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体会(附50例报告)

来源 :新医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16-02
  
  【摘 要】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2007年11月间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临床资料,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2004年11月以前的25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对照组;2004年11月以后的25例采用丹参及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为试验组。结果 两组对比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切口恢复时间。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丹参及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关键词】剖腹术 脂肪组织 术后并发症 丹参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On Abdominal L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Report of 50 cases)
  ZHANG Ji-zhi,KONG Qing-ping,CHEN Jian-zhi
  MCH Station of SiShui,ShanDong province,
  SiShui 273200,ShanDong,China
  【Abstract】Purpos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at liquefaction of abdominal incision.Methods;Through analyzing 50 cases of fat liquefaction after abdominal incis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 2001 to Nov.2007.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rapies,We divide the 50 cases to 2groups,The first group(25 cases before Nov.2004)is the control group,Which i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erapy.The second group(includes the 25 cases,between Nov.2004 to Nov.2007)is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ch is treated with therap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and continuous vacuum cube aspiration.Resul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averag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time of the incision,(P<0.01).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the therapy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and continuous vacuum cube aspiration could shorten thetreatment time and ease the patients suffering.
  【Keywords】Laparotomy;Adipose tissue;Postoperatire complications;Salvia miltiorrrhiza Bge
  
  随着社会肥胖人群的增多,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这一常见并发症有所上升,既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又给病人增加了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及早发现,采取有效治疗能缩短疗程,减少医生压力。我院自2001年11月-2007年11月在各种腹部手术后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为此,我们对其中的25例采用丹参液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1年11月-2007年11月,在我院各种腹部手术后共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其中2004年11月以前25例,我采用传统方法治疗,为对照组。2004年11月以后25例,我们采用丹参及持续负压管吸引法治疗25例,为试验组。两组病人男女之比约近似3:7,年龄在23-62岁,平均31.4岁,病人体形均较肥胖,尤其是剖腹产者,皮下脂肪厚度5-12cm,平均6.6cm,手术种类有经腹剖宫产40例,胆囊切除术3例,阑尾切除术3例,前列腺摘除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两组病人均于手术后3-7天发生切口脂肪液化,起始炎症反应及渗出液均无显著差异,伤口裂开者各14例,(部分)镜检均为红细胞及脂肪滴,细菌培养均阴性。
  1.2 治疗方法 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拆除部分缝线,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按压伤口排除渗液,内置红霉素软膏纱条引流,每天换药1-2次,当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时,用小敷贴固定,直至伤口愈合。实验组:视情况拆线或不拆线,伤口裂开者清除坏死组织,于皮下深层,前鞘前面放置12号无菌吸痰管,在此管上间隔2cm左右,于不同方位在侧壁上剪出多
  个孔(每孔约2mm直径),将吸引管末端由下至上(剖宫产横切口左向右)放入伤口内(侧孔不能外露出),用丝线固定一针,另一端接负压吸引合,持续吸引压力在0.8-lmmHg,同时静滴丹参注射液(上海产批号040552)1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每天一次,共三天,2-6天无分必物时拔除引流管,若拆线者小敷贴固定,直至愈合。
  
  2 结果
  
  对照组病人疗程5-18天,切口均于手术后10-20天愈合。实验组病人疗程为3-6天,切口愈合均于手术后8-13天。两组治疗方法中,病人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愈合时间如表1所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检验)两组治疗方法中均没因处理脂肪液化,而延长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切口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
  


  
  3 讨论
  
  3.1 诊断 目前对于切口液化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我们体会,本病多有以下临床表现,不难确诊:①切口脂肪液化多于术后3-7天发生,伤口或缝线孔有黄色渗液或按压伤口有较多黄色液溢出,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无异味。②切口愈合
  不良,皮下组织分离,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不伴红肿发热。③将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培养无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④过度肥胖病人早期诉切口疼痛,许后见缝线孔切割,流出淡黄色液体。
  3.2 病因 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在脂肪组织血供不良,在体型肥胖者表现更为明显[1-2]。分析本组病人经剖腹产后占绝大多数,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横切口剖宫产时,常以手法撕分较厚的皮下组织,动作有时粗暴,分离面大,血供受损。②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大块组织结扎止血。③缝合时没修剪血运差的脂肪组织,错位缝合或留死腔。④电刀使用不当。⑤缝线打结不当,过紧使皮下组织供血障碍,甚至脂肪皮肤切割伤,过松脂肪组织间留有间隙,渗液易积存。⑥并存糖尿病、高血压、贫血等疾病。
  3.3 预防 除了术中应注意动作轻柔,止血彻底保护伤口外。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能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①横切口剖宫产时,手法分离皮下组织时用力缓,分离面适当。②缝合皮下组织前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彻底止血,修剪血运差脂肪组织。③缝合皮下组织要全层,间距适当,不留死腔,缝线打结松紧适度。④若病人皮下组织过厚,据手术时间情况,估计有发生脂肪液化的可能时,先修剪去血运差脂肪组织,在皮下深层前鞘前面置管持续负压吸引24-48小时后拔管。⑤合理使用电刀,调整电刀强度以刚好能切割组织为最佳,尤其是肥胖病人,避免反复切割及盲目电凝止血脂肪组织。⑥对于老年病人伴糖尿病、
  高血压时,在围手术期调整控制好血糖及血压,需急诊手术时,要考虑到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可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⑦对于术后肥胖病人,早期换药时应注意观察切口情况,从上方向下适当挤压切口,一方面挤出渗液,减少脂肪液化发生,又能及早发现脂肪液化,有利于早期治疗。⑧适当重量的沙袋压迫伤口,减少死腔渗出,促进伤口愈合。
  3.4 治疗 切口脂肪液化的根本原因在脂肪组织血供不良,病变脂肪组织处于无菌性炎症水肿。传统的治疗方法,仅为一般换药处理,不能促进血运的恢复,所以疗程长,愈合慢病人痛苦大。笔者采用丹参治疗,众所周知丹参为活血化瘀的中药,具有改善全身循环及局部微循环的作用。减轻组织水肿、炎症、变性、坏死、减少线粒体损伤,加快病灶清除和组织修复作用[3]。配合持续负压管吸引,能及时吸走有害的脂肪液化及坏死组织,保持了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了有害物质所致周围脂肪组织的进一步液化、坏死、感染。临床观察显示,实验组伤口脂肪组织水肿消失快,脂肪液化的吸引量明显逐步减少、血运好,有利于伤口愈合。平均治疗时间不到4天,切口愈合平均10天,免除了过去常规撑开伤口引流所带给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瘢痕面积,缩短了治疗时间,得到病人的肯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马拜,叶尔江,郭永忠,等.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腹部外科,2004,17:347-348.
  [2] 杨军.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6例诊疗体会.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78-179.
  [3] 刘世清,顾家珍,陶海英,等.丹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07-02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发生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53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19例恢复良好,中残14例,重残8例,死亡12例。结论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23-02    【摘 要】目的 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术在COPD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6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治疗组在支气管肺泡灌洗前后的24h血气分析指标,7天后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33-01  【关键词】盲肠 浆膜下阑尾炎 手术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普外科急腹症,但盲肠浆膜下阑尾炎相对少见,尤其是异位者,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的困难[1]。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8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2例急性阑尾炎资料,其中盲肠浆膜下阑尾炎18例,占3.8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05-02    【摘 要】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经手术治疗和病检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18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主诉为疼痛52例,盆腔包块56例,不孕10例。术前明确诊断68例,误诊50例。保守性手术61例,半根治术41例,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34-01    【摘 要】恶性黑色素瘤(下简称恶黑),系来自黑色素细胞的APUD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皮肤,粘膜和淋巴结。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生常隐袭,组织学结构复杂多样,当肿瘤缺乏色素时易误诊。现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例恶黑,就其临床和病理特点作一讨论。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病理检查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09-02    【摘 要】目的 探讨经后路采用RF椎弓根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自2000年8月~2006年12月,56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经后路采用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平均18.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片,根据疗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28-02    【摘 要】目的 探讨MRI对输尿管间嵴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经膀胱镜检查证实为输尿管间峭肥厚的患者,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2例MRI表现为,膀胱三角区上缘两侧输尿管膀胱入口之间膀胱壁增厚并向膀胱腔内突出,T2WI序列信号比正常膀胱壁稍高,增强后与正常膀胱壁信号一致。位置不随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01-02    【摘 要】目的 探讨“桥”式缝合术在阴道后壁脱垂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3月采用自身阴道后壁组织做“桥”式缝合术修补阴道后壁脱垂38例作为观察组与传统经典术式方法修补阴道后壁脱垂3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7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40-01    【摘 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小剂量米非司酮25mg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及可接受性。方法 25例无保护性交或避孕措施失败后72小时内来院就诊的健康妇女,单次口服米非司酮25mg,服药后按时随访并观察药物副反应及下次月经情况,保证月经复潮前禁欲或采用避孕套避孕。结果 25例中有2例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44-01  【关键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本文报道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1]、克拉霉素四联短程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Hp阳性近期疗效。我院2005年至2007年经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15人,Hp阳性652人,Hp阳性占96.83%。完成正规治疗得到随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