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作文 敢于动笔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uo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习作从三年级就正式开始了,学生们对于作文既熟悉又陌生。虽然起步作文要求不是很高,但要乐于书面表达,把内容写清楚,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生对作文不害怕,敢于动笔,我觉得若是能做到这点,孩子们会更加喜欢我们的母语,学会运用手中的这支笔倾吐真挚的心声,那将是多么幸福、享受的一件事。听了崔栾老师的报告,回想平日的教学方法,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拓宽内容,丰富形式,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
  习作的练习内容一方面从语文教材出发,但每学期仅就书本上每个单元的习作进行训练远远不够。在学生的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新奇、有趣、感动、他们喜欢的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动笔的兴趣,比如写写日记或者周记、编个故事、开展小组轮流写日记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教师还可以精心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一起参与、感受、思考、交流、记录。
  在进行习作指导时,为了让学生投入其中,用心感受,静心思考,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合适的写作气氛。比如说,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配合声响、录像、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将学生带入习作情境,或是唤起学生的记忆,或者组织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或是积极鼓励每个学生。总之让学生在积极、放松、专注的状态下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二、读写结合,加强指导,让学生心中有数
  我曾做过这样尝试。在教学《灰雀》这课时,我布置了作业,背诵课文的第1自然段。第二天上课,我问学生:“想想,老师为什么要大家背诵这一自然段呢?”学生说:“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得好。”我立即追问:“怎么好?”学生说:“写出了灰雀很美丽、很可爱,所以列宁很喜欢它们。”随即我出示了两段话,请学生比较,同样是写灰雀,哪一段话写得更好?
  “公园里有一棵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它们颜色很漂亮,叫声也很好听,非常惹人喜爱。”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通过比较,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第二段话写得更好,写出了白桦树的高大,还具体写出了三只灰雀的颜色以及它们活泼可爱的动作,这时我总结,这就是“描写具体”。接着再次通过朗读比较,学生又进一步地感受到第二段话还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更让我们感受到灰雀的美丽、活泼,是多么惹人喜爱呀!这样的句子读来多么生动、形象、优美啊!然后我又说:“学了《灰雀》这篇课文,今天老师特别想写写我家的小狗,你们能不能帮我出出主意,看看怎么写?”学生思路被打开,滔滔不绝。最后我又引导学生当堂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生由课文又联想到自己的习作,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这种“鹦鹉学舌”式的写话方法,让学生可能会觉得原来写作文也比较简单,在模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注重评改,全员参与,互相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试写”后的评改也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实践中经常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插话点评、圈画优美词句、商量修改、高分鼓励、送小红星奖励等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但无论哪种评改方法都要注意既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对于存在的问题,也一定要提出适当建议,使学生迸发出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的热情,获得更高层次的进步。
  在课堂上,我经常先在小组内大家互相读互相评,然后推选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绘声绘色地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篇作文或作文中哪一处,并说说理由。从而形成“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多维双向的赏析评价局面。平日里,我经常利用习作修改课或是课间有侧重地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习作的优劣。我觉得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习作指导是一种很有效的帮助方式,直接启发学生对习作的思考和修改。
  步入作文起步阶段的孩子们犹如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儿,让他们尽情地去呼吸大自然的空气,让他们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让他们在微风中摇曳,终有一天他们会绽放最美的笑脸。
  作者单位   西工大附小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活动目的:通过“心手相伴,让爱回家”这一主题少先队活动,激发队员感受父母浓浓的关爱和生活的幸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体会到父母以外的温暖和幸福。  活动平台:依托西安市教育局联合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文联、市工商联、市关工委、市慈善会等单位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小葵花”爱心集市品牌。  活动主题:同城同心能帮就帮,爱心牵手传递温暖。  活动形式:“小葵花”爱心
期刊
历史学科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得枯燥单调,学生学得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六法”进行阐述。  一、“点面交叉”法。拓展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
期刊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课件出示大小、形状不同的两个三角形,引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述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课件出示三角形进行演示)  二、探索与发现  活动一:预习检测,量一量,填一填。  1.四人一组拿出量好角度的三角形,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课件出示表格,小组长负责分工完成。)  2.小組交流:通过观察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你们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
期刊
一个教育学者曾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会无限信任你。”的确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启发者、倾听者,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做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的人,课堂才能有效的产生知识、情感、思想的融洽交流,才能有效发展学生。  一、消除怕“说”心理。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师生间年龄和身份的悬殊,学生的自尊心强,怕说错。于是,
期刊
高考记叙类作文要想脱颖而出,在构思上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下面笔者谨以2016年高考各省(市、区)涌现出来的拔尖之作为例,探究八种记叙类作文精巧构思技法,以期为广大高中生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一、一线串珠法  “流水账”是记叙类作文写作的大忌,
期刊
在繪画艺术中留白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方式,使画面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更容易激发观赏者思想及情感的共鸣,同样文章也有着类似的留白艺术。正因为有了留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有了通过补充、解释和延伸,让文本更充实饱满的“补白”教学活动。将“补白”与读写结合有机地整合起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的现实经历和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的“补白”,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努力做到“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
期刊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于通过发布指令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练习,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简单高效,然而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的持续发展。在“非指令式”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力激发起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内在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各项练习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指令变为引领,而且极大地活跃
期刊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我参加了榆林市“名师大篷车”科研送教下乡活动。记得刚接到通知的那段时间,我就一直在琢磨该上哪一课呢,该怎样体现生本教育理念和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反复翻阅教材,最后确定上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采用先学、后教
期刊
我参加了两届“阳光师训”活动,硕果累累。我认为:参加阳光师训为我们这些在教学上有一点点成绩的人提供了自我成长的舞台,搭建了自身提高的跳板,引导我们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发展的过程,给了我们一个更好、更大的成长机会。另外这一路践行我也结识了其他学科的专家、名人,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对自己提高帮助甚大。这项活动大部分时间是在周末,每次我们的对象都不一样,但当自己真的找到大
期刊
“送教下乡”是专门针对某学科教师在课堂实施操作技巧等专业性问题的培训,是最新理念、关键环节等方面的传经送宝,是城乡教师、专家一线之间的重要交流平台,是农村教师快速学习、直接充电的专门窗口。  近年我市送教下乡每学年上学期进行一轮,每县区2-3天,形式有省市教学能手示范课展示、课堂点评、问题交流、专家报告等,对于打破思维桎梏跳出小区域局限,冲击传统理念碰撞灵感火花,发现培养锻炼人才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