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听好一节语文课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对一个教师的教学过程组织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一.听语文课的目的
  学生听课,一般要达到三种效应。一是完成对预习内容的再认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的效应。二是完成对预习中存疑内容的释疑和印证,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和释疑解惑的效应。三是完成以所学知识的贯穿把握,从而达到感悟和自得的效应。这三种效应,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于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二层次体现了思维训练和能力的提高;第三层次体现了对知识内容融会贯通的把握,属素质水平的提高。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听课的重点,明确听课的目的性。要从第一层次方面考虑该重点听什么,从第二层次上考虑该解决什么问题,要从第三层次上去考虑该怎样得到提高。听课的目的明确了,听课的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二.指导学生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1)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前一节课的所有作业,特别是布置的阅读练习。(2)要像完成布置的阅读作业那样,复习你上一节课的笔记。(3)记得带上你的课本和阅读笔记。
  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课前不预习,不复习,对接下来的课不去思考老师将要上什么,甚至是听课的目的也不明确,上课前就已经进入了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这种上课前缺少准备的听课,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指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的,即使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我们也很难保证,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听好每一节课。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又不可能放弃某一学科,甚至不能随便放弃每一节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听课兴趣和听课注意力培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学科知识的有效方法。
  四.听课时要积极思维
   听思结合,同步进行,才叫会听。听到的与想到的相结合,想法就得到了印证;听到的与想到的相矛盾,就要进一步去听个究竟,弄清到底为什么。思而不得,听不明白,就不能轻易放过。在听课中,不能让盲从扼杀了疑问和探索,要敢于向老师质疑,要敢于陈述存疑的理由,不怕与他人展开辩论,这才是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表现。
  五.在听课过程中学会记
  听用耳,思用脑,而记则要用手。记也要讲究会记。
  小学生的记,一般表现在对教师板书的照抄照搬上。中学语文教师的板书和小学老师的板书有很大的区别。教师的板书有时着重在重点字和词的书写上,有时侧重在对全文结构的示意上,有时侧重在对重点内容的分析上,有时又侧重在对内容的提示上。总之,中学语文课上的板书呈现出出繁简不一,体式多变的特点。因此,学生的记也要因教师之变而变,那种照抄板书的笔记方式已远不能适应中学学习的需要了,为此,就要讲究有效的记的方式。
  1.重视在课本上做批注的听记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要以课本为主。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听课,都离不开课本。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因素,把该记的重点和难点随时记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上,既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也有利于在今后的复习中随时可以查到答案提要。
   2.合理地利用笔记本。
  笔记本具有三个作用:一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上用来记下教师对文章讲解时的整体构思或板书样式,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用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缕析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和吸收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的资料。
  听课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其内涵有待于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做进一步的探讨。就今天的学生学习现状而言,教师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同时,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听课状态和让他们自己满意的听课效果,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才有可能变得轻松,他们对在学校获取他们需要的知识才能充满信心。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不妨把指导学生听好每一节课看作是给学生减负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认真去研究它。
其他文献
新课标,新课程已实施好几个年头了,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之一是:仍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过去怎样讲,现在仍然怎样讲,过去老师怎样教我,现在我怎样教你。我讲你听,我说你记。  现状之二是:自己不钻研教材,没有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课堂上照本宣科,漏洞百出。有位八年级语文都是在教《苏州园林》时,说“全文共十一个自然节,把第一节划为第一部分。第二到第十节划为第二部分,第十一节划为第三部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笔者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就必须对语文教学有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一、语文教学的本体观  要教好语文,首先要弄清的就是语文学科性质,也就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叶圣陶先生早在《国文杂志》发刊词中就国文教学的目的早有论述:国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读书能够了了,作文能够通顺”。很明显,这里讲的就是对语言文学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叶老还指
期刊
赏识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教育者用赏识的方法把爱具体化。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那么怎样将赏识教育运用到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呢?  一、赏识——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很重要。教师要通过营造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一、重视日记训练,打磨学生的情感积淀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产生新和力和积极的情感。日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的记事,是学生对客观存在的记载,是个体情感和体验的书面表述,是学生作文的素材积累。本人在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  一、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敢于持怀疑态度,敢于标新立异,不墨守成规,不迷信权威,只有这样,才能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在教学中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富于创造性的人格  
期刊
农村初中思品课则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重知识轻德育。  很多农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农村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农村教师。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仍以应付考试为主,,脱离新课程目标,过于追求眼前的效益,把学知识,背知识,重技能,学技巧放教学第一位,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没有发挥思品课的德育功能。  2.教学方法老套,学生兴
期刊
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那么,如何将生活与语文教学联系的更和谐呢?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忽视为学生营造温馨的乐学环境。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启发引导学生愿意并学会学习,从而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它的核心是使受教育者的群体都具备各种优良的素质,使受教育者的个体得以全面发展。就语文素质而言具体地说包括这样六种素质:1、语文知识素质(语、修、逻、文、字、词、句、篇)2、语文能力素质(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听、说、读、写)3、语文心理素质(学习语文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个性心理品格)4、道德素质(道德观、价值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