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问题 推动高效数学学习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脉络,是推动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领悟数学知识的依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索和尝试,从而让学生获得数学本质上的提升。与此同时,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语言、提问的广度和密度等要素,让学生在问题的推动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一、提升问题质量,推动数学学习
  好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地时,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当学生初步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时,问题可以推动学生的深入探究,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学习过程时,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质疑和反思。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适合的问题,以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1.寻找切合学生疑问的问题。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重要的学习起源,很多数学探索和尝试都源于问题,但很多时候,学生限于眼界和能力,提出的问题不能切中要点,有隔靴搔痒之嫌。有的时候学生提出一些不相干的问题,或者是指向不精准的问题,反而会冲淡课堂中的数学味。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情,找到切合学生困惑的问题,用问题来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有这样一道练习:“体育教师统计了五年级1班学生喜欢不同运动的人数,喜欢篮球的男生有18人,女生有6人,喜欢羽毛球的男生有12人,女生有15人,喜欢跳绳的男生有9人,女生有20人,那么五年级1班的人数至少是多少?”有的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时出现了偏差,在他们的认识中,“五年级1班的人数至少是多少”就是将统计的三种不同数据下男生和女生的总和算出来,比一比哪个数据最大,其实这样的思路是不正确的。根据学生认识中的这个问题,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理解这里的‘至少’?在统计了喜欢不同运动的男生和女生人数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全班的男生和女生至少各有多少人?”在这样的问题推动下,一些学生逐渐明白了要解决题中的问题,需要找到男生和女生至少是多少,也就是要将以上数据中男生和女生分开看,找到人数最多的项目。当然从理解这个问题而言,这里统计的人数也不一定就是五年级1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因为还存在有的男生或者女生不喜欢这种运动的情况,所以题目中用了“至少”二字是合理的。在这样的问题推动下,学生有了明确的思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解决了问题。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指向了学生的困惑中心,因为学生在之前的审题中没有明晰“至少”二字的含義,他们只是从单项运动中男女生人数之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教师因为把握住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所以提出的问题切中了要点,引发了学生的理解,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2.寻找推动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数学教学旨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多元的,不能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或技能为终极目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呈现合适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更好地领悟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一课时,我营造了一个分一盒巧克力的情境:“爸爸出差回来,给小明和两个表弟带回来一大盒巧克力,他们弟兄三人要怎么分才公平?”在学生提出需要平均分之后,我画出了一个圆表示一盒巧克力,然后平均分成三份,涂色表示出小明分得的部分,并提问学生:“看到了这幅图,你想到了怎样一个数?”在学生回答“三分之一”之后,我继续引导学生的学习,从猜想这盒巧克力可能是几块出发,引导学生在圆圈中补出小圆圈表示巧克力,并算出每一种猜测下小明分得巧克力的块数。在这两个环节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原来小明分得的巧克力用分数表示,现在小明分得的巧克力用整数表示,这是什么原因?”从这个问题出发,学生进行了对比,并经过充分的交流,最终得出结论:在不知道巧克力数量的时候,将一盒巧克力平均分成三份,所以用分数表示小明分得的部分;而知道巧克力的数量之后,就是将整数平均分成三份,得到的还是整数。前一个分数表示的小明分得的部分是一盒巧克力的多少,后面的整数表示三分之一盒巧克力是多少块。在学生形成了这样的认识之后,他们对于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现出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
  在这个案例的教学中,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这里的分数不是用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是用来表示小明分得的巧克力与这盒巧克力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发现让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推动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
  二、注重提问方式,激发问题效果
  除了问题的质量之外,教师提问题的时机、方式、处理办法等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提问方式等细节,真正激发问题的功效,让学生课堂学习更有效率。
  1.面向全体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不宜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这样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在自己的能力范畴内对问题作出解释,如此,在之后的交流中,学生才能立足于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别人提出的看法进行对照,并在此过程中有所感悟,逐步接近问题的真相。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升提问的广度,给更多学生表达的机会,不要因为一个学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就直接跨越问题,也不要因为一个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就立即来否定,然后讲解问题,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说说具体思考的过程,给之后的交流研讨做好铺垫。
  2.留给学生候答时间。有的教师非常珍惜课堂上的时间,在提问时经常是问题一提出来就请学生发言,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就立即跳过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紧接着提问别的学生。这样的做法并不妥当,因为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时间去思考、推敲,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候答时间,有的学生反应不出来,还有的学生只能是听别人回答,人云亦云,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难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所以,为了让问题更有针对性,让问题能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提问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之后,再邀请学生回答。
  3.给予中肯准确的评价。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准确中肯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一定是真实的。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质疑学生,指出学生思考问题中的错误所在。如果学生的思考获得了教师的认可,教师给予了表扬之后,可以提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愉悦。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教师及时指出,他们也能引以为戒,在下一次回答问题时避免类似的错误,这样针对问题的反馈就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问题的教学功效。
  总之,数学课堂学习离不开问题,高效的课堂学习需要高效的数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来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用问题推动学生的数学探索和数学领悟,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吴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寄宿制小学读书,寄宿制背景下的小学生逐渐表现出一些心理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体诉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小明是一所寄宿制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某个周末,他在家里的表现很正常,玩得也开心,还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周一到校后,刚上第一节课不一会儿,小明就觉着头晕心慌、胃难受。老师通知家长将其接回家里,到村医务室就诊,医生检查无相对应的体征,给予简单处理后随即好转,接着休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积累的关键。然而从目前实际来讲,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阅读速度慢、无法理解课文含义等等。这些困难的存在,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便需要对学生阅读困难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困难成因解析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小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原因有
期刊
跳绳是一项耗能大却有益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肌肉生长发育的有氧运动。不仅如此,跳绳同样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并提出跳绳教学的相关策略,意在让学生舞动长绳,跳出精彩。  一、构建趣味情境,激发跳绳兴趣  无论教学何种科目,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跳绳教学同样如此。由于小学生较喜欢新鲜的事物,不喜欢受约束,单一、重复性强的体
期刊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又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探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对新理念下小学中段(3~4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具体探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学生特点和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  小学中段的学生,其生理年龄大
期刊
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训练是最重要的内容。群文阅读是近年来改革力度最大、改革成果最丰富的一项理论,它将课堂教学由单篇向多篇进行了颠覆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过程。通过立足文本,关注方法渗透,关注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自我实现,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實。  一、群文阅读概述  1.概念  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多篇文章一起阅读。在语文教学范畴中,群文阅读是以一个
期刊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表现手段。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工具,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相较于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更加突出的个性、更加突出的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人在学习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进而获得知识与经验,其中眼睛和耳朵所对应的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感官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占比至少在90%以
期刊
五年级是小学的高年级阶段,经过小学前几年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素养。对于数学课程来说,五年级学生表现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学习兴趣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较高,而有的学生学习兴趣偏低。兴趣的高低差异,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构建,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发挥自身的学习动能。  一、影响学
期刊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支持各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活动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趋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研究,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结合的途径,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进步。  一、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教学作用分析  信息技术,主要指采集、分析、处理、管理和展示信息的各项技术的总和,在计算机领域是非常关键的基础
期刊
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它具有化抽象为具象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简化数学问题,可以达到优化学习过程、轻松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数学思维,让数学学习更加深入高效,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学校教育的投入,许多学校都已配备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用具,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用具也越来越齐全。这些教学用具为数学课堂教学提
期刊
“具身学习”强调身心和环境的融合,师生是认知的主体,它将课程知识还原成一个个情境活动。具身认知对“身体参与认知”的强调,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如今的教学活动,将我们平时忽视的身体参与纳入教学设计的框架中,而数学剧场正是我们改变观念的途径。在数学剧场的课堂中,教师“释放”学生的身体,以发展整体认知为目的,使学习最终指向完整的人的发展。数学剧场不是带着学生将数学绘本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也不是为了锻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