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语文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抓住契机,适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保证。
  一、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新课改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渴望民主和谐的理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学习。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师生需要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你问我答,它更意味着师生共同参与、倾听、表达、沟通、评价、欣赏、体验,强调的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围绕文本进行情感的交流、理性的碰撞,共同分享对话的收获。要真正地实现平等对话,教师就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彼此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起活动,这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共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加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课堂要让语文“活”、“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营造气氛,学生与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等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师生间的交流主要在课堂上,除了有语言文字的交流,还有眼神动作的交流。师生之间要架起一座心灵的立交桥,以此增进彼此的情感,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意味着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真诚对话,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更是一种教学境界和精神氛围。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才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从而张扬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更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维才会敏捷,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因此,教师务必要精心组织、设计、驾驭好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利用生活环境激发写作的兴趣
  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生活对于学生而言,丰富而迷人,具体而生动。生活慷慨地给予,犹如赠予学生一座取之不尽、掘之不完的金矿。对于作文,学生如站在活水源头,用不尽、写不完。然而,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思冥想也写不出一句话来,“无话可写”是他们作文的共同感受。
  坦率地讲,以往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作文技巧的传授,有意无意地把作文和生活脱离开了。学生作文处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胡编滥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作文惯用的手段,“假、大、空”的作文俯拾皆是。
  美学有一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移用到作文写作中,就是“作文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近两年来,我借鉴了接受美学的原理,进行了相应的作文教改尝试,学生作文面貌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
  只有你亲自站在泰山之巅,你才会真正领会到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只有你亲自望着庐山瀑布,你才会真正惊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只有你在雪后初晴的午后,亲自登上长城,你才会真正领略到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那种雄浑与苍莽;走进云南石林,你才真正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楼兰遗址,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沧海桑田”……生活大门为我们洞开,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生活的“局外人”和“门外汉”!
  基于上述认识,我为此进行了尝试。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带着我的学生到野外边登山边上作文课,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与大自然接触的快乐和激动。这种生活作文课,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我的学生从未有过如此轻松愉快的作文感受。他们对我说,这样作文,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再也不愁“无话可写”了。这一课,让学生终生难忘,也让学生“诗兴大发”。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则会有兴趣,而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内驱力,学习就没有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语文课更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课堂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学得更巩固,而且能够使结论更正确、更全面。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感觉非常热闹的课堂讨论,却往往是流于表面上的形式。例如:有的学生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而有一部分同学却缄口不言,无所事事,无动于衷;有时越讨论越离开应该讨论的话题而讲到其他地方;有时讨论却变成了无聊的争论;有时绝大多数的同学对课堂讨论感到非常厌倦,对讨论无动于衷等等。这些情况都使
期刊
对话教学的理念已渐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话”的形式有了,课堂的低效却没有得到本质改变,由从前的“满堂灌”走向了“满堂问”。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还有的教师把语文看作是纯工具性的学科,由此,阅读教学也就变成了纯技能性的机械训练和纯技术性的分析肢解,什么字词句篇、语法修辞,什么写作背景等,不一
期刊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辞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二是写作素材平时积累不足。为此,本人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进。  一、培养写作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
期刊
初中地理的学习不仅对我们平时的生活有用,而且也必然对我们的终身发展有用。要搞好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很重要。下面结合我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来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用古诗文。把古
期刊
计算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对学习计算机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我认为做好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这门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多钻研教学方法,在上课时多用易被学生理解的、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将枯燥乏味、平淡无奇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准确、通俗、新鲜、接近生活的语言,学生更易接受,喜爱生物科学的持久、稳定的学习热情得以增强,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生物课堂也更显活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幽默 教学设计  《辞海》中解释,幽默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笑时或是说笑话时,大脑就会促使人体释放
期刊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
期刊
摘 要:初中政治课的高效课堂模式,要体现重视政治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政治学科的发展规律,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当前构建高效政治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关键词:初中政治 高效课堂 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人们写文章,都要进行修改。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当包括准备、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包括审题、构思、确定主题、选择材料、编写提纲等;其次是起草阶段,即起草文章、完成初稿;最后是修改阶段。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
期刊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站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提高探索精神及探索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