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词汇演变过程中,基本词汇一直都是存在的,它们从远古发展到今天,一般情况下都被认为是基本不发生变化的,但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基本词汇在词汇发展演变史上到底具有怎样的变化呢?本文以"里"的发展演变,来试图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里" 《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汇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用"里"来记录和表达"内部"的意思,与"内"的意思基本相符,只是人们在口语中不再用"内"表达这个意思,在书面语里偶尔会用到。
《说文解字》对"裏"的解释是这样的:"裏,衣内也。从衣,里声。"《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凡在内之称。"苏宝荣(1993):"裏,本指衣里,引申为凡内之称。"他们二位学者对"裏"的解释均重在说其引申之意。可见,"衣内"之意在很久以前就不用了,而经常用的只是它的引申之意。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例子证明:"《左转·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指出:"里,方位名词。里面,内部(跟"外"相对)。""外"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外,远也。卜尚平旦,今尚夕卜,于事外矣。"指出了"外"的意义,与"裏"无关。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指出:"外,方位名词。外边(跟"内""里"相对)。"由此看出,"外"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接下来我们在看"内"。《说文解字》:"内,入也。……自外而入也。"是一个动词,表示由外到内的动作,后引申为由外到内的地方,即所入之地。可见当时"内"与"裏"还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内"的解释是:"内,方位名词。里头(跟"外"相对)。"这就可以认为,在现代汉语里,"内"与"里"的意思一致了,表示"凡内之称",其意义范围扩大了。沈家煊(1999)指出"里"有许多变体--"内"、"内里"、"中"等。他用标记模式解释了其中的原因:"里"与"外"这对反义词中,"里"是无标记项,有聚合形态较多的特点。这可能也是后来"内"与"里"的意义一致的另一个原因吧。
下面,我们将列举两位学者对"里"的新认识,看看"里"从古到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王力著《现代汉语八百词》。
书中指出,"里"是"里边,里面,里头"的意思,方位词,表示在一定界限以内。在这里,"里"的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表示"里边"的意思。具体情况如下:
1 用如名词。
(1) 单用。限于少数固定格式。里应外合
(2) 介+里。介词限于'往、朝、从、由、向'。往里走
2 名+里。
(1)指处所。城里
(2)指时间。夜里
(3)指范围。话里有话
(4)跟表示机构的单音节名词组合,即可指该机构,又可指该机构所在的位置。跟'家'组合,可指家里的人,也可指处所。向县里(指机构)汇报情况|从县里(指处所)来|家里(指人)来信了,叫你回去
(5)跟某些表示人体部分的名词组合,有实指和虚指两种意义。手里拿着一封信(实指)|手里收集了一些材料(虚指)
3 形+里。表示方向、方面。限于一些单音节形容词。朝斜里拉
4 里+名。类似形容词。名词限于单音节。屋里
在这里,"里"的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表示"里边"的意思。
第二,朱景松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本书把"里"和"外"放到一起来解释,指出它们是方位名词,是里边和外边的意思。同样,在这里"里"的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里"在现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最基本的词汇,词汇意义并没有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当然,说它具有稳固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它由最初表示具体词语的"内部",扩大到表示抽象事物的"内部"。
用"里"时,都与名词的空间性有关。刘顺(2003)指出,"一般说来,事物都具有空间性,代表该事物的名词也有空间性,但是我们不能说事物没有空间性,代表该事物的名词也没有空间性,因为事物的空间性与名词的空间性有本质的不同,事物的空间性是客观的,以长、宽、高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而名词的空间性不是客观事物空间性的简单摹写,还有认知主体的人的作用。"无独有偶,苏宝荣(2008)也指出,词义的发展的主要生成机制是人们的心理联想。
作为空间名词的"里",它的最初意义没有变化,可是其表达的范围却是扩大了,由最初表示具体事物的"里边",扩大到表示抽象事物的"里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抽象事物是不具有空间性的,可是"由于其与典型的空间性名词有着某些相同的功能属性,典型空间性名词的一些特性也会投射到这些词上面,人们在语言上也会把这些词编码为空间性名词。"(刘顺2003)
在现代汉语中,"里"的用法是多样的,它的语法意义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中对于"裏"在各个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表现,我们归纳出里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法意义。
①衣服内层。《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裏。"名词,被形容词"黄"修饰,与"黄"构成定中结构,做定中结构的中心语。
又指身体内部。《诗·小雅·小?》:"不属于毛,不离于裏。"同样是名词,做介词"于"的宾语。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现代汉语种常见的用法。
②在内活在中,与"外"相对。《左转·僖公十八年》:"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无害也。"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这也是现代汉语中有的用法。
③某个时间内。元·张寿卿《红黎华》第三折:"正看书裏,到这一更无事,二更悄然。"名词,指时间,现在方言中由于此相同的用法。
由上可见,与以前"裏"的词汇意义相比,现代汉语中的"里"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是基本词汇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历史淘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4]苏宝荣《说文解字导读》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关键词】"里" 《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汇演变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用"里"来记录和表达"内部"的意思,与"内"的意思基本相符,只是人们在口语中不再用"内"表达这个意思,在书面语里偶尔会用到。
《说文解字》对"裏"的解释是这样的:"裏,衣内也。从衣,里声。"《说文解字注》:"引申为凡在内之称。"苏宝荣(1993):"裏,本指衣里,引申为凡内之称。"他们二位学者对"裏"的解释均重在说其引申之意。可见,"衣内"之意在很久以前就不用了,而经常用的只是它的引申之意。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例子证明:"《左转·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指出:"里,方位名词。里面,内部(跟"外"相对)。""外"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解释的:"外,远也。卜尚平旦,今尚夕卜,于事外矣。"指出了"外"的意义,与"裏"无关。而《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指出:"外,方位名词。外边(跟"内""里"相对)。"由此看出,"外"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接下来我们在看"内"。《说文解字》:"内,入也。……自外而入也。"是一个动词,表示由外到内的动作,后引申为由外到内的地方,即所入之地。可见当时"内"与"裏"还是有区别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内"的解释是:"内,方位名词。里头(跟"外"相对)。"这就可以认为,在现代汉语里,"内"与"里"的意思一致了,表示"凡内之称",其意义范围扩大了。沈家煊(1999)指出"里"有许多变体--"内"、"内里"、"中"等。他用标记模式解释了其中的原因:"里"与"外"这对反义词中,"里"是无标记项,有聚合形态较多的特点。这可能也是后来"内"与"里"的意义一致的另一个原因吧。
下面,我们将列举两位学者对"里"的新认识,看看"里"从古到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王力著《现代汉语八百词》。
书中指出,"里"是"里边,里面,里头"的意思,方位词,表示在一定界限以内。在这里,"里"的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表示"里边"的意思。具体情况如下:
1 用如名词。
(1) 单用。限于少数固定格式。里应外合
(2) 介+里。介词限于'往、朝、从、由、向'。往里走
2 名+里。
(1)指处所。城里
(2)指时间。夜里
(3)指范围。话里有话
(4)跟表示机构的单音节名词组合,即可指该机构,又可指该机构所在的位置。跟'家'组合,可指家里的人,也可指处所。向县里(指机构)汇报情况|从县里(指处所)来|家里(指人)来信了,叫你回去
(5)跟某些表示人体部分的名词组合,有实指和虚指两种意义。手里拿着一封信(实指)|手里收集了一些材料(虚指)
3 形+里。表示方向、方面。限于一些单音节形容词。朝斜里拉
4 里+名。类似形容词。名词限于单音节。屋里
在这里,"里"的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表示"里边"的意思。
第二,朱景松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本书把"里"和"外"放到一起来解释,指出它们是方位名词,是里边和外边的意思。同样,在这里"里"的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里"在现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最基本的词汇,词汇意义并没有改变,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当然,说它具有稳固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它由最初表示具体词语的"内部",扩大到表示抽象事物的"内部"。
用"里"时,都与名词的空间性有关。刘顺(2003)指出,"一般说来,事物都具有空间性,代表该事物的名词也有空间性,但是我们不能说事物没有空间性,代表该事物的名词也没有空间性,因为事物的空间性与名词的空间性有本质的不同,事物的空间性是客观的,以长、宽、高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而名词的空间性不是客观事物空间性的简单摹写,还有认知主体的人的作用。"无独有偶,苏宝荣(2008)也指出,词义的发展的主要生成机制是人们的心理联想。
作为空间名词的"里",它的最初意义没有变化,可是其表达的范围却是扩大了,由最初表示具体事物的"里边",扩大到表示抽象事物的"里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抽象事物是不具有空间性的,可是"由于其与典型的空间性名词有着某些相同的功能属性,典型空间性名词的一些特性也会投射到这些词上面,人们在语言上也会把这些词编码为空间性名词。"(刘顺2003)
在现代汉语中,"里"的用法是多样的,它的语法意义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中对于"裏"在各个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表现,我们归纳出里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法意义。
①衣服内层。《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裏。"名词,被形容词"黄"修饰,与"黄"构成定中结构,做定中结构的中心语。
又指身体内部。《诗·小雅·小?》:"不属于毛,不离于裏。"同样是名词,做介词"于"的宾语。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现代汉语种常见的用法。
②在内活在中,与"外"相对。《左转·僖公十八年》:"若其不捷,表裏山河必无害也。"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这也是现代汉语中有的用法。
③某个时间内。元·张寿卿《红黎华》第三折:"正看书裏,到这一更无事,二更悄然。"名词,指时间,现在方言中由于此相同的用法。
由上可见,与以前"裏"的词汇意义相比,现代汉语中的"里"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是基本词汇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被历史淘汰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缩印本)》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4]苏宝荣《说文解字导读》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