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没有出路的胡同里,明知道前面没有出路,还是向前走,因为每个人都在向前走。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两大困难:一个是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第二个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不喜欢学。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如果连学生都不喜欢的话,还有谁可以继承和发扬呢?
至于要找出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也有两条:一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没有学习的情境,学会了也不知道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二是教师的教法陈旧,使得本来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对这两点来说,第一点是不好解决的,因此,只好针对第二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大多数教师是针对一个文言词语或文言句式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这就片面扩大了文言文中“言” 的成分。 对于文言文来说,“文” 和“言” 是同样重要的关系,因此,在解决文本字词疑难的同时也要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品析文本的句子。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寻找,而不是一味地接受。
一、在活动中寻找知识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可不必按照先前的做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好像不这样做,就会漏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遗憾终生。这样的想法完全可以抛弃掉。即使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上一节课,也不一定把文本中所有的知识都讲全面;即使讲全面了,学生记忆到脑子里的也不一定很多。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文本中重要的知识点,哪怕是一个重点的词语和一个重点的句子都是可以的。对于学生找出来的重点,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或者交流,一般都能自行解决。这种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找出一点来,积少成多,文本中的知识点差不多在学生的寻找中都会无处藏身了。
二、在诵读中寻找感受
其实不光是现代文需要美读,文言文有时候也需要用心去读,并且这种读的力度要加强。读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学生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另外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学生可以读全文,也可以只读自己感受最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部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很容易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文本的内容、人物的形象……然后把这些感受说出来或写下来,与别人交流一下,使自己的阅读感受更加厚重充实,也会加深对于文本深层的理解。
三、在情境中寻找趣味
文言文离我们的年代确实很久远,因此它和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隔”,学生阅读理解起来也就感到吃力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平常可亲的情境出来。情境的创设是让学生把对于文本的理解用另外的方式体现出来,以此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含义。
比如《师说》这篇课文,有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士大夫,你会对文中的哪一个句子感到震动?” “给韩愈写一句话,品评一下韩愈。”这两个问题都把学生放置在了一个独特的情境中,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更加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感受。这种形式比直接问问题要柔和得多、有趣味得多。
四、在指导中寻找升华
学生在品评和鉴赏之后,教师的指导也很关键。在学生找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之后,教师除了评价之外,也要展示自己找出来的一些重点,特别是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这正好是学生知识的提升和补充。在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时,教师的要求要渗透到每一次的诵读过程中去,使得学生的诵读有效。因此,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这样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建筑的根基,而教师的指导则会让学生的知识大厦更加耸立云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句话正好说明了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以后的发展。现在看来,文言文教学确实到了应该“变通”的时候了。其实文言文并不枯燥,只是学习的过程枯燥罢了。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放开手脚,引领学生在古人浩如烟海的美文中快乐地寻找,寻找他们自己喜爱的知识和感受。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两大困难:一个是教师的教法陈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第二个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不喜欢学。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如果连学生都不喜欢的话,还有谁可以继承和发扬呢?
至于要找出学生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也有两条:一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没有学习的情境,学会了也不知道怎样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二是教师的教法陈旧,使得本来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对这两点来说,第一点是不好解决的,因此,只好针对第二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大多数教师是针对一个文言词语或文言句式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这就片面扩大了文言文中“言” 的成分。 对于文言文来说,“文” 和“言” 是同样重要的关系,因此,在解决文本字词疑难的同时也要把握文本的内容和品析文本的句子。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寻找,而不是一味地接受。
一、在活动中寻找知识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可不必按照先前的做法,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好像不这样做,就会漏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遗憾终生。这样的想法完全可以抛弃掉。即使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上一节课,也不一定把文本中所有的知识都讲全面;即使讲全面了,学生记忆到脑子里的也不一定很多。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文本中重要的知识点,哪怕是一个重点的词语和一个重点的句子都是可以的。对于学生找出来的重点,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或者交流,一般都能自行解决。这种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找出一点来,积少成多,文本中的知识点差不多在学生的寻找中都会无处藏身了。
二、在诵读中寻找感受
其实不光是现代文需要美读,文言文有时候也需要用心去读,并且这种读的力度要加强。读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学生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另外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学生可以读全文,也可以只读自己感受最深、最感兴趣的一个小部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很容易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文本的内容、人物的形象……然后把这些感受说出来或写下来,与别人交流一下,使自己的阅读感受更加厚重充实,也会加深对于文本深层的理解。
三、在情境中寻找趣味
文言文离我们的年代确实很久远,因此它和我们的生活会有一些“隔”,学生阅读理解起来也就感到吃力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些平常可亲的情境出来。情境的创设是让学生把对于文本的理解用另外的方式体现出来,以此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含义。
比如《师说》这篇课文,有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士大夫,你会对文中的哪一个句子感到震动?” “给韩愈写一句话,品评一下韩愈。”这两个问题都把学生放置在了一个独特的情境中,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更加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和感受。这种形式比直接问问题要柔和得多、有趣味得多。
四、在指导中寻找升华
学生在品评和鉴赏之后,教师的指导也很关键。在学生找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之后,教师除了评价之外,也要展示自己找出来的一些重点,特别是学生没有提到的一些,这正好是学生知识的提升和补充。在对学生的诵读指导时,教师的要求要渗透到每一次的诵读过程中去,使得学生的诵读有效。因此,教师的适时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这样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建筑的根基,而教师的指导则会让学生的知识大厦更加耸立云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这句话正好说明了现在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以后的发展。现在看来,文言文教学确实到了应该“变通”的时候了。其实文言文并不枯燥,只是学习的过程枯燥罢了。因此,教师应该大胆地放开手脚,引领学生在古人浩如烟海的美文中快乐地寻找,寻找他们自己喜爱的知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