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名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的发展。针对目前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运行策略来提升名师升工作室的实效。除了规范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准入机制,吸收不同层次的工作室成员,还要建立有效的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的绩效评估,严把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名师工作室 共同体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2-0007-02
当前,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内很多地方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工作室顺应了知识及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并充分发挥了区域性名师所积聚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这为名师自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科研、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提供了现实平台。然而,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仍缺少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作策略。
1.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
(1)名师工作室在组建过程中共同体成员选拔的困境
名师工作室的光环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讲都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吸引力,能够融入专业性的发展团体,也是中小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内的必然诉求。然而在工作室实际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成员是所在学校推荐上去的,只有少数是自愿报名后获批参加的,甚至还有部分是通过人际关系加入的。很显然,各地在组建名师工作室时对主持人的选拔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但对成员的选拔设定较少,甚至把选拔的权力下放给了主持人。当然学校推荐的大多数成员是校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具有成长意愿的教师,但那些仅仅主观上具有参加意愿的普通教师则很可能被排除在外。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来源,也影响到名师工作室组建后的运行效率。
(2)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过程的困境
一方面,统筹工作室成员之间的时间是最直观的问题。开展系列活动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主要途径。然而,名师工作室成员因隶属不同的学校,在活动开展的时间选择上会产生与个人单位工作安排上的冲突。这使得名师工作室所开展的活动缺乏规律性,成员接收信息的非连续性也往往容易降低名师工作室的效果。另一方面,工作室因自身条件限制,所开展的活动要么过于常规而略显单调;要么花样太多,造成形式大于面容的尴尬局面。传统而言,名师工作室常开展的活动有“专家讲座”、“观摩学习”、“听课评课”、“阅读反思”、“主题论坛”等等。这些活动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缺少规律性的统筹和有力度的监管和落实,它们就成为成员们口中所谓的“讲时很重要,做时很次要的”的“鸡肋”。较之于传统的网络社交平台,时下流行的无疑是新媒体交流方式,但网络教研的时效性目前尚有待考证。
(3)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成员对预期效果的困境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中大多数是地区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良好,他们期望通过参加名师工作室提升专发展水平意愿强烈。但在实际的走访和调查中发现,由于工室活动开展及运行机制等不完善因素,使得工作成员专业发展的强烈意愿与现实预期效果之间产生了“残差”。名师工作室只有充分尊重这些共同体“共同的理想和集体责任”,才能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名师工作室更应完善自身运行机制,进一步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2.名師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尽管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尚面临颇多不完善之处,但其建设的意义毫无疑问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发展的理想载体。它将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团队问题,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使得教师群体在协作中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和解决个人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是服务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深入基础教育研究的有效平台,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的知识融合。再则,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工作室能够将多元化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使得拥有不同学科背景和教龄的教师植根于教学实际,为着共同的目标,围绕课堂与教学改革开展研究,在平等的同伴互助与民主的学术氛围中,使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1)规范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准入机制,吸收不同层次的工作室成员。
目前,如何选拔名师工作室成员,不同地区的选拔标准不尽相同,但采取的选拔措施则大同小异。多数名师工作室“同质化”招收现象突出,往往以主持人的学科背景为招收前提,造成工作室成员区域狭窄、学科单一,难以顾及教师专业发展
的个体化差异。因此,名师工作室应基于“多元发展理论”,使
招收过程能形成其成员的“异质化”,尽可能做到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区域学校教师的准入。张聪和韩爽在其研究中指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空间不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理论、彰显特色,
而在于能否完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就需要规范名师工作室的准入机制,让更多有需求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分享名师工作室的成果,从而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功能,而这也正是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共同体的本质所在。
(2)建立有效的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室活动的实效性
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就无法保障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转。因此,首先要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定位。工作室对研修人员的定位应是:理论探索的学习者,行动研究的实践者,课题研究的带动者,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其次,要聚焦课堂,探讨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内容就是聚焦课堂和研究课堂,深入研究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再则,要努力搭建互动平台,积极带动示范,有效展示推广。工作室既是一个学习研究的平台,更是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一是分享学习成果,二是分享教学成果,三是分享课题研究成果。最后,要积极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工作室要始终坚持课题带动策略,紧紧围绕重点课题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3)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的绩效评估,严把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部分研修人员提炼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把平时积累的经验提炼为某种教学模式,并根据个人比较稳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打造成为个人的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最终达成在区域推广的目的,为培养未来的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目的的达成需要引入绩效评估,开展相关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方面,应密切关注成员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性成长;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校教师所处的学校文化和专业成长氛围等客观因素,从而在过程与终结的双重评价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汉文,程可拉.论专业学习共同体〔J〕.教育评论,2008,(5):66.
[2]胡继飞.中小学名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基础教育,2012,(4):49.
[3]米广清.名师工作室效能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3,(7):81.
[4]张 聪,韩 爽.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17): 24.
名师工作室 共同体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2-0007-02
当前,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内很多地方根据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工作室顺应了知识及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并充分发挥了区域性名师所积聚的资源优势。一方面,这为名师自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科研、教学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提供了现实平台。然而,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在组织建设、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仍缺少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作策略。
1.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
(1)名师工作室在组建过程中共同体成员选拔的困境
名师工作室的光环对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讲都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吸引力,能够融入专业性的发展团体,也是中小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内的必然诉求。然而在工作室实际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成员是所在学校推荐上去的,只有少数是自愿报名后获批参加的,甚至还有部分是通过人际关系加入的。很显然,各地在组建名师工作室时对主持人的选拔进行了严格的限定,但对成员的选拔设定较少,甚至把选拔的权力下放给了主持人。当然学校推荐的大多数成员是校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具有成长意愿的教师,但那些仅仅主观上具有参加意愿的普通教师则很可能被排除在外。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来源,也影响到名师工作室组建后的运行效率。
(2)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过程的困境
一方面,统筹工作室成员之间的时间是最直观的问题。开展系列活动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主要途径。然而,名师工作室成员因隶属不同的学校,在活动开展的时间选择上会产生与个人单位工作安排上的冲突。这使得名师工作室所开展的活动缺乏规律性,成员接收信息的非连续性也往往容易降低名师工作室的效果。另一方面,工作室因自身条件限制,所开展的活动要么过于常规而略显单调;要么花样太多,造成形式大于面容的尴尬局面。传统而言,名师工作室常开展的活动有“专家讲座”、“观摩学习”、“听课评课”、“阅读反思”、“主题论坛”等等。这些活动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缺少规律性的统筹和有力度的监管和落实,它们就成为成员们口中所谓的“讲时很重要,做时很次要的”的“鸡肋”。较之于传统的网络社交平台,时下流行的无疑是新媒体交流方式,但网络教研的时效性目前尚有待考证。
(3)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成员对预期效果的困境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中大多数是地区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良好,他们期望通过参加名师工作室提升专发展水平意愿强烈。但在实际的走访和调查中发现,由于工室活动开展及运行机制等不完善因素,使得工作成员专业发展的强烈意愿与现实预期效果之间产生了“残差”。名师工作室只有充分尊重这些共同体“共同的理想和集体责任”,才能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名师工作室更应完善自身运行机制,进一步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2.名師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尽管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尚面临颇多不完善之处,但其建设的意义毫无疑问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发展的理想载体。它将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团队问题,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智慧,使得教师群体在协作中分享知识、交流思想和解决个人的困难。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是服务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名师工作室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一个深入基础教育研究的有效平台,有利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的知识融合。再则,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工作室能够将多元化的教师聚集在一起,使得拥有不同学科背景和教龄的教师植根于教学实际,为着共同的目标,围绕课堂与教学改革开展研究,在平等的同伴互助与民主的学术氛围中,使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1)规范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准入机制,吸收不同层次的工作室成员。
目前,如何选拔名师工作室成员,不同地区的选拔标准不尽相同,但采取的选拔措施则大同小异。多数名师工作室“同质化”招收现象突出,往往以主持人的学科背景为招收前提,造成工作室成员区域狭窄、学科单一,难以顾及教师专业发展
的个体化差异。因此,名师工作室应基于“多元发展理论”,使
招收过程能形成其成员的“异质化”,尽可能做到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区域学校教师的准入。张聪和韩爽在其研究中指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空间不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理论、彰显特色,
而在于能否完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就需要规范名师工作室的准入机制,让更多有需求加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分享名师工作室的成果,从而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功能,而这也正是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共同体的本质所在。
(2)建立有效的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确保工作室活动的实效性
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就无法保障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转。因此,首先要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定位。工作室对研修人员的定位应是:理论探索的学习者,行动研究的实践者,课题研究的带动者,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其次,要聚焦课堂,探讨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内容就是聚焦课堂和研究课堂,深入研究有效的学习方式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再则,要努力搭建互动平台,积极带动示范,有效展示推广。工作室既是一个学习研究的平台,更是一个分享交流的平台。一是分享学习成果,二是分享教学成果,三是分享课题研究成果。最后,要积极开展各级课题研究,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工作室要始终坚持课题带动策略,紧紧围绕重点课题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3)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的绩效评估,严把考核,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部分研修人员提炼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把平时积累的经验提炼为某种教学模式,并根据个人比较稳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打造成为个人的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最终达成在区域推广的目的,为培养未来的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目的的达成需要引入绩效评估,开展相关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一方面,应密切关注成员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过程性成长;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校教师所处的学校文化和专业成长氛围等客观因素,从而在过程与终结的双重评价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汉文,程可拉.论专业学习共同体〔J〕.教育评论,2008,(5):66.
[2]胡继飞.中小学名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基础教育,2012,(4):49.
[3]米广清.名师工作室效能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3,(7):81.
[4]张 聪,韩 爽.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17):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