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文动 笔由文生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asy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解读新课标后发现对于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有所降低,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并把自己所想所说通过文字的形式写下来,这样做能消除孩子对于写话的畏惧,从而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我手写我心”。当然写话的前提是要会说话,由此可见,写话教学和阅读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 。
  所谓的“随文写话”就是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写话训练,就文取材,把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写话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增加了孩子的语言积累,以此实现孩子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的目标。实践表明,进行“随文写话”,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重点。而“写”必须是在兴趣基础之上的行为,因此要准确把握“写”的生长点,这样才能激活孩子思维,激发孩子情感,做到有情可抒,有话可写。
  一、预习文本,由画写话
  一二年级语文课本非常注重图文结合,给写话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看图写图意,给图配一段说明文字等方式来训练孩子写话。如教学《放小鸟》前,指导孩子预习课文,着重指导孩子学会看图,让孩子预习课文时给图上的鸟妈妈和小鸟分别配上语言文字。这大大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学生们仿佛变成了小动物的代言人,体验着小鸟和鸟妈妈的情感。再如教学《看菊花》前,让学生观察插图,写几句话。孩子们写道: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看菊花,菊花可真美啊!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呢!
  二、补白文本,立体写话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经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也是练习写话的好时机。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搭建起孩子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孩子不经意间就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再次解读和创造,从而深化了理解,获得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此时,可以让孩子抓住“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一空白点,引导孩子进行写话练习。孩子们写道:有的蝈蝈跷着二郎腿,斜着眼睛看着辛苦背着粮食的蚂蚁说道:“这真是一群傻瓜,这么热的天不在树阴底下乘凉,反倒在大太阳下面搬粮食,真是不会享受。瞧我们,多自在。”有的蝈蝈弹着吉他,对蚂蚁们唱道:“真是一群笨蚂蚁,嘿,笨蚂蚁。现在还在搬粮食,嘿,搬粮食。背呀,拉呀,多累呀!赶快过来歇歇吧!”
  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的省略号,也可以抓住这个标点符号让孩子把省略的内容写一写。如《夕阳真美》这篇文章中,让孩子把“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颜色补写起来。孩子写道:“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绛紫色、橙色真是五彩斑斓,令人陶醉啊!”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写一写学完文章后的感受。
  三、续写文本,快乐写话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不乏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而孩子很喜欢阅读,抓住这个契合点,让孩子在快快乐乐读童话的时候,自己也来做一回童话小作家,如在教学《小鹰学飞》时,让孩子紧接着课文的结尾往后续写:小鹰看到更高处有鹰在盘旋时它会想些什么?它又会怎么去做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再如教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让孩子续写:过了几天,乌鸦又找到了一片肉,这时刚好又碰上了狐狸,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四、拓展文本,仿照写话
  在低年级教材中,很多课文内容浅显,特别是诗歌语言生动活泼,极易模仿。例如:在学完《雨点》后,老师可以鼓励孩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仿照课文进行诗歌创作,有了课文的范例,孩子仿写就容易了。有孩子写道:“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滑滑梯。雨点落在花伞上,在花伞上跳舞。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玩耍。雨点落在草地里,在草地里捉迷藏。”再如教完《第八次》后,让孩子想象如果布鲁斯第八次又失败了,你想他会怎么做?发挥自己的想象,以“第九次”为题写一段话。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并做好积累。如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先进行示范引导,用铅笔标记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然后再摘抄到本子上。每天早晨抽10分钟对于孩子前一天摘抄的情况作评讲,并及时鼓励。除了课内做摘抄,还要鼓励孩子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做好摘抄,为写话打好基础,孩子积累得多了,写起话来就会更加游刃有余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历史学科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得枯燥单调,学生学得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六法”进行阐述。  一、“点面交叉”法。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
期刊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课件出示大小、形状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引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述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出示三角形进行演示)  二、探索与发现  活动一:预习检测,量一量,填一填。  1.四人一组拿出量好角度的三角形,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课件出示表格,小组长负责分工完成。)  2.小組交流:通过观察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
期刊
一个教育学者曾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会无限信任你。”的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启发者、倾听者,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的人,课堂才能有效的产生知识、情感、思想的融洽交流,才能有效发展学生。  一、消除怕“说”心理。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师生间年龄和身份的悬殊,学生的自尊心强,怕说错。于是,
期刊
高考记叙类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在构思上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下面笔者谨以2016年高考各省(市、区)涌现出来的拔尖之作为例,探究八种记叙类作文精巧构思技法,以期为广大高中生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一、一线串珠法  “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
期刊
在繪画艺术中留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方式,使画面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容易激发观赏者思想及情感的共鸣,同样文章也有着类似的留白艺术。正因为有了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有了通过补充、解释和延伸,让文本更充实饱满的“补白”教学活动。将“补白”与读写结合有机地整合起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现实经历和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的“补白”,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努力做到“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
期刊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通过发布指令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简单高效,然而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持续发展。在“非指令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激发起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内在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各项练习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指令变为引领,而且极大地活跃
期刊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我参加了榆林市“名师大篷车”科研送教下乡活动。记得刚接到通知的那段时间,我就一直在琢磨该上哪一课呢,该怎样体现生本教育理念和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反复翻阅教材,最后确定上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采用先学、后教
期刊
我参加了两届“阳光师训”活动,硕果累累。我认为:参加阳光师训为我们这些在教学上有一点点成绩的人提供了自我成长的舞台,搭建了自身提高的跳板,引导我们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个更好、更大的成长机会。另外这一路践行我也结识了其他学科的专家、名人,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对自己提高帮助甚大。这项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周末,每次我们的对象都不一样,但当自己真的找到大
期刊
“送教下乡”是专门针对某学科教师在课堂实施操作技巧等专业性问题的培训,是最新理念、关键环节等方面的传经送宝,是城乡教师、专家一线之间的重要交流平台,是农村教师快速学习、直接充电的专门窗口。  近年我市送教下乡每学年上学期进行一轮,每县区2-3天,形式有省市教学能手示范课展示、课堂点评、问题交流、专家报告等,对于打破思维桎梏跳出小区域局限,冲击传统理念碰撞灵感火花,发现培养锻炼人才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
期刊
小学生的习作从三年级就正式开始了,学生们对于作文既熟悉又陌生。虽然起步作文要求不是很高,但要乐于书面表达,把内容写清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生对作文不害怕,敢于动笔,我觉得若是能做到这点,孩子们会更加喜欢我们的母语,学会运用手中的这支笔倾吐真挚的心声,那将是多么幸福、享受的一件事。听了崔栾老师的报告,回想平日的教学方法,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拓宽内容,丰富形式,创设良好的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