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明确说明: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这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换句话说,历史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既是历史价值的体现,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当代教师,应该从各方面进行着手,使得这一学科能够培养出令学生受益一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相关学者提出,历史素养主要是指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价值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教学获得的有效结合和积累。由此可见,历史素养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下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有效融入历史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时空概念的联系
在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极为重要。时空观念提醒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观看和探究历史对象与具体时空的关系。任何历史事物的出现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习历史时,可以将历史事件放于整个历史进程中一个特定的时空里,从而真正理解其存在的意义。
二、挖掘历史证据
历史史料的研究和运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权衡我们是否有能力解释和判断历史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地以历史教材为出发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历史材料,通过问题设计,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概念。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研究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出以下历史材料:(1)西汉《史记》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2)南朝《宋书》中:“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根据上面材料中的语句,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1)江南地区在西汉时期的经济情况如何?(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如何?(3)几百年来,什么因素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当学生对这部分的历史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学生自然就能进行设疑。由此可见,教师适当在教学过程中铺垫与教材相关的历史材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历史、投入教学活动的欲望。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历史材料是历史的组织细胞,如果史料不准确,则无复历史而言。”历史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重现,只有用史料去还原和理解它,才能使学生具备从历史的角度去探求真理的历史素养。
三、对历史的理解
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生在进行脑力活动的时候,首要位置不是背诵和记住别人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因此可以得出,中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思维学习的应用,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历史理解”的观念是相同的。历史理解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认识历史事件。并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師应该尽量复原历史情境,使用身临其境的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素养的培育内容。
四、历史解释的产生
历史的解释在历史学科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受到了多方的关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历史数据,基于历史的理解,有能力进行理性和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实际上是一个构建历史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阅读历史材料,并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进行构建。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逐渐能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历史解读的形成,就应该积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学习隋朝历史时,教师应着重向学生讲解“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习惯,教师可以选择皮日休的《汴水怀旧》进行补充理解。大运河的建设不止有值得学习的部分,比如促进了南北间的经济交流,人们现在还在依靠大运河进行南北运输。当时修建大运河还存在一些弊端,浩大的工程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隋朝的灭亡。
当然,在历史解读素养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客观真实地评价历史事件,还要促进学生了解其他学习技能。比如:了解相同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不同的历史解释;学生在处理现实中发生的问题时,还必须站在辩证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和判断现实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还能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铺平道路。
五、凝聚历史价值观
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中的真善美,学会辨别是非,这是历史课程学习的一个目的。简单地说,历史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价值评判标准,引导学生从认识历史走向认识自身的成长和认识现实的需求,学会“以史为鉴”,吸收历史中的有益元素为自己服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意义。
教无定法,将历史素养的培养有效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是实现课程价值的重要手段,与学生的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实现历史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红彩《学科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初探 —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的教学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年第4期。
[2] 何君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与运用—以万荣县六所初中为例》,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 王永刚《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刍议》,《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14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相关学者提出,历史素养主要是指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价值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教学获得的有效结合和积累。由此可见,历史素养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下面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有效融入历史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时空概念的联系
在历史学科中,时空观念极为重要。时空观念提醒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观看和探究历史对象与具体时空的关系。任何历史事物的出现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而不是偶然发生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习历史时,可以将历史事件放于整个历史进程中一个特定的时空里,从而真正理解其存在的意义。
二、挖掘历史证据
历史史料的研究和运用是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权衡我们是否有能力解释和判断历史的标准之一。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有效地以历史教材为出发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历史材料,通过问题设计,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的证据意识概念。
例如:在开展人教版七年级《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研究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出以下历史材料:(1)西汉《史记》中:“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2)南朝《宋书》中:“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根据上面材料中的语句,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1)江南地区在西汉时期的经济情况如何?(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如何?(3)几百年来,什么因素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当学生对这部分的历史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学生自然就能进行设疑。由此可见,教师适当在教学过程中铺垫与教材相关的历史材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历史、投入教学活动的欲望。正如梁启超先生说的:“历史材料是历史的组织细胞,如果史料不准确,则无复历史而言。”历史不能被复制,也不能被重现,只有用史料去还原和理解它,才能使学生具备从历史的角度去探求真理的历史素养。
三、对历史的理解
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曾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生在进行脑力活动的时候,首要位置不是背诵和记住别人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因此可以得出,中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思维学习的应用,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历史理解”的观念是相同的。历史理解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和认识历史事件。并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師应该尽量复原历史情境,使用身临其境的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历史素养的培育内容。
四、历史解释的产生
历史的解释在历史学科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受到了多方的关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历史数据,基于历史的理解,有能力进行理性和客观地评价和分析。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实际上是一个构建历史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选择地阅读历史材料,并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进行构建。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逐渐能分析历史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历史解读的形成,就应该积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学习隋朝历史时,教师应着重向学生讲解“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习惯,教师可以选择皮日休的《汴水怀旧》进行补充理解。大运河的建设不止有值得学习的部分,比如促进了南北间的经济交流,人们现在还在依靠大运河进行南北运输。当时修建大运河还存在一些弊端,浩大的工程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促进了隋朝的灭亡。
当然,在历史解读素养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客观真实地评价历史事件,还要促进学生了解其他学习技能。比如:了解相同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不同的历史解释;学生在处理现实中发生的问题时,还必须站在辩证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和判断现实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还能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铺平道路。
五、凝聚历史价值观
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中的真善美,学会辨别是非,这是历史课程学习的一个目的。简单地说,历史感应该有一个积极的价值评判标准,引导学生从认识历史走向认识自身的成长和认识现实的需求,学会“以史为鉴”,吸收历史中的有益元素为自己服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意义。
教无定法,将历史素养的培养有效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是实现课程价值的重要手段,与学生的健康发展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此来实现历史教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红彩《学科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深度教学初探 —以“经济体制改革”一课的教学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年第4期。
[2] 何君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与运用—以万荣县六所初中为例》,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3] 王永刚《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刍议》,《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