿发展而作为落实教学计划的保障,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方式的创新已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新课题。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专题研讨、相互观摩、实践评析是传统的活动形式。
  近年来我们通过对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深深感到教研应该是一种专业的对话,应在传统教研模式中不断创新。由此,我们尝试探索“非正式组织”这一新颖的教研方法,全面提高教师教研水平与效果,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一、关注教学内容的本质和内涵,用非正式组织解决教研的困惑
  教研主题“如何让表演活动走进幼儿的生活”是教研探索和追寻的问题,幼儿天生爱表演,爱模仿,喜欢把自己纯洁的内心世界无私地展示给大家,那么我们应该给幼儿搭建怎样的平台呢?我们采用视频回放的方式来进行话题讨论,一段段真实的视频成为我们研讨的工具。
  观察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无拘无束的表演空间。从选择剧本、分配角色、开始化妆到进入排练,整个过程都是完全自主和有序的,幼儿遇到困难互相帮助,忘记台词互相提醒。他们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绎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维持下的幼儿活动是如此自如,如此开心,如此有序。虽然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稚嫩,但是他们却如此激情饱满,俨然一副小导演的样子。经过观看视频我们也发现了问题:幼儿在角色表述中差异很大,有的幼儿朗朗上口,有的幼儿结结巴巴,我们通过区域互访时的非正式教研碰撞,针对问题对照视频交流思路,寻找方法。以截取的视频为话题,且在区域互访时有交流,教师们在发言时,围绕问题内容展开,不偏离话题,从而将问题引向深入,乐意在自己的实践中寻找方法,这种非正式教研组织方式使教研活动得到了实质性的效果。经过研讨,大家总结如下:帮助幼儿深读细研剧本,提供情景型教学方式,掌握故事中人物对话的关键词,反复复述;结合丰富的延伸活动,为幼儿营造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带着任务走出来,用语言交流,学会介绍自己,与成人对话互动,锻炼幼儿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二、互换教研主持人,让非正式组织激活正式教研的灵魂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子课题,深入研究,反复尝试,在一次次的活动和自由对话中寻找方法,总结经验,归纳梳理,带着收获和问题分别主持教研活动。
  研讨话题选择应该以幼儿为主,这是由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决定的。另外当教育性与有趣性放在一起时,应请将有趣性放在第一位。
  三、业余时间聊一聊,让非正式组织为正式教研做铺垫
  形式一:进行有主题的“聊天”
  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来聊,在聊天中澄清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观点,激发很多意想不到的点子,教师们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与开放自己,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教学中的经验,促进共同成长。通过每位教师在主持教研前的尝试、探索、聊天和查阅资料等这些非正式形式为正式教研的主持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使教师们提高了自信,丰富了经验,在传递研讨话题的同时给自己增加了能量,在主持教研时能够让自己用审视、分析、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学技能。且每一位教师都有自身的特点,也必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与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各自的主持个性。这种非正式组织为促进正式教研的开展作了铺垫,展现了教研活动的独特魅力。
  形式二:开展阅读沙龙活动
  所谓沙龙就是体现轻松,教师们可以带上自己活动中的照片,用甜美的聲音,动情的语调讲述,与大家分享快乐体验和收获。对于年轻教师,她们有个性、有思想,能独立思考,我们应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充分利用他们的强项,鼓励个人的探索活动,并竭尽所能给予支持,帮助大家成长。另外在分享中,许多问题随时而生,又在交流中解决,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研讨过程。
  形式三:开展自荐式开课与邀请式听课
  为了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将开课的任务要求告知教师,让教师自愿报名参加,调动了自荐教师的开课积极性,避免了因指派而产生的抵触情绪。让教师把这些当作挑战自己、展示自己、激励自己的机会,逐渐树立“我要锻炼,我要发展”的自觉意识。
  四、邀请家长参与教研,用非正式组织将正式教研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如在教研主题“如何让表演活动走进幼儿的生活”中,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我们分批进行了亲子小剧场的表演活动。幼儿的表演世界是怎样的,他们所感受的真正快乐点在哪里?为此教师们决定把自己当做幼儿亲自排练节目,体验了节目中的种种情景,从选择剧本、选择服装到排练进行体验,切身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其中模仿秀、童话剧、情景剧这三种亲子表演,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表演,但是家长的回应似乎比幼儿弱了一点。我们经过研讨,决定邀请家长走进并参与我们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有意邀请参加这三种亲子表演的家长以及各班的家长参加,在研讨中,我们首先请参加表演的家长讲述了他们在家里排练节目的情景,接着我们播放幼儿在幼儿园区域互访时的表演视频,让大家比较幼儿在家和在园不同的表现状态。观看完视频之后我们将教师分为三组,家长可分别加入到各组中,针对两个问题用图表的形式呈现研讨的结果。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下,研讨进入了高潮,家长们的感受和想法,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在这里融合、互动、交流、碰撞……
  经过研讨,一张一张图表展现出来,每组代表讲解交流。
  用鱼的身体做图形把问题分成上下部分,用鱼泡泡表示各种观点,这样一目了然,亲子表演的好处大于自主性表演,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采用平衡轮的图示,用星星、月亮及各种几何图形的标注,分析出幼儿在表演中喜欢的环节,从而使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家长参与非正式教研组织中,家长们意犹未尽,教师和家长的智慧在这里真实碰撞,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家园配合成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因素。这种碰撞不但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幼儿的活动、幼儿的心理解读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教师们通过与家长的互动,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今后的教研确定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教研以交流为重点,围绕“非正式组织”这一新颖的教研方式,营造学习型文化中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质内涵,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挖掘了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教师自身的发展期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激励教师不断自主发展,从而体现专题教研活动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迟到大王》是英国童画大师约翰·柏林罕所创作的绘本,主要内容是写小男孩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几次迟到以及老师对他的处理,最后老师被大猩猩抱上屋顶,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用老师的话回应老师说:“这附近哪里有什么毛茸茸的大猩猩!”最后以一句“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走路去上学”作结。  第一次翻看这本书时,是被它的构思所吸引,看到老师最后在屋顶大喊大叫的样子,很是好笑———这也许是这个故事引得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吧!
期刊
近年来“跳蚤市场”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园的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幼儿将自己不再需要的玩具、图书等旧物拿出来,通过卖出和买进完成交易,然后再将活动所得用于捐赠等公益活动。在这过程中,有人际交往,有分享,有互动,有理财,还有爱心,很受大家欢迎。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跳蚤市场”中出现的材料投放问题与区域活动有所不同,区域活动中容易形成教师“高控”,而在“跳蚤市场”活动则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放任
期刊
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加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家长关心的往往是儿童的身体健康,除非儿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否则大多数家长不太容易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但等到儿童产生心理问题时,往往很难再矫正过来,因此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应以预防为主。  儿童心理问题的界定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指处于6、7岁以前的儿童行为在持续时间上和严重程度上偏离了大多数儿童的正常行为标准。关于儿童期心理问题应该认识到以下两点:第
期刊
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深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已经渗透到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绘本,这一深受教师和幼儿喜爱的读物,也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凸显出了无穷的魅力。优秀绘本的创作者,很大程度上都熟知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心理特质,都会巧妙地运用“游戏”的语言或情节来展现主题和故事。因此,在绘本教学中结合多元化的游戏开展活动,寓游戏于绘本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期刊
幼儿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可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其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能力,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实际组织过程中,幼儿真正地自主学习是什么样的?我从每天一次的“户外生态游戏”中看到了惊喜。  记录一:  观察时间:2017.5.
期刊
游戏材料是影响幼儿游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因为自身对“故事”脚本的理解与表演能力水平有限,在游戏时常常受到材料自身功能的制约。因此游戏材料何时投放、如何投放,都会影响到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影响到幼儿游戏的完成度。我在跟进一次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材料投放的意义与作用。  幼儿的表演游戏源于一本有趣的绘本学习《蚂蚁与西瓜》,自它投放到图书区以来,深受幼儿的青睐,尤其是故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室内娃娃家中,我看到当区域活动开始时,幼儿就会开始瓜分材料,同时,室内高结构的材料,形象逼真的玩具较多,玩法比较单一,很难发挥幼儿的想象创作力。小班年龄段幼儿的游戏典型特征就是“替代物的使用”。因此,空间的局限、材料的高结构固化等原因,导致幼儿没有“真游戏”“真快乐”。  二、当前娃娃家的现状与策略  在带班中,我观察到这样的情况:游戏一开始,很多幼儿都挤进角色表演区,争着
期刊
区域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区域,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各方面的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为了能够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我连续多次观察幼儿的区域活动,其中一次对中班建构区的观察让我印象深刻。  这次观察的对象是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开始后,进入建构区的3个小朋友中,有2个选择了建构区木桌上的
期刊
“借形想象”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想象形式,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天空中形态各异的云朵时,会根据形态立刻联想到像小狗、小猫、楼房,想象丰富一点还可以通过添加,创造出新的形象等等。幼儿已经具备在已有形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相似、相对等系列联想,运用添画等方式,创造出新的形象。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运用有效策略,培养幼儿借形想象能力,以下有几点做法:  一、创设环境氛围,丰富拓展想象
期刊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合适的区域材料能够促进幼儿成长,能够支持每个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区域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活动材料,可以选择自己玩还是合作玩,还可以随时变换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个体学习。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适宜的玩具  小班幼儿的学习和认知都是在游戏中发展的,根据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