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 动态生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上,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课前备课分明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情形却相去甚远——有时是学生漫无边际的谈,远离了重点;有时是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消耗了时间;有时是有人心不在焉,闹出个小事件扰乱了你的教学思路……凡此种种,它几乎不可能让你称心如意。它似乎总以一种美丽且傲慢的姿态站立在你的面前,在那灯火阑珊处,或者与你的美好期望擦肩而过,或者与你的美妙设想激烈碰撞……它就是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何谓预设?语文课堂应该怎样预设呢?
  第一,进行紧扣文本的预设。让设计层层地触及文本的实质内涵,扎实而精彩的教学都是建立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之上的。课堂生成固然重要,但精彩的生成离不开教师巧妙的组织和有效的引导。如果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把握,预设不充分,势必导致教学缺乏整体设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教得碎而浅,学得散而浮。教师只有吃透文本的主旨,并以此为教学的情感主线设计各环节,才能让文本的内涵在教学中层层渗透,步步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形散神聚,精心的预设和恰当的生成结合,形成围绕文本主旨之“魂”而展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持续发展的系统过程。
  第二,进行多元化的预设。多元化的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为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学必须进行多元化的预设,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把自己、学生、文本和情境等诸多因素融为一体,从而将课堂有条不紊地引向精彩。这一切都要求教师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第三,进行动态的预设。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只有动态的预设,对教材更深入的理解,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的把握,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而动态的预设并不是说,只是简单地备课、仔细地想好教法就行了。因为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复杂性与差异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到课堂的每一次脉动,灵活地捕捉和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同时,课堂预设要有留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真正做到关注学生鲜活的生命个性。这样的预设才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动态预设,才是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也给教师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
  教师依据教学参考资料和教科书,预设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要预设一些关键的环节。
  首先,预设学生情况。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上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把握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便于制订相应的措施。
  其次,要预设课堂留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的预设要通过“删繁就简”,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
  再次,要预设整个环节的动情点。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但是仅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语文教育是情感恣肆的海洋,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渲染为先导,对人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并以精心的设计碰撞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人生体验,激动、深情、悠远是他们的共振。
  由此可见,预设是语文教学的必要前提,是活水之源,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愿每位教师都能握好这把金钥匙,让语文课闪亮起来。
其他文献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中学教材中文言文占了教材内容30%左右,考卷上文言文也以题型、难度、比例的基本定型而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就教学现状看,学生怕学、厌学,主要原因是学起来“枯燥乏味”,记起来“浩如烟海”,考起来“得分可怜”。教师教起来“放不开”,“放不下”,教法僵化,程式固定,目标单一,师生互动差,学生求知欲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正如语文教育家钱梦龙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
期刊
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日益重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新教材文言文数量增多了、难度加大了。但文言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不容乐观,因此,就需要教师探索出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步骤,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文言文课堂教学步骤不妨做出以下的尝试,分
期刊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记述散文,寥寥几句人物对话,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烛之武以民族大义为重,舍弃个人私怨,危机关头,扶大厦于将倾,救百姓免受涂炭。他不仅是一位顾全大局的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雄辩家,他以其出色的口才,高超的论辩艺术,改写了历史,被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功用是巨大的。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说:“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
期刊
上海市浦东新区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博士主持研究了“高中语文质量目标研究”的课题,一时引起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探讨热情。这一课题重在探讨解决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的问题。  通过认真研读程老师主持的课题及研究成果,汲取富有建设性的营养乳汁,参照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并把这种精神推行到教学实践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思考和
期刊
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今天,面对知识的激增,教师如果光知道将条条框框抄给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知其所以然”,就更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师生均是主体,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的真实的生活经历。如何引导学生融入课堂,享受课堂,就要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双向交流。新形势下的语文课堂,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新的课标要求转变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来自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将知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线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各种高效便捷的教学资源与模式。灵活利用影音资源,无论是古诗词配乐朗诵,流行歌曲欣赏,还是影视作品观赏,都能有效地辅助于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影音语文教学辅助作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施在校园的普及以及影音文化的发展,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影音资源,而影音资源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效地
期刊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老师这样来阐释他的教育心灵,读了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一种无声的震撼在内心掀起波澜,让人感到一种不曾有过的空灵和充实。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感觉自己所做的很多工作是那么的不足和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对写作的定义告诉人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
期刊
近年来高考对作文文体的要求越来越明显,虽然在作文要求中提到不限文体,但却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写什么像什么,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所谓“四不像”,就是指既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还不像说明文和抒情散文。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的主要是前三种,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一、目前现状及学习文体的意义  (一)目前现状。  学生方面:1.对文体认识不够,每次写作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能够凑够字数都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