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化学反应原理问题解决路径的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模块在高中化学整体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同时由于其知识的复杂性以及相对的难度也成为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一项困难模块。为了提升学生整体的化学探究水平与反应原理问题的解题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化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原理问题展开探究,综合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应原理;解决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112-2
  想要提升学生在反应原理问题方方面的解题效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针对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内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与计划。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明确化学反应原理问题的考查侧重点,然后应用针对性的探究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彼此来锻炼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解题效率与水平。
  一、学生利用对比模式展开对化学反应原理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在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原理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对反应原理进行重点解决与探究。首先可以应用对比模式展开化学反应原理问题的预先思考,将某些具有联系或相似特征的知识原理进行整合,然后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比较,进而探究出不同知识原理的那个本质特征。这项学习探究方式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或原理而制定的,通过这种对比探究模式学生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原理与概念间的潜在区别,进行深入的反应原理学习探究。比如在学习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条件的教学内容时,其中浓度和压强这两项条件的规律比较容易混淆,学生就可以积极利用对比的方式探究这种易混淆的化学反应原理问题。在此项探究任务中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是由于改变压强这项实验條件,最终的实质和改变浓度这项条件的效果一致。所以学生会对于改变压强或浓度这两者的区别产生混淆,不利于解题探究。这时学生根据对比模式的探究原理将两项条件探究放到一起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改变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首先对于改变浓度,实质上是改变某一种化学成分的固定浓度,在反应中只有此成分浓度会增大或者减小。而改变压强这项条件主要是通过改变体积来进行的,体积的改变会对反应中各种物质组成部分的浓度带来影响,而这又与单一的浓度变化有相对明显的不同。所以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学生能够明确这两项条件的内在区别,这种对比探究方式的运用对学生自身的解题有着一定的帮助,比如在学习之后的电离平衡或者水解平衡等化学反应原理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对比策略来展开解题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针对性的概念区分,以此来深化自身对于反应原理问题的解题技巧,综合性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二、学生使用假设逆推方法进行推理逻辑思维训练
  假设逆推策略是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一项问题探究策略,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知条件较少的反应原理问题,学生可以采用这种假设逆推方式来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这项策略的主要方式是从化学反应问题的终点或者目标作为探究的开始,然后将其中的一种化学反应情况作为已知条件来进行逆向推理。这种假设逆推教学策略多应用于电离水解平衡的化学反应原理问题中,下面引入一道具体问题来做为实际案例。比如将x摩尔每升的醋酸和y摩尔每升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等体积混合,混合后的溶液PH等于7,第一道题是探究x与y之间的大小关系;第二道题是探究比较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大小。根据这样的反应原理题目设置,学生可以利用假设逆推策略来进行逻辑性分析。首先在题目中存在一定的已知信息,比如溶液的PH值等于7代表混合后溶液为中性。这时学生假设醋酸的浓度x等于氢氧化钠的浓度y,等体积混合后溶质成分为醋酸钠呈现碱性,但是这却与已知信息PH等于7不相符合,所以由此得出醋酸的浓度应当比假设的大,最后得出解答x大于y。这样学生就根据反下逆推原理解决了第一项问题,这时学生依旧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第二项问题的推论。首先可以假设在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等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由这样的假设可以得出醋酸浓度远大于氢氧化钠浓度。而在它们进行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成分中却含有大量剩余的醋酸和醋酸钠,并且出生浓度远大于醋酸钠的浓度,这样的推论结果显示溶液呈现酸性,并且与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溶液呈现中性不相符,所以在学生的推论中应当降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换句话说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没有学生假设的那样高,由此得出第二个问题的结论,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是小于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这样,学生通过利用假设逆推的探究方式对这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学会利用已知的条件对未知的条件展开推理,从而准确解析反应原理问题。
  三、学生利用识别探究模式进行综合性的问题解决与技巧深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中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类型的化学反应原理问题,学生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与解决,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化自身对反应原理问题的处理效率。根据这样的要求,学生可以采用模式识别策略来展开化学探究,通过模式识别方式来对不同类型的复杂反应原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模式识别策略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题目中的相关问题与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利用所学到的模式解决策略进行问题的匹配,再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解决。通俗来讲也就是学生在解决反应原理问题是要深入了解反应原理的考查重点以及问题结构,通过所学知识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针对性解决。学生在进行模式识别探究时要加强对反应原理的出题意图的深刻理解与领悟,然后构建问题的原型,认知题目的内在特征,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引入一项具体的习题案例展开探究,比如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化学反应“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产生三氧化硫”达到化学平衡时,二氧化硫、氧气及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摩尔、2摩尔和4摩尔,并且这时的容积体积为一升。而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混合物中三种物质的量进行改变,一是都减半,二是都加倍,三是增加1摩尔,四是减少1摩尔。提出的化学反应原理问题学生需要探讨这四种情况下平衡移动的方向。
  根据这四种不同的情况学生可以利用中介过渡策略展开综合性探究。这种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将化学反应中一些中间媒介或者中间状态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人为建立起一种中间状态,然后将化学反应的初始状态以及最终状态与建立的中间状态进行比较,以此来准确找出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之间的化学关系。首先对于前两项条件的分析,物质的量加倍,体积也加倍,浓度比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在分析后两项条件中,学生要着重加强对于中介过渡探究方式的应用。比如针对第三个条件,在原平衡基础上首先可以增加1摩尔的二氧化硫,0.5摩尔的氧气以及1摩尔的三氧化硫,这种方式为人为设定的中间状态。而此时的结果与前两项条件结果相同,化学反应的平衡不移动。这时再增加0.5摩尔的氧气,平衡会向右移动,所以在第三项条件下最终平衡会向右移。同样的道理可以在第四项条件下首先假设中间状态,先减少1摩尔的二氧化硫,0.5摩尔的氧气及1摩尔三氧化硫,这时平衡不移动。此时减少0.5摩尔的氧气,会出现平衡左移的情况,所以第四项条件下最终化学平衡会向左移。
  四、总结
  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对于反应原理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化学反应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引导,引导学生应用多元化的探究方法来对反应原理问题展开有效的分析与解决。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综合性训练,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苟燕.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5.
  [2]杨路平.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情境教学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2.
  [3]陆家超.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实验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拼音是学习汉字的“拐杖”。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识记这些拼音字母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想出拼音妙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汉语拼音;趣味;寓教于樂  中图分类号:G62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9-056-1  拼音是学习汉字的“拐杖”,但是抽象的字母对于学生来说难
摘要: 在各年级数学教学中,总会有一批数学能力很强的尖子生,他们不仅有良好的数学思维,且有着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需根据其特点实施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断优化其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其数学综合素养。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尖子生的培养进行思考,以期对提高尖子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所增益。  关键词: 高中数学尖子生;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构建新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指导思想,创建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在内的量化和质化(即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案,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评价者等课堂教学参与者之间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的良好平台。为此,笔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重构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评价体系;校本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它从形的直观和数的严谨两方面思考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是数学的规律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数形结合;几何意义;应用;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星,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行。大、中、小等各个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积极渗透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其成长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肩负起的责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构建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意义及策略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新知的欲望,并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地理;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物理学史中包含了各种物理知识以及物理现象,将物理学史融入到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完善,让学生对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定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物理精神。因此,本文解读了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究了有效融合的相关注意事项。旨在通过物理学史的融合,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对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物理
摘要: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被合理渗透在高中阅读教学中,以便增强高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而要将传统文化贯穿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就需要教师应用以下策略。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内容,引入更多资源;立足课文题材,拓展课外阅读;立足单元主题,设计实践活动;立足能力培养,布置长期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包含学生情感表达的培养,语句运用的锤炼以及写作基本常识的教授。写作是具有灵感性,开放性与灵活性的训练,对于初中年龄段的学生起到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写作好的学生通常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熟练的写作技巧,在性格上比较细腻,对周边事物的观察也细致入微。本文就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思考,对优化写作途径提出了联系生活,体现真实性;运用技巧,展现完整性;依托阅读,激发想象力的浅薄见解。  关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而受到教学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很难完成大量的教授、训练和巩固工作,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中又会失去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选择丰富而高效的学习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本文以译林版5A Unit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第一课时为例,结合案例探索了在英语课堂中用丰富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多维能力。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