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缺位的父教能早日“回家”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父亲与儿子的关系就那么回事。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恋母”论更使父子之间的疏远与排斥有了理论根据。下面这个戏剧性的场面大概人们都不陌生:儿子从外地打电话给父亲,因为他们很久没有见面了。儿子试图缩小与父亲之间的距离,终于鼓起了勇气。
  “爸爸,您好吗?”
  “噢,噢,你好,等一等,让我去叫你妈听电话。”
  “不,别去叫妈了,我想跟你说话。”
  “怎么啦?你又没钱了?”
  “不,我不需要钱。”儿子开始坦陈内心的感受。“爸爸,我近来常常想起许多关于您的事情和您为我做的事。您为我能读完大学而操心,给了我经济上的全部支持。现在我生活得很好了,这都是因为您的督促和鼓励。可是我还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说过:爸,谢谢您!”
  电话的那一端沉默不语,儿子还在继续说下去:“我想告诉您,爸爸,我衷心地谢谢您,我多么爱您!”
  “你喝醉了吧,儿子?!”
  此时此刻,父亲真的好感动,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水。
  其实,每一位表面威严或漠不关心的父亲,一辈子都在内心深处苦苦期待儿子爱他、尊重他,这就赋予了儿子某种权力去影响父亲。这些年来,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父亲有足够的力量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儿子也有同样的力量去伤害父亲的自尊。
  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个男人在家里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向他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他多半都不愿意呆在家里,甚至当他抛弃家庭时也会义无返顾,因为这个家没有他投入的心血,也没有他值得留恋的成果。孩子多半愿意跟母亲撒娇或亲近,并非完全因为父亲是一个不可亲近的男人。这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需要努力加以改正。如果你们是三口之家,那么人人都有改变的责任。儿子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不在于言语的多少,而在于彼此需要沟通内心的信息。有时,男人的愤怒与痛苦,恰恰来自他内心深处缺乏亲情的抚慰,因此才会感到生命的荒芜与空寂。
  在某些家庭里,尤其在那些夫妻不和睦的家庭中,母亲有意无意地联合儿子去反对父亲,造成了父子之间的疏离。听说有一个儿子坚决站在母亲一边,父母离异后,10年未与父亲见面。当他35岁时,偶然从一个电视节目中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感到非常的内疚,决定赶到千里之外探望父亲。他千方百计找到父亲住处,忐忑不安地敲门。当白发苍苍拖着病体的父亲打开大门,儿子勇敢地道出了一句肺腑之言:“爸爸,我过去做错了,请你原谅我。”父亲顿时热泪盈眶,一边拉着儿子进屋,一边喃喃道:“谢天谢地,我此刻死也瞑目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儿子的父亲,如果你是一个有父亲的儿子,请珍惜父子之间的亲情吧!父子沟通的障碍,什么时候打破都不算迟。父亲不能与儿子正常沟通而产生的疏离感,有时会变为一种凄苦或绝望,有时则会以一种暴力方式去发泄,从而使父亲内心更感沮丧。对所有的儿子来说,学会理解和尊重父亲,便是学会做男人的必修课。男人的心灵中,特别不能缺少的是尊重与赞许。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男人易于赞美和尊重女性,包括母亲,但却难于、羞于赞许同类,尤其是父亲。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儿子与父亲之间缺少亲近感时,爱的饥渴就会逐渐变成一种畸形的情绪。这种未得到满足的饥渴感驱使男人拼命在家庭之外去寻求补偿,有的把事业当做儿子,有的把情人当做女儿,更多的是在追求成功与辉煌之中忘却爱的缺失,获取个人所需要的自尊与威信。某些铁腕政治家、拼命挣钱的商人、不惜一切代价去摘取金牌的运动健将等,在受着其未得到满足的心理饥渴感的驱使。业绩辉煌时,他们兴奋无比。但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他们可能一蹶不振。这就是“男强人”的脆弱所在。其实,“女强人”多半也有同样的心理,只不过在一个以表面的成功为价值评判标准的功利社会中,某些精神与心理现象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罢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一味计算看得见的收益,却忽视了看不见的失去。如果以“失去”来计算,恐怕男人比女人更亏。君不见,男人的平均寿命比女人短4—6岁,这也许是男人拼命追求成就的代价之一吧!因此,改变男女不平等的局面,既有利于妇女,也肯定惠及男人。至少這有利于他们共有的孩子,他们的下一代教育。
其他文献
“教师服饰无小事!”。服装的穿着搭配,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从教师礼仪的角度,教师着装体现着教师的阅历、修养或审美品位,也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能够精心选择、搭配、组合工作场合的着装,会给人带来良好的印象,也是专业素养的体现。下面为大家分享如何根据自己的身材特点,找到自己的着装风格。  服装与体型  决定人体体型的三条曲线是:肩线、腰线和胯线,根据这三条曲线的不同比例,可以把人体大
期刊
几起震惊全国的校园“弑师案”接连发生,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推入人们的视野。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迫在眉睫。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首先要加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指导教师学会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专业技能技巧,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和疏导。要引入和调动家长力量,家长心理素质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校
期刊
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北部,有一个美丽的蓝田瑶族乡,这里有形态各异的石山、美丽多彩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图腾崇拜。一千多年前,蓝田瑶族的祖先迁居此地,并利用蓝靛来对衣料进行色彩浸染。为了便于采蓝,先民把蓝草从山上移植到田里栽种,农田里的蓼蓝草盛产,此地也因此而得名。  蓝田民族中学就屹立在这重山叠水之中。近几十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区域汉族风俗、客家文化的影响下,瑶族文化元素逐渐从瑶乡学子的生活中淡出
期刊
我们先来看一份合同:  《师徒促进合同》  “执行本合同期间每年阅读教育类图书不少于10本;每周撰写读书笔记不少于五千字;建立个人主题帖子,一周不少于五千字;建立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笔记》,每天坚持记录;每天与学生倾心交谈,分享成长快乐;上好每一节班会课,组织好每一次班队活动;每个月上交一篇文章;每学期结束上交一篇个人总结……”  这份合同来自张万祥与他的弟子们。张万祥,何许人也?相信没听过张万祥老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7年,我国教育界是极其不平静的:湖南沅江高三学生刺班主任26刀致其死亡,辽宁女教师课堂上被学生捅死……  弑师案,一个沉重却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或将引发了很多层面的反思与改进。有人说,学生弑师是可悲的,让其他老师在管理学生时变得犹疑不决,甚至不敢批评学生,师生关系乃至家校关系越发的敏感、脆弱与危险。社会舆论上,甚至指向了学校管理及中国教育的现实困境,質疑起中国教师的品牌形象。为此,本
期刊
面对近期频遭媒体曝光的极端师生关系,更需我们解决的是如何透过这些案例实施正向引导,打破学生自我成长的局限,使其学习到生命的真义。  干预的目标  主要有五个目标:引领学生学习分析事件发生的多方面原因,以及我们面对此类事件的客观态度;引领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理念;引领学生以“我为自己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习和个人成长;通过调整学生对整个事件的看法来调节学生面对事件的态度和情绪
期刊
课改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课题,它与学校特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课改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而学校特色发展也是深化课改的迫切需要。九佛二中五年多的课改实践留下了许多故事,也有力推动了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作为课改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记录下心路历程,与志同者共勉。  关于情感  人的一生很短暫,会经历许多人和事,但因工作而有缘结下的情谊更显珍贵。2007年,我和我的前任符方军校长因
期刊
近期,山西省有280名家长被授予“最美家长”荣誉称号,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家教得法,孩子品学兼优;他们拥有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实现亲子相长;他们积极关注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他们待人真诚,信守承诺,为子女及社会做出了表率。  2017年12月16日,由山西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山西省教育学会、“最
期刊
安全和质量是悬在学校品牌头上的两把剑。  没有过去,品牌无根,显得轻薄;没有未来,品牌无望,显得迷惘。若学校没有安全,就没有品牌。  不论是南宁解放路小學,还是佛山顺德仙涌小学都因文化寻根再造了学校气质,善用(临)退休校长(老师)可以更好地传承学校文化。老师不是知识的小商贩,应坚守育人品质,跟着名师学习,玩转安全教育的课程和课堂。  取消特长生招生、高校更名,可能让部分学生缺乏品牌安全感,但我们要
期刊
教育是一种美好的相遇,如果一个教师能把自己的影响力辐射到学生的生命时空里,对一个人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那么就等同在学生身上延续了自己生命的长度;如果能影响到更多的人,那么他又延展了自己生命的宽度。从近期弑师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师生关系的紧张,教师角色惯性上的居高临下、强势逼人,也可以看到教师某种程度上的无奈,教育生态的残酷与畸形,教师职业失去了荣誉感和神圣感。一个成就彼此生命美好的职业何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