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知识积累的关键。然而从目前实际来讲,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阅读速度慢、无法理解课文含义等等。这些困难的存在,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语文教师,便需要对学生阅读困难的具体原因展开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困难成因解析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小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并不是某一单方面原因导致的。具体说来,造成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兴趣,阅读参与较为被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兴趣高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不高,在阅读中较为被动。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听教师的讲解,没有切实参与进来,被动地阅读,自然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这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也容易出现走神、不认真等问题,并没有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活动来进行阅读,这样便会造成阅读困难。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阅读的基础,要想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问题,就需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阅读当中。
2.学生自身积累不足,阅读经验薄弱
阅读,需要经验的支撑。从教学来讲,阅读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陌生字词、理解课文含义、背诵课文中的一些段落或是全文。其中,理解课文含義,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讲,要理解课文含义并不容易,难以理解课文主旨,这也是学生阅读困难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主旨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是难以发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足,阅读经验薄弱,没有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没有章法,抓不住重点,这样就会产生阅读困难的问题。所以,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经验,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学生阅读困难
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生的阅读效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问题。比如,针对一篇介绍某物体的说明文,如果教师仅局限于单纯的口头讲解描述,学生就很难对课文说明的物体产生直观认识。因为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课文描述的物体,可能根本没有形象上的认知,单纯的理论教学,便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导致阅读困难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合理的手段指导学生阅读。
4.课堂互动不足,造成学生理解不深
阅读并不是个体化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来讲,在学生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良好的互动是辅助学生阅读的有效手段。通过互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换彼此之间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的互动不足,大部分都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讲解或是学生的个体化阅读,课堂上的互动偏少。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阅读互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强学生阅读效果的教学对策
对于小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相关原因,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阅读教学,消除学生阅读困难的短板,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设置趣味阅读,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趣味阅读来转化学生的阅读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准备一些趣味素材,比如一些笑话或是有趣的视频,并在其中设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对这些趣味素材展开阅读,思考其中的问题。通过有趣的素材引入阅读,这样可以在教学前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课堂阅读环节,也要尽量使用一些趣味化的方法,最好能够拓展一些课外的趣味素材,和课文进行对比教学,增强课堂阅读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最后,要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活动,选择生活中的素材,灵活构建开放式课外阅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阅读技巧讲解,强化学生积累
对于学生阅读经验积累薄弱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技巧的讲解,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技巧来开展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果。首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通过图示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在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课文梗概框架,概括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自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便可以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其次,贯彻文本细读理念。文本细读是通过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涵。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段落出发,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的关键字、词、句,然后再逐步扩展到整篇课文。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并在阅读中实践运用。
3.结合课文实际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从小学语文课文编排来讲,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课文,包括古诗、寓言、说明文、记叙文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适用的方法其实并不一样。然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是采取同样的方法教学,这样也会导致学生阅读出现困难。所以,教师要结合课文实际,从课文特点出发,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对于说明文,其一般是介绍具体的物体,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对于记叙文,其一般有很强的故事性,涉及多个人物角色,且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构建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古诗、寓言等类型的课文,也需要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4.加强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互动
小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互动可以强化阅读效果,对课文形成更深的理解。比如,上文提到的角色表演,其实就是一种互动,学生在演绎故事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实现了交互。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划分为多人小组,教师设计小组阅读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在小组内实现互动。此外,还可以构建主题辩论活动。对于一篇课文,其一般都有表达的主旨思想。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主旨思想,设立正反两个相对的观点,让学生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思维产生碰撞交流,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学生出现阅读困难,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而背后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金山镇常平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困难成因解析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小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并不是某一单方面原因导致的。具体说来,造成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兴趣,阅读参与较为被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兴趣高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不高,在阅读中较为被动。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这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听教师的讲解,没有切实参与进来,被动地阅读,自然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在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这部分兴趣不高的学生,也容易出现走神、不认真等问题,并没有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活动来进行阅读,这样便会造成阅读困难。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阅读的基础,要想解决学生阅读困难的问题,就需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参与到阅读当中。
2.学生自身积累不足,阅读经验薄弱
阅读,需要经验的支撑。从教学来讲,阅读往往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陌生字词、理解课文含义、背诵课文中的一些段落或是全文。其中,理解课文含義,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讲,要理解课文含义并不容易,难以理解课文主旨,这也是学生阅读困难的一个主要问题。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主旨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是难以发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足,阅读经验薄弱,没有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在阅读的时候没有章法,抓不住重点,这样就会产生阅读困难的问题。所以,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经验,是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教学方法不合理导致学生阅读困难
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生的阅读效果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问题。比如,针对一篇介绍某物体的说明文,如果教师仅局限于单纯的口头讲解描述,学生就很难对课文说明的物体产生直观认识。因为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课文描述的物体,可能根本没有形象上的认知,单纯的理论教学,便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从而导致阅读困难的问题。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就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合理的手段指导学生阅读。
4.课堂互动不足,造成学生理解不深
阅读并不是个体化的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来讲,在学生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良好的互动是辅助学生阅读的有效手段。通过互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换彼此之间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理解。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上的互动不足,大部分都局限于教师的单方面讲解或是学生的个体化阅读,课堂上的互动偏少。所以,语文教师要注意阅读互动,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强学生阅读效果的教学对策
对于小学生出现阅读困难的相关原因,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优化阅读教学,消除学生阅读困难的短板,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设置趣味阅读,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师要通过趣味阅读来转化学生的阅读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准备一些趣味素材,比如一些笑话或是有趣的视频,并在其中设置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对这些趣味素材展开阅读,思考其中的问题。通过有趣的素材引入阅读,这样可以在教学前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课堂阅读环节,也要尽量使用一些趣味化的方法,最好能够拓展一些课外的趣味素材,和课文进行对比教学,增强课堂阅读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最后,要拓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课外阅读活动,选择生活中的素材,灵活构建开放式课外阅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阅读技巧讲解,强化学生积累
对于学生阅读经验积累薄弱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阅读技巧的讲解,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技巧来开展阅读,以此提高阅读效果。首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通过图示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在阅读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课文梗概框架,概括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自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便可以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其次,贯彻文本细读理念。文本细读是通过把握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涵。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段落出发,引导学生找出这一段的关键字、词、句,然后再逐步扩展到整篇课文。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并在阅读中实践运用。
3.结合课文实际优化阅读教学方法
从小学语文课文编排来讲,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课文,包括古诗、寓言、说明文、记叙文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适用的方法其实并不一样。然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是采取同样的方法教学,这样也会导致学生阅读出现困难。所以,教师要结合课文实际,从课文特点出发,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对于说明文,其一般是介绍具体的物体,那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对于记叙文,其一般有很强的故事性,涉及多个人物角色,且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构建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感受其中的人物形象。对于古诗、寓言等类型的课文,也需要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4.加强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互动
小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互动可以强化阅读效果,对课文形成更深的理解。比如,上文提到的角色表演,其实就是一种互动,学生在演绎故事情境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实现了交互。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划分为多人小组,教师设计小组阅读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在小组内实现互动。此外,还可以构建主题辩论活动。对于一篇课文,其一般都有表达的主旨思想。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主旨思想,设立正反两个相对的观点,让学生阅读课文,选择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思维产生碰撞交流,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学生出现阅读困难,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而背后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金山镇常平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