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我参加了榆林市“名师大篷车”科研送教下乡活动。记得刚接到通知的那段时间,我就一直在琢磨该上哪一课呢,该怎样体现生本教育理念和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反复翻阅教材,最后确定上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采用先学、后教、达标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指导下有顺序、有目的地学习,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备好后,我反复查阅教学参考,上网搜集相关教学设计和观看视频,从中择优选取自己需要的素材,经过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最终定稿,随后制作相应的课件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的队牌以及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记分表。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出发。
第一站是子洲县,我听了四节课,上了两节示范课,还作了两个微型讲座。也许是前期的充分准备,一上课就紧紧地吸引了听课教师的眼球,课堂上我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课前互动到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孩子们的习惯养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孩子们的表现自信、大方,精力集中、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我总能用恰当的语言或眼神,让学生心领神会,获得共鸣。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和自主展示分分合合,交织推进。学生在自学、交流、合作和练习中,收获了深刻的学习体验。课堂上我时而是引领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是评判者。正是这样的操作,使教学进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所有现场的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节好课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好课堂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要满足其情感,要激活其潜能。尊重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满足情感,就是要在知识学习之时,陶冶情操。最让我欣慰的是“敢问路在何方——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微型讲座,从开头到结尾,我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联系身边的实例,结合名师成长的规律,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传播给每一位教师,教师们的专注与神往让我感动。他们静静地倾听,细细地品味,他们那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闫彩燕老师和段静老师所讲的同课异构“字母表示数”,别具一格的设计,富有创新的活动形式,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推向深入。极具探究韵味的问题,将课堂串联得滴水不漏。于是精彩的课堂生成便成了“水到渠成”。 孩子们在她们的课上积极动脑,主动研究,师生共同经历研究的曲折与美丽,领略数学规律的奇妙,领悟数学的理性精神,积累研究的经验,感受数学的美,将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课堂结构一环扣一环,逐层递进,问题激活了课堂,问题激活了思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他们的思维完全进入了状态。这样的课堂,才体现了“教师心中有学生”的要求。两位老师用问题激活思维,用活动激发竞争,用评价激励发展,课堂是学习的场所,课堂是学生获得体验的场所,课堂是教师耕耘的田野。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讲课时的激情和爆发力,工整有力的板书,娴熟的教学语言,随机的就地取材,都彰显了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
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高人指点,没有个人的勤勉,就不可能有台上那分分秒秒的精彩时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没有名师梦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是做不到这个程度的。这就是名师的魅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且行且思,在思索中行走,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使自己更专业、更扎实、更精彩!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采用先学、后教、达标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学指导下有顺序、有目的地学习,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备好后,我反复查阅教学参考,上网搜集相关教学设计和观看视频,从中择优选取自己需要的素材,经过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最终定稿,随后制作相应的课件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的队牌以及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记分表。一切准备就绪,等待出发。
第一站是子洲县,我听了四节课,上了两节示范课,还作了两个微型讲座。也许是前期的充分准备,一上课就紧紧地吸引了听课教师的眼球,课堂上我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课前互动到课堂教学时刻关注孩子们的习惯养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孩子们的表现自信、大方,精力集中、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在指导学生活动时,我总能用恰当的语言或眼神,让学生心领神会,获得共鸣。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和自主展示分分合合,交织推进。学生在自学、交流、合作和练习中,收获了深刻的学习体验。课堂上我时而是引领者,时而是合作者,时而是评判者。正是这样的操作,使教学进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给所有现场的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节好课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我想好课堂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要满足其情感,要激活其潜能。尊重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满足情感,就是要在知识学习之时,陶冶情操。最让我欣慰的是“敢问路在何方——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微型讲座,从开头到结尾,我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联系身边的实例,结合名师成长的规律,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传播给每一位教师,教师们的专注与神往让我感动。他们静静地倾听,细细地品味,他们那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闫彩燕老师和段静老师所讲的同课异构“字母表示数”,别具一格的设计,富有创新的活动形式,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推向深入。极具探究韵味的问题,将课堂串联得滴水不漏。于是精彩的课堂生成便成了“水到渠成”。 孩子们在她们的课上积极动脑,主动研究,师生共同经历研究的曲折与美丽,领略数学规律的奇妙,领悟数学的理性精神,积累研究的经验,感受数学的美,将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课堂结构一环扣一环,逐层递进,问题激活了课堂,问题激活了思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他们的思维完全进入了状态。这样的课堂,才体现了“教师心中有学生”的要求。两位老师用问题激活思维,用活动激发竞争,用评价激励发展,课堂是学习的场所,课堂是学生获得体验的场所,课堂是教师耕耘的田野。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讲课时的激情和爆发力,工整有力的板书,娴熟的教学语言,随机的就地取材,都彰显了名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
大家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高人指点,没有个人的勤勉,就不可能有台上那分分秒秒的精彩时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没有名师梦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是做不到这个程度的。这就是名师的魅力!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且行且思,在思索中行走,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使自己更专业、更扎实、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