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30604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且年龄均在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改善状况比对照组患者更突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服用药物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缬沙坦胶囊高血压老年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280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76-02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高血压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且该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1]。当前对于高血压在病因方面,有理论认为其和一定的遗传因素有关联,加上人们后天的多种因素导致机体血压调节机制失去代偿所导致的。作为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高血压患者能够并发心脏、血管、肾脑等多种器官损害还有改变代谢等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患者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有生活质量均被严重威胁。本院自2011年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胶囊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64例,女性患者有36例。年龄范围为60岁到80岁,平均年龄为(68.1±4.3)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其临床表现均符合《2010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存在药物降压史,不存在交流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依那普利进行常规治疗,剂量为5-20mg,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调整;观察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剂量为每次80毫克,每天一次,于晨起口服。若老年患者对于降压比较敏感则需要减少服用剂量,1天口服2次,每次服用间隔为12个小时。
  1.3临床效果评价。本次研究临床效果评价主要如下: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舒张压下降程度小于或者等于10mmHg并且处于正常范围内,或者患者舒张压下降程度大于或者等于20mmHg;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mmHg内并且不处于正常范围内,或者患者舒张压下降程度为10mmHg到19mmHg;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血压未达到上述的标准[1]。
  1.4统计学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不良生活习惯的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高血压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的,严重的会损害心脑肾等器官,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甚至尿毒症等后果。对于老年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在目前尚不存在确切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程长,合并症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老年患者容易因其引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终末期肾病、周围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大血压的控制力度,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缬沙坦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亚型的竞争性拮抗剂,其能够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I亚型进行选择性作用,抑制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的结合,从而对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分泌进行控制,实现降压,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因此血药浓度稳定性较高,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的效果。该药物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并没有突出的抑制效果,对于患者体内的缓激肽水平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所以服用该药物后出现咳嗽的不良反应要低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2]。在本次研究中,接受缬沙坦胶囊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压控制情况相对于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服用药物后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极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瑞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4(03):154-155
  [2]玄阳.氯沙坦钾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67例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3,06(05):129-13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中感染产生的原因与相应的防护方法。  方法:对某院2011年至2012年已经确认的200例妇产手术感染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并分析出妇产手术感染的特点,探讨相关的感染防护措施。  结果:妇产手术发生感染的原因和切口内污染源、卫生环境、患者体质与免疫力下降有关,防护措施有强化医院卫生环境管理,指导患者饮食、消除切口内部污染源等等。  结论:  统计分析,研究所取的200例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妊娠与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患者共79例。  结果:3组间足月分娩率比较以及流产率、死胎发生率、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均未发生死产。  结论:对于特殊人群应该进行全过程的抗梅毒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梅毒儿的发生率。  关键词:梅毒妊娠结局临床  Doi:10.3969/j.issn.1671-880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社区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45例(尼群地平片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治疗8、16 、24 星期后SBP、DBP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患者降压效果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依从性相比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外科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6例,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范围的切除手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疗效。  结果:1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术后随访生存率100%。  结论: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不同范围的外科切除手术,有较好的预后效果,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外科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  方法:本院收治的6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接受外科修补术32例(A组)或介入封堵术33例(B组),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长期随访情况。  结果:B组有1例出现封堵器移位转行手术治疗,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术中观察组患者行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对照组行单纯的瑞芬太尼静脉全麻。观察2组患者术后麻醉药恢复情况及拔管后即刻、1、7、12 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咪唑安定与依托咪酯临床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1年8月-2013年2月在我院妇科手术区域实施麻醉的病人12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对病人实施依托咪酯,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咪唑安定辅助麻醉,对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病人在使用药物之前的MAP、SpO2以及HR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对治疗重度春季角结膜炎巨大结膜乳头采用结膜乳头磨削术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究。  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重度春季角结膜炎巨大结膜乳头患者共13例18眼,随机分为两组。结膜乳头磨削术组为7例10眼,结膜乳头切除术组6例8眼。观察总结两种治疗方法对巨大结膜乳头的效果,包括患者手术前后的眼睛奇痒、流泪、异物感等症状、体征的改变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4~6w内不适临床症状和体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中随机性抽取6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性抽取120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之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60名采用微型种植体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治疗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经微型种植体治疗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均耐受,矫治结束后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外观和面形良好,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值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