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作品中的音乐美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来梦》是刘文金创作的大型二胡套曲,与其他作品相比,它拥有十分恢宏的气势,蕴含的佛学哲理较为丰富。其中,《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最后一首作品,它是刘文金在1997年以愚溪先生小说《袍修罗兰》的主要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二胡曲。《如来梦》是迄今唯一一部现存较为完整、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二胡套曲。这套二胡作品与先前的二胡作品相比存在极大的不同,以往的二胡作品大多表现景色、民风和人,《如来梦》则由八首风格不同且独立完整的二胡作品构成。《如来藏》蕴含的佛学哲理代表了人们对美与真理的追求,人们渴望寻找空的本性。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二胡作品《如来藏》的相关内容,然后重点分析了《如来藏》的音乐美学。
  一、二胡作品《如来藏》简介
  《如来藏》是《如来梦》二胡套曲的终章,于2012年由刘文金创作,是同期极为出色的一首具有宗教性质的二胡作品。《如来藏》音乐旋律极为优美,音乐内涵极为丰富,因此成为国内二胡比赛和演出的专用高质量曲目。二胡套曲《如来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我国台湾著名文学家愚溪先生的《袍修罗兰》,它是以佛教文化为基础创作的长篇小说。二胡套曲《如来梦》的创作者刘文金是河南安阳人,1958-1961年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创作出两首带有家乡风貌的二胡曲目,即《豫北叙事曲》《三门畅想曲》,此后在几十年中的音乐创作中接连创作完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直至2013年6月去世,其创作的音乐作品超过400首。其间,刘文金提出了“人文至上、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这种音乐态度使其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被人民群众所了解和喜爱。
  套曲《如来梦》由地、水、风、火、空、见、识以及如来藏八个部分构成,前七个部分代表“佛家七大”,糅合世界的七种元素,而这“七大”最终汇聚于如来藏中,因此《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來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来藏是百川汇聚而成的大海,而另外七部作品则代表七大支流。《如来藏》是《如来梦》的总结概括,套曲《如来梦》代表了由大地混沌到生命顶峰的发展。《如来藏》则是其中的世界真理,是前七首二胡音乐作品的总体表现,给人带来气势磅礴的感觉。
  二、二胡作品《如来藏》的音乐美学
  (一)形式美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音乐作品中的“规矩”代表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如来藏》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的二胡作品。
  1.引子
  二胡作品《如来藏》的引子被人们誉为从“天上飘下”的妙笔,营造出一种静谧、梦幻的氛围,其由非方正的长乐句构成,透过作品高音区的演奏,人们可以感受到仙女正在从天上踱步而来。《如来藏》中,引子旋律由高音向低音逐步递进,节奏时紧时密,时疏时松,旋律不断变化,力度弱起减强,让听者脑海中浮现出仙女从空中飘落的音乐场景。
  2.呈示部
  二胡作品《如来藏》是典型的展开再现型的单主题作品。《如来藏》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旋律平稳规整,显示部的节奏充满动感,其在规整的二八节奏中游走,在二胡内外弦八位中游走,令听者产生万象交错的岁月感。其间重复主题旋律,然后直接进入自由三连音,呈现出如同海浪起伏的波动感,最终在主题再现中回归作品基调。
  3.中部
  二胡作品《如来藏》的中部采用小回旋曲结构,即ABACA结构,主部与插部对比鲜明,乐曲旋律明快。中部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有一定要求,演奏者需要具备演奏滑音的能力。最后由快板直接进入节奏相对缓慢的行板,作品中较为热闹的氛围瞬间回归平静,也为再现部的氛围对比埋下伏笔。
  4.再现部
  二胡作品《如来藏》的再现部是简化主题的再现,由一段构成,最终回归庄重、慈祥的旋律。
  5.尾声
  二胡作品《如来藏》尾声的主题旋律不断变化,在空弦中结束,如仙女飞天,留下随风飘摆的衣襟,其代表追寻生命来源的顶峰,驱使人们前去追寻,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二)内容美
  音乐作品的内容主要由主题和题材构成,同时主题和题材的选用也决定音乐作品的高度。
  1.主题
  主题是音乐作品的灵魂,起到统帅全局的作用。《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终章,虽然套曲《如来梦》的各首二胡作品风格迥异、艺术趣味不同、定弦也不同,但主题统一,都追求纯净的真善美。二胡作品《如来藏》主要描述的是璎珞姑娘追寻真理的过程,展现出其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与《如来梦》套曲的主题相呼应,凸显出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同时丰富的音乐旋律和二胡音色给听众极佳的听觉享受。
  2.题材
  任何作品在创作之初都需要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借助迥异的题材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表达创作者的思想理念和社会意义。二胡作品《如来藏》以璎珞姑娘追寻真理的故事为基础,讲述璎珞姑娘在人间寻找真善美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最终体会到真善美并懂得真善美的真正含义。在《如来藏》中,璎珞姑娘就是真善美的象征,《如来藏》选择的题材是佛学故事,作品也以佛学概念命名,让听者能够感受到题材的高雅、肃穆,感受到佛学的静谧与奥妙,凸显出佛学的纯净,让听者在旋律聆听过程中得到净化。
  (三)格调美
  格调用于评判艺术家的个人艺术风貌和品格,音乐作品的格调主要是指作品的意蕴与情调,作者对真善美的认知与追求、对假恶丑的判断能力都影响音乐作品创作格调的高低,而音乐作品创作格调的高低对作品能否经住时间洗礼有着极大的影响。
  《如来藏》的取名凸显其高雅格调,这三个字取自佛经,而佛代表慈悲,是世间真善美的化身。二胡作品《如来藏》展现出“真理即美”的价值观,体现出作者刘文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其形式与内容也体现出作者的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审美,正是在二者的影响下,他最终完成了这部格调高雅的音乐作品。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真善美,欣赏《如来藏》时,作品传递的高雅格调给人一种心灵洗礼,这种洗礼来源于音乐,来源于人们对美学的追求。
  三、结语
  二胡作品作为二胡音乐文化的载体,极大地推动了二胡事业的发展。刘文金采用无伴奏套曲形式,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创作出《如来梦》二胡套曲,刷新了二胡音乐的新篇章。《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终章,其形式和内容具有深厚的音乐美学价值,无论对乐曲创作还是演奏都具有指导意义。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作者简介:王飞飞(1984-),男,山西汾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艺术教学。
其他文献
开封汴绣是我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蕴藏浓郁的民族精神。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汴绣作为传统工艺,它的传承和保护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汴绣已经稳居北方第一绣的宝座,其传承、保护、开发、创新都在艺术作品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一、开封汴绣简介  汴绣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汴绣起源于
期刊
《天工开物》蕴含许多造物者的传统先进理念,而造物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造物者通过一定的手法将自己的思想与意图表达出来,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审美欲望。本文结合《天工开物》,对传统造物和使用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进行重新思考,进一步概述现代造物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表达,为现实改进、发展和完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一、情感因素  (一)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
期刊
山水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戴叔伦和苏舜钦虽然在这一题材领域不能算名家,可同样创作出不少杰作。相似的仕途经历、不同的思想追求使两人在这一题材的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两人所处的朝代并不相同,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两人诗作的意境风格等细微差别,比较中唐诗风和北宋诗风。戴叔伦和苏舜钦两人都曾创作一定数量的山水田园诗,因生平经历和创作题材的相似性,本文对两人的山水田园诗加以对比分析。  一、
期刊
众多名著中,吝啬鬼形象数不胜数,巴尔扎克和吴敬梓笔下的尤为典型,充斥鲜活饱满的生命力,诉说着最平凡但却令人印象深刻的悲剧。“吝啬鬼”是名著中典型形象之一,本文通过中式吝啬鬼严监生与西式吝啬鬼葛朗台形象比较,试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不同文化下的人物形象,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文化。  一、人物形象比较  葛朗台是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是法国索谬城最有钱与威望的
期刊
凌蒙初《二拍》中《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是描写明末商人生活和命运的名篇。小说通过对年轻商人程宰艳遇海神,从而发家致富,逃过厄运,前困后享的描写,真实地表现了当时商人群体的心灵世界,揭露出其生活欲望和追求——渴望美丽女性、预知商品信息,祈求生命安全,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和认识价值。当今,研究者主要从商人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对另外一个角色——海神的分析寥寥无几。本文中,笔者着重以生态主义女
期刊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平等自由是正义的首要原则。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标准。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利于人民自由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抵制不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等。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义的行径,人们必须提高对正义的科学认识,自觉抵制不正义的行为。当前,要建立和完善使正义可以得到实施的法律保证监督机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要分析和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重点研究。  从源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规定着每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七十七天》是根据杨柳松的真实经历和他撰写的小说《北方的空地》改编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迷失于都市生活的探险家杨,计划在八十天之内横穿漫无边际的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杨在领略了羌塘无人区壮丽风景的同时,也领教了其特有的极端气象。在经历了与动物的生死搏杀、呆呆地看着补给消耗殆待尽却无能为力的生死考验后,极度的孤独感导致主人公心理最后的防线崩溃,一触即发。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迎来的只是绝对的冷静。但在迎来
期刊
雕塑家是书写美术史的重要一员,更为立体地投射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多元化、碎片化的图像视觉文化生活中,在机械、电子、信息的现代文明语境下,应该以何种姿态示众,如何延续发展,所经历的时代跨度又带给当代观众怎样的启示,它的存在空间和延续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呢?笔者试图从艺术家作品中找出切入点进行探讨,剖析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时代关系的探索,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以新的视角解读,探寻雕塑作
期刊
电影《驴得水》上映于2016年10月底,由于其选题的新颖,加之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这部乌托邦破灭的黑色幽默喜剧片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驴得水》最终获得1.73亿的高票房,是一部集票房与口碑于一身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以叙事性镜头为主,将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影片中的开放型构图、人物特写、剪影、自然光效的运用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