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moz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严重问题,新课程改革把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新课标,并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文尝试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略作探讨,以期为语文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要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有效性意识。
  有效教学理念的树立,是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的前提,它为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有效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并强化正确的目标意识。语文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有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1.强化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目标设置得高、多,课堂上得不到落实,就占用课外时间,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负担重,效率低下。语文教学目标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显性目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隐性目标。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树立并强化正确的目标意识至关重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辨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
  (2)认真制定符合新课程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
  (3)促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强化时间最优化意识。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结构。对学生的生理测验表明,在每节课的45分钟时间里,学生大脑的兴奋呈曲线变化,课始15分钟内维持兴奋状态;15—25分钟的时间里,大脑处于疲劳波谷,注意力下降;25—40分钟的时间里,再度兴奋;40—50分钟的时间里,再度疲劳,注意力下降。根据学生心理的这种变化规律,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结构时,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的两个兴奋区间,也要注意克服学生的心理疲劳。在课堂教学的结构组织中,要注意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安排缓急张弛,以此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度,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疲劳,从而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2)增加有效教学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长时间练习之后会发生“高原现象”,即当练习达到一定的时间后,练习效果不再随练习时间增长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由于过长时间的练习,练习者的兴趣降低,影响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其次,要强化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语文有效教学行为,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所以强化语文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对促进语文有效教学、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做:
  1.创设情境。即教师为课程教学提供恰当的场景,然后再开始讲课,学生会学得更多。它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课程的框架,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新信息与以前所学的联系起来,在介绍新知识之前,确定学生已经拥有入门的知识。当教师有意设置情境时,学生取得的成绩会更大,记忆会更牢固。
  2.教学过程多样化。多样化地安排教学过程,是有效组织课堂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之一,是将多样化运用到课堂行为的每一个方面,包括非言语行为、教育方法、课堂组织、提问、评价方式、手势等,它对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精神有着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强的接受能力。语文教师可以从教学活动与材料上的变化、师生交流方式的变化这两方面,来实现组织教学过程的多样化。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认知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分析和探讨语文有效教学策略,对促进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有效教学是否能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教师对它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教师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对写作的定义告诉人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
期刊
近年来高考对作文文体的要求越来越明显,虽然在作文要求中提到不限文体,但却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写什么像什么,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所谓“四不像”,就是指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还不像说明文和抒情散文。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的主要是前三种,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一、目前现状及学习文体的意义  (一)目前现状。  学生方面:1.对文体认识不够,每次写作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能够凑够字数都很
期刊
在课堂上,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课前备课分明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形却相去甚远——有时是学生漫无边际的谈,远离了重点;有时是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消耗了时间;有时是有人心不在焉,闹出个小事件扰乱了你的教学思路……凡此种种,它几乎不可能让你称心如意。它似乎总以一种美丽且傲慢的姿态站立在你的面前,在那灯火阑珊处,或者与你的美好期望擦肩而过,或者与你的美妙设想激烈碰撞……它就是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李密在《陈情表》中说:“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那么,“洗马”为何职?教材给出的注释为:“官名,太子属官,掌管图书。”此注虽然不错,但过于简略。如果不弄清“洗马”的来历,尤其它在百官中的位置,就无法明白晋武帝为拉拢李密的处心积虑,也就无法理解作为“亡国贱俘”的李密对晋朝非能“陨首所能上报”的感恩戴德。  先来看一则笑话。  清代褚人获在其《坚瓠集》中记了这样一则故事:杨文懿公(守陈)以洗马乞假,行次
期刊
2010年9月,学校语文组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下面是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所做的调查的内容要点:  第一,几乎没读过名著。对于“你选择什么类型的课外书”这个问题,竟有高达81.8%的学生选择了杂志,而其它类型合起来也仅占18.2%。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喜好单一,阅读范围很窄,几乎没接触名著,只会选择一些通俗浅显的刊物。  第二,被动进行课外阅读。在学校图书馆主动借过书且认真阅读过的学生
期刊
《诗经》中的《氓》,叙述了一名女子从恋爱、结婚到失婚的生活经历。其中的女主人公大胆,有主见,自己选择配偶;她忠贞,勤劳,夙兴夜寐,操持家务;她刚烈,决绝,在丈夫变心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除了氓的变心之外,在这场婚姻中,导致悲剧产生的原因还有什么?  婚前的识人不清是首要原因。在恋爱伊始,氓便暴露了他暴躁、易怒的性格特征。婚前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婚后的“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在婚前和婚后
期刊
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以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的需求,教育的终极关怀是
期刊
课堂上,师生畅谈理想,学生说,我用信念把明天绘成一幅画;家庭中,父母关爱孩子,孩子说,长大后我给爸妈奉献一朵最鲜的花儿;社会生活中,朋友宴聚而坐,举杯吟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岁月如斯,它雕饰着你我的容颜,诗化着我们的记忆,让人裹满岁月的风尘欣然追寻。  驾着岁月的帆船,怀一颗崇尊之心,漫溯于历史的文河,整个身心被诗情与敬意染透。携手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春雷惊天,大气磅礴,喊出
期刊
笔者从各类语文教育刊物上收集了很多关于“问题教学”的文章,在各类教参、教辅刊物上也看了很多的问题教学设计。有疑答疑,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关键,这也正好诠释了“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中的“解惑”。组织有效亦或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有“解惑”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强烈欲望。  实行“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理顺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一,是学生的问题与学生真正有效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其二,是破解学生提
期刊
一、缘起  (1)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也越来越灵活丰富。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综合性设计异军突起,并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以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特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课前五分钟能力训练即是其中的一种,它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如雨后春笋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今年的高一学生接触的是新教材,又是教改后的第一批学生,因此,要借助课前五分钟的形式,激活语文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