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ngdeti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概念及调查报告基本情况界定
  施拉姆把电视文化视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传播方式,认为“电子传播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潜在的信息渠道,这些渠道可以通向多得难以置信的受众,可以冲破国家图书馆的栅栏,向平民百姓传播信息,可以通过示范表演,来教授复杂的技巧。可以在演讲时几乎得到面对面的传播效果”。
  电视文化通过其导向、审美、娱乐和消遣功能达到影响、建构人的社会认知的作用,电视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从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层面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推进整个民族的文明进程。
  本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在中南民族大学内对全日制本科一至四年级学生随机抽取管理、文传、经济、电信、法学等6个学院10个专业的被试共计700名,发放问卷700份,回收统计有效问卷590份,占总比例的84.3%,符合有效分析要求。所涉被试包括大一164人、大二270人、大三68人、大四84人,其中男生250人、女生338人。
  调查问卷分析结论
  对有效问卷,笔者用SPSS17.0专业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梳理发现,电视文化对大学生确实产生了影响,调查显示,有72.5%的被试认为电视文化对自己产生影响,只有10.2%的被试否认有影响,另17.3%的被试则对此表示不清楚。
  当代大学生接触电视文化的渠道较为多元化,囿于在校住读的特殊性,网络收看各种视频节目已然成为其主要的渠道。调查表明,直接通过电视收看节目的仅占25.1%,而74.2%的被试选择网络平台收看(其中47.1%通过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收看,5.1%通过SNS网站转帖收看,22.0%通过网络电视收看)。
  电视节目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宏观效果看,被试承认电视在提升其对党的拥护度(64.1%被试选择)、对国家的自豪感(66.4%)、对政府的信任感(56.6%)、对政策的满意程度(51.5%)、对正确了解西方(欧美)国家的真实情况(51.7%)上存在明显的正向增强效果;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视节目在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爱国情操上作用较为明显;另外,在建构其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层面,49.8%和41.2%的被试承认电视增强了其对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度。在微观层面,70%以上的被试肯定了电视在提升自己目标的坚定程度(72.0%被试选择)、个人政治信仰(73.9%)、个人品德修养(71.5%)、个人是非判断力(74.6%)上的正向增强效果和作用;69.5%的被试认为电视帮助其提升了个人媒介素养。
  不过,通过电视这扇窗户,大学生们看到了现实生存环境的巨大压力:连篇累牍的关于房价居高不下、医疗教育成本过高、物价上涨、就业率大幅下滑等报道让大学生虽身处校园却倍感危机,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们,看到相关节目报道越多者,危机感、紧张感越强,46.6%和44.6%的被试认为电视降低了其对生活和自我的满意度。
  同时笔者也发现,尽管大学生对充斥电视荧屏的综艺娱乐节目并不排斥和反感,但却普遍认为这些节目对其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影响不大(55.3%的被试对此持负面评价),问题则集中反映在节目的同质化倾向严重、形式哗众取宠、内容媚俗低俗上。
  在对电视节目的各种功能的履行之评价上,大学生表现出一致的宽容性,对电视在舆论监督(24.1%的被试认为做得好,49.5%认为做得一般)、信息传递(在传授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国内外优秀文化、体育、卫生等动态信息和成就,介绍政治和经济政策,提供生活服务,引导大众消费等方面,20%以上认为做得好,50%以上认为做得一般,有待提高)、娱乐大众(在满足人们娱乐消遣的需要上,37.3%的被试认为做得好,52.2%认为做得一般;在提供人们精神、艺术上的享受层面,25.4%的被试认为做得好,53.6%认为做得一般)等社会功能的履行上,大多数都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其所作的贡献做出较为正面的评价,这说明,电视通过履行其基本权责来建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认知体系上还是受到大学生肯定的。但是,电视给大学生带来心灵慰藉的功能似乎并未获得大学生的肯定,45.1%的被试认为在此项上电视对其没有影响,而仅有38.0%的被试对此持肯定态度,可见,电视文化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方面还是前途漫漫,任重而道远。
  在所有的电视节目类型中,大学生对电视剧较为偏爱,在平时的收视过程中,大学生们一般不会特别偏重哪一个地区或者哪一种题材的电视剧,而是比较理性的以电视剧本身的质量为选择收看与否的标准。看电视剧,除了满足休闲娱乐的基本需要之外,很多大学生也将其作为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的辅助范本。尤其是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在所有大学生收看电视剧的类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67.1%,而从中,他们或多或少都能学到或者以此为鉴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进行重新定位: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大学生们学会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63.6%的被试选择)、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调理(63.1%)、对朋友的选择(51.9%),以及对自己目标的重新规划(70.7%);在对爱情婚姻的重新认知上,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不明显(选择此项的仅为10.5%)。许多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将各行各业的运行规律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之后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成为其间接了解不同职业的窗口,而对这些职业题材电视剧对自己的影响,大学生则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47.1%的大学生认为从各种职业剧中了解了不同领域的情况并对心仪的职业领域更加向往;而同时43.1%的同学则认为,艺术化处理后的职业领域和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在剧情设置上,为追求可看性,剧情常常有意放大人际矛盾和职业矛盾而相对淡化各个领域工作的繁琐复杂性;且一般对职业剧评价较高的是低年级学生而评价较低的是高年级学生,这和大学生随着学习实践经验的加强而日益提升其社会评判理性的规律是相一致的。
  另外,在电视节目以及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些暴力、类色情镜头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镜头,大学生都表现出相当大的宽容性。70%以上的学生都能接受类似镜头。而且他们对此类镜头的评判十分理性,认为只要符合剧情或者节目可看性的需要,经过艺术化的处理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反对为暴力而暴力、为色情而色情的镜头出现,认为这些对自己以及大众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对此持慎重态度,而在不良生活习惯类镜头对自己的影响上,大学生更倾向于保有自己原始的生活习惯而不会盲目跟风。
  建议与对策
  加强电视节目的现实针对性、客观性、思辨性,用优质的节目和隐喻式的手法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调查显示,通过时政新闻、新闻评论等电视节目载体帮助大学生打开一扇认识社会、了解国政的窗户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调研数据也显示了相关节目在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拥护、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上的正向作用;而这些节目的共同点就是节目信息具有现实针对性、素材丰富、逻辑性强,富有思辨色彩。
  另外,信息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大学生是一个有自己的判断、钟爱思辨的群体,单向度的传播容易引起其逆反心理,而双向传播、隐喻式的表达更易吸引较为理性的大学生群体,所谓“隐喻”是“通过彰和显、前和后的关系来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隐喻的手法,电视输送庞大而复杂的价值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看似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批判态度,但就在这半拒半迎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得到了建构。“电视力图建构一个理想的主体地位,并让我们去占领;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就能感受到意识形态上的快乐,使我们再次体验到主流意识形态实践的明显作用。”①隐喻首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实现。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以模仿为基础的,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途径,模仿可以通过奖赏等外部强化方式、观察学习体验模式来获得,从而形成与模仿一致的行为,即“替代性强化”②,在其中,榜样是无形的力量,电视通过这种榜样的模型来强化人们的价值认同,在大学生的青春偶像崇拜中,榜样的作用通过电视表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塑造榜样外,隐喻更能通过强化观念、建构认知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建构。学者索菲亚认为:“通过观众对思想的一致性、关联性和冗余性的要求,电视节目也许能组织人们的信念和思想框架,使其变得更具体、更过硬。”③伯格纳也发现,看电视较多的人(“重度收视者”)比起“轻度收视者”更易于接受电视所建构的社会现实来看待世界,④由于隐喻机制的作用,电视叙事逻辑不仅家庭化,而且人情化;近年来,新闻节目中,以人情味为主打的故事和轻松、明快、幽默的传播方式引起了观众,特别是大学生们的共鸣。通过这种方法,传媒借助叙述技巧的娴熟运用来传达情感诉求和价值诉求,潜移默化地避开了直接说教灌输的生硬性而达到传递主流价值观,重塑大学生价值体系的作用。
  开拓电视节目的网络收视通道,主动占领年轻群体的收视阵地。大学生群体囿于收视环境的特殊性,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就成为其主要收视途径(74.2%的被试用网络收看)。且即使能接触到电视媒介,大学生也因为电视荧幕中插播的广告过于繁多而将收视的重心转移到网络上。对此局面,我们的电视媒体要利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努力做好专属网站的建设工作,例如凤凰网、央视网、火凤网等电视台直属网站应提高网站内容的更新频率、加强专题视频节目的建设并利用有效的互动方式如论坛、微博等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另外,目前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已经全面铺开,在内容为王的时代,电视媒体可以趁此时机拿出优质的节目占领网络视频这块高地。
  加强电视节目的现实叙事、日常生活叙事策略对大学生社会认知的示范作用。调研发现,通过收看现实题材电视剧以及关注点落脚于现实社会的节目并从中找到可以参与认知现实世界、融入当代社会的途径和方法是大学生们看电视节目的目的和基本动机之一。鉴于此,笔者认为,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剧应该与时俱进,加大反映现实的力度,坚持日常叙事策略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比重。所谓“日常生活叙事,就是以日常生活为核心,围绕日常生活进行文本构建、意义阐释和审美表达”⑤。
  从某种程度上说,日常生活的“生活流”,构成了屏幕上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剧叙事的“叙事流”。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如此生动、逼真地“复原”、“复活”现实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大学生们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追捧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吧。从《士兵突击》、《杜拉拉升职记》中,大学生们学会了隐忍、坚持、适者生存;从《金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大学生们看到了对爱情的坚守、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乐观;而从《纪录》、《商道》等关注社会写真、创业故事展现等电视节目中,大学生们看到了更真实的社会,也有助于其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本文为中南民族大学社科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SQ10021)以及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b095)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约翰·菲丝克著,祁阿红、张鲲译:《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3页。
  ②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页。
  ③索菲亚·利文斯通:《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28页。
  ④郭中实:《涵化理论:电视世界真的影响深远吗?》,《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
  ⑤衣俊卿:《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0页。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平面媒体中的“小兄弟”——企业报,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与大报相比,企业报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如新闻资源少、报道范围小、出版周期长和新闻时效性差等因素。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辩证地看,企业报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只要转变观念,扬长避短,坚持创新,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企业新闻一样也能拿大奖,企业报一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综观近年来中国新闻奖、河南省新
期刊
在现代传媒领域,插画艺术承担着特殊的视觉角色,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插画,西方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也就是说插画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加明确和清晰。从传播意义方面讲,插画不仅能够对文字描述进行补充和说明,而且还具有独特的视觉意义特点,丰富信息传播的表达手段与方法。我们对现代插画的认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然而这一阶段由于过于追求视觉冲击和短
期刊
【摘要】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之下,政务微博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问政渠道,要想充分发挥问政功能,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在实践中的问题。以人民微博为例,政务微博中存在建设热、发布热、娱乐热和群落热等几个突出特征,同时存在运用冷、听取冷、务实冷和制度冷等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将运用、听取、务实和制度等几个问题解决了,政务微博才能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真正有效的问政渠道。  【关键词】政务微博;热与冷;人民微博  
期刊
【摘要】城市文化的传播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公众的归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本文以唐山打造文化名城为例,从整合网络媒体资源、扩展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多媒体平台融合三个方面,提出数字时代城市文化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文化;媒介资源;移动互联网;整合    城市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城市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城
期刊
【摘要】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经过不断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谈话节目数量众多,但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分析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面临的困境,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艺术人生》的成功因素与面临的发展瓶颈,进而提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谈话节目;弊端;发展对策      电视谈话节目的内涵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
期刊
研究背景  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Rogers)提出了著名的创新扩散理论,描述了一项新产品或服务如何为人知晓并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过程。作为传统报媒衍生的数字创新产品,手机报也面临扩展战略的选择和推进问题,然而当下手机报的消费者采纳状况及扩散研究却寥若星辰。本文选取江西省域为调查样本,分析影响手机报扩散效果的因素及消费者决策使用等现实命题,希冀以此区域个案为观照,形成对手机报产品营销及用户开发
期刊
“年度新闻”是新闻价值观的鲜明体现  新闻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据《新闻学词典》的解释,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①  秉持不同新闻价值观的新闻机构,即使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呈现。一年一度的年度国际新闻评选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每到年终,各大新闻机构,如新华社、美联社
期刊
摘要: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地区祭神仪式音乐,将音声、乐舞、器乐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传播功能整合人群、规范行为、统一思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仪式音乐 传播功能 文化信仰  仪式作为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文化现象,广泛遍布于世界各地。它不仅是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宗教、文化、艺术等人文学科的重要途径。而仪式音乐作为仪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仪式中的
期刊
时政新闻是我国党媒传播的主要新闻类型,时政新闻传播直接承担着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和解读,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功能,以及主流社会和价值的呈现。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传播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政新闻传播承载的重要功能要实现的前提,是必须保持时政新闻在整个新闻传播中的主流地位与权威地位和时政新闻在受众中的有效传播。但新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国际化、文化传播跨国化的深度作用下,我国
期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的30多个边境农牧团场(以下简称边境团场)分布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上,这些农牧团场直接与外国接壤,是名副其实的祖国第一道边防线,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无须多言。中央提出的“金边工程”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所进行的战略部署。随着“金边工程”的实施,加之近年来中国与中亚日益紧密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新疆边境团场的存在对西部发展、能源安全、民族团结、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