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封闭为开放:课堂沸腾有路可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反思教师课堂设问存在封闭学生思维、限制学生表达的问题。提出课堂设问应具备开放性这一观点,解释了设问的开放性特征,并探讨怎样让课堂设问更具开放性。
  关键词:课堂设问;开放提问;激活思维;优化语言
  引言
  有意义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让语言、思维、情感快速转动且有语文行动的课堂。如何激活学生思维?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巧妙设问就是能使课堂立竿见影沸腾的一种。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堂“好课”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老师提问是开放性的多还是封闭性提问多。
  什么是开放性的提问?
  所谓开放性提问并非指答案具有不确定性的提问,而是指教师设置问题不会封闭学生思维,不会扼杀学生表达的欲望,不是设置套路请君入瓮。开放性的提问首先基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巧选角度,精心设置问题,能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表达,以达成教学目的。
  如何让课堂设问变封闭为开放?笔者以古诗词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加以说明。
  案例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篇传统篇目,也是豪放词的杰出代表,为东坡被贬黄州触景生情的怀古之作。词中有对赤壁古战场(实际上黄州赤壁非三国赤壁)磅礴气势的描绘,也有对三国英雄人物周瑜的追慕。根据诗词教学的目标,笔者确定品味“诗中景”、赏析“诗中人”、感悟“诗中情”为教学的重点,此外还需达成引导学生品味苏词“豪放”之风的审美目标。
  上阕赏析的重点在于品读“诗中景”,由于思维固有模式和教学设计上的惰性,一般教师会这样设问: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有什么作用(说说它的好处)?
  參考答案:诗人把奔腾浩荡的长江与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融为一幅漫长的画卷,化抽象为具体,由江水而岁月,生动传神。
  二、“乱石穿空”三句正面写赤壁战场,它描绘出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第一句写石,将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形象贴切地描绘了出来。第二句写涛,不但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同时仿佛可以听到狂涛拍岸的吼声,看到它不可阻挡的威力。第三句写“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
  两个问题固然抓住了教学的重点,但是略显刻板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可能被这样的提问封闭了。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缘景明情。即鉴赏者通过对诗歌中“景”的品味与想象,进而体会诗歌中的感情。所以诗歌赏析设问的关键在于是否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境。对上阕的赏析设问是否精巧决定老师能否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思维。
  笔者在上这一课的时候,舍弃了常规的设问方式,将同一个问题换了一种表达形式:
  词人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过度,上阕写景,下阕怀人,请同学们品味上阕诗中景,试着完成填空题:“这是一幅
  的画卷,在这幅画中,我看见了 。”
  笔者这样设置问题,第一空指向的是上阕景的特点,考查学生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第二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融入词境并充分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这样的设问中有“我”,强化了学生课堂中的“亲在”意识,更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思。学生写出来的文字证明他们的思维被打开了,语言被激活了。
  且看部分学生的回答:
  生1:这是一幅雄伟磅礴,穿越时空的画卷。我看见了大江东去,巨浪翻腾。
  生2:这是一幅永不停息的雄奇画卷,我看见了奔流不息的惊涛对巨石坚岸的磨练,淘金千古风流人物。
  生3:这是一幅雄奇壮阔、大气磅礴的江山画卷,我看见了峭壁如剑,刺破苍穹,惊涛拍岸,波涛翻涌,白浪似雪。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再现,非常准确地把握了东坡的“眼前景”与“心中景”。对该词“豪放”之风的体悟也在答案中呈现——学生笔下那雄奇壮美的江山画卷,那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那超越时空的精神世界,正是苏词豪放之风的最好体现。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和语言被激活了,个性化的表达也突破了参考答案的限制,让语文课堂呈现缤纷多姿的状态。
  案例反思
  语文课堂师生之间交流的应该是心灵的语言、智慧的语言。教师以开放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智慧开启学生的智慧,用优化后的语言传递语文的美感。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如何让设问更具开放性?笔者认为开放性的设问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一、问题宜小而巧,忌散而多。
  二、语言宜常问常新,忌千篇一律,千问一面。问得新巧,会更大程度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三、问题要有思维的硬度,情感的激活,忌肤浅的热闹。
  四、设计问题与语文的能力点相照应、与教学目标相扣合,忌漫无目的、随意为之。
  综上,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成的课堂,而不是死板的、程式化的课堂。教学中多一些开放性的设问,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贴近文本,也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与语言,促进沸腾课堂的生成。
  作者简介:刘艳(1976-),女,重庆合川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重庆市清华中学,研究方向:高中阅读教学、古诗词教学。
其他文献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andthereformofeducationteaching,qualityeducationhasgoneintoeveryschool,andeducationisanimportantpartofeducation.Inordertoimprovestudents'writinglevel,thecountryest
期刊
摘要:目前语文教学实践大部分依然采取终结性评价体系,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这强化了分数的地位而弱化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很容易误导学生对于其学习目标的认知并限制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其与课程教学目标相形渐远;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创造性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来全面地、合理地、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树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在活动中培养,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又是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途径,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去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学活动;创造能力  重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召唤下,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正在探索和建构的一种教育理论和模式。学前期是对幼儿
期刊
摘要:物理实验的目的,一是通过实验建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借以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题词:演示实验;探索;分组实验;活跃思维;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源于生活、生产实践之中,所有新颖有趣的实验和新奇美妙的现象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
期刊
摘要:平常教学中,总会听到这些话“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紧,又面临中考,任务重而繁琐,怎么能完成教学任务?一节课讲多少内容,来不及了只有快讲了”,从话中可以感受到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而且还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从中可以感受到老师们的“快节奏”教学,一种急躁的心情,这能把化学教学完成好吗?。教师在课堂中的“慢节奏”教育显然非常重要,“慢节奏”还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慢节奏;概念教学;实验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迅速融入教育教学领域。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数学课堂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共享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教育一改往昔那种象牙塔模式,更大范围的向师生互动性模式发展。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主
期刊
摘要:摩了高三有机化学模块的网上优质课,从课程中领略了“思维导图”在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时所表现出的“绰约风姿”。思维导图对于高三复习有机化学具有非常有效的提高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三;有机化学  课前,戴老师给每位同学和每位观摩者发放了一张印有如图1所示图案的讲义,由于对“思维导图”一窍不通,所以拿到这张讲义后的笔者神情是茫然的,随着戴老师的教学流
期刊
摘要: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普遍融入了素质拓展训练,素质拓展训练不仅能够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本文将结合一些课程案例,对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拓展;应用;分析  一、前言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从身体、心理、交流等方面培育学生的能力。所以,小学体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听、说、读、写为教学核心,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去分析、理解和使用英语,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完善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所需英语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简单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而有效掌握英语知识。  关键词:创新教学;掌握知识;英语环境  一、多“听”会“听”  据研究表明,
期刊
内容提要:“探究活动”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新的生长点。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活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正确的思想品德理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究活动;教学;探讨  一、什么是“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是现代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