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抱团威吓“插班生”难如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4日至5日,七国集团(G7)在布鲁塞尔召开首脑会议,可谓“遍插茱萸少一国”。17年前,俄罗斯作为“插班生”加入了G7这一西方工业国论坛,而今由于所谓不守“班规”被拒之门外,G8回归G7。但是,G7首脑们貌似对俄同仇敌忾,态度强硬,实则各有盘算,首鼠两端,被排挤到门外的“插班生”反倒成了多方竞相搭讪的“香饽饽”。
  奥氏舞剑 自有深意
  时隔不到3个月,奥巴马再次访欧,一方面,他试图为新近举行的乌克兰选举盖棺定论,另一方面,他更欲藉此机会巩固防俄制俄的统一阵线。
  为乌克兰动乱“降噪”、从乌克兰新政府中“捧星”,是美欧当前的共同选择。美欧视此次选举为引导乌克兰局势走向的分水岭。奥巴马访欧次日立即会见了当时尚未就职的波罗申科。面对面会谈之后,奥巴马盛赞波罗申科是能带领乌克兰渡过困难时期的人,是乌克兰人民的“明智选择”,承诺提高军援拨款,助其训练军队,同时帮其提振经济,降低对俄能源依赖。G7峰会也明确表达了对波罗申科的支持,宣布将为促进乌克兰国内局势稳定而提供一系列经济、财政和政治支持计划。6月7日,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美国副总统拜登更是组成了“超豪华助威团”,出席波罗申科的就职典礼。
  美欧强势支持乌克兰新政府,实则包含自身利益诉求。奥巴马国内面临中期选举的严峻考验,用5名塔利班囚犯交换1名美军战俘的做法深涉“与恐怖分子做交易”之嫌,对其外交政策的批评之声鹊起。欧洲经济复苏缓慢,欧洲议会选举过后,极端主义政党站稳脚跟,主流政党压力陡增,无休止的乌克兰问题将极大地牵扯欧洲解决自身问题的精力。以西方价值取向为基础,稳定乌克兰局势将有助于美欧宣示外交成果,并免于陷入前途叵测的政治泥潭。
  在欧洲拉响防俄制俄的警报,预置应对俄武力和能源威胁的防线,是奥巴马最为关注的目标。除去奥巴马此次访欧的一系列“成果”之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美还将在东欧连续举行“波罗的海行动”(BALTOPS)以及“军刀出击”(Saber Strike)的联合军事演习,虽是例行演练,但对俄示警的意图明显。与此同时,在美强烈要求下,G7不仅将原定于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峰会搬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将俄排斥在外,而且发表联合宣言,明确要求俄罗斯与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合作,从俄乌边境撤离武装人员,并对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发挥影响力,促使乌克兰局势缓和,否则将对俄采取进一步的制裁。而美还将与欧合作,助其推进能源改革,减少对俄的能源依赖。近日,欧盟施压保加利亚暂停“南溪”项目,波罗申科发表了对俄强硬的就职演说,也有对美投桃报李的意味。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美用坚船利炮和“糖弹”金元,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个方面浇筑起一道防俄制俄的“新东欧防线”。
  奥巴马访欧之前在西点军校面对2014级的毕业生进行了一场演说,演讲中他誓言,美国的国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盛,必须一如既往地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领导作用。自从美宣布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以来,欧洲人心惶惶,一再揣测美将弃欧而去。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在俄所展示的“军事肌肉”面前,与俄相邻的波罗的海和中东欧国家更是胆战心惊,深怕克里米亚问题在自己身上重演。作为欧洲的军事保护伞,美国必须站出来,通过展示自身及北约的军事力量,对冲俄罗斯的威慑力,安抚欧洲盟友,为中东欧的小伙伴们打气鼓劲,展现领导力。
  抱团不取暖 各有小算盘
  美拉西方盟国打造新防俄阵线,但西欧国家并非言听计从。G7峰会期间,英、法、德首脑不顾美国反对,先后与普京举行了双边会晤,被排除在G7之外的俄罗斯成为了G7峰会期间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普京利用出席诺曼底纪念活动的机会,以谈笑风生的形象出现在西方媒体面前,奚落了美国的制俄战略,其微笑和握手都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令主张孤立冷落俄罗斯的美国倍显尴尬。
  美国的豪言壮语并不能打消欧洲的顾虑。在要求对俄强硬的欧洲国家看来,美军事威吓雷声大雨点小。美战略重点仍在亚洲,白宫数次声明,增加在欧军事投入须以不削减在亚洲的开支为前提。此次,奥巴马提出的10亿美元动议,对于多年来疏于防务建设的欧洲而言仍属杯水车薪,且奥巴马对国会的控制力备受质疑,这一基金能否获得国会批准尚存疑问,在欧洲国家看来眼下还只是“画饼充饥”。波兰等东欧国家希望能有来自北约的直接驻军,但北约对打破与俄之前不在东欧永久驻军的“君子协定”还有所顾忌,只能打些擦边球,轮流派驻百十人的队伍,这远不能满足东欧国家的胃口,波兰高层对美军事许诺的失望溢于言表。对于对俄有能源依赖的国家而言,美供气欧洲在操作技术层面上短期内绝无实现的可能,对于欧洲能源多样化的支持力度有限。相比较而言,俄罗斯与欧洲地缘相邻,经济相通,能源相连,要欧洲紧跟美国步伐,“屏蔽”俄罗斯,实属空谈。
  G7盟国各有自己的盘算。西欧“三巨头”法、英、德在对俄问题上显出了强烈的独立倾向。法总统奥朗德明知美欲全面孤立俄罗斯,美俄关系破裂,但他仍然力邀普京参加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的活动,不顾制造俄美首脑“被迫会面”的尴尬,并坚持对俄出售“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一方面是法经济形势欠佳,对俄经济制裁将引起反作用力,使法承受不必要的损失;另方面奥朗德政府国内民意支持率长期于低位徘徊,因而欲在外交上有所建树,充当世界秩序协调员,一展大国风采。
  英首相卡梅伦则首先提议同普京在诺曼底举行双边会谈。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自然不愿失去俄罗斯富商这一大客户,稳住普京、拉住俄罗斯,是英国政府从英美紧密相连的轨道中“脱轨”的勇气来源。
  在欧债危机中俨然成为欧洲领袖的德国则与美越走越远。此前,德美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中磕磕碰碰,德国在斯诺登爆出的“监听门”丑闻中饱受屈辱,美国参与引爆的“乌克兰危机”则严重冲击了德新政府的对俄方略,德俄合作升级的道路被堵塞。而乌克兰局势恶化,与俄罗斯冲突升级,都不符合德国的长远利益,因此德国不愿意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保持与俄沟通对话是德国务实的选择,默克尔成为了危机期间与普京通话最多的人。此次在诺曼底,不仅她与普京举行了会谈,还促成了普京同波罗申科的会面,间接推动了普京与奥巴马的短暂交流。默克尔坚信德对俄政策没有变,日前她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我们双方(德俄)不可置疑地存在很深的鸿沟,但我仍旧确信,中长期来看,我们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会继续下去。”在其他国家的牵制下,G7峰会联合宣言中为对俄制裁套上了多重的前提:“如果情况需要”,将对俄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制裁”。
  德媒体曾将俄罗斯描述为一位西方世界的“插班生”,他带着新奇的目光、热烈的想象投向了欧罗巴的怀抱,然而班级里的同学们则对之报以冷嘲热讽、极尽排挤之能事,于是,“插班生”恼羞成怒,成为了班级里的“捣蛋鬼”。在欧洲,类似这种为俄罗斯行为寻求合理化逻辑的思潮并不罕见,这也是欧美对俄行动不同步的原因之一。诚然,西方与俄矛盾已然郁结,但 “插班生”只是在门外“罚站”,并未走远,人气犹在。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其他文献
7月底,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旋风走访英国、以色列和波兰三国。在此期间,罗姆尼对奥巴马时期降温了的美英关系以及混乱的中东局势大加指责,认为奥巴马采取的错误政策导致美国在中东欧地区进退失据,凸显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尴尬。波兰总统布罗尼斯劳·科莫罗夫斯基随后接过罗姆尼的观点表达了波兰的不满,他指责美国未兑现在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承诺,之后他更在8月15日提出,波兰应该建立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来保卫其
以前的总统虽也出过这样那样的意外,但离任后,都能以令人尊敬的形象留在民众记忆中。仰望前贤,武尔夫不知自己还能否重获尊敬,留芳后世。    德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内对外代表国家,没有实际行政权。这个职位原本不太惹人关注,但近两年屡屡成为热点。2010年5月,前总统科勒意外辞职引起举国震惊,这个岁末年初,现总统克利斯蒂安·武尔夫又因一桩陈年房贷,惹上没完没了的麻烦。事情出了一个月了,德国人的圣诞节和新
2月24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在德黑兰与伊朗外交部西亚司总司长纳比扎德赫举行中伊第二轮阿富汗问题磋商,并会见伊朗副外长拉希姆普尔。双方承诺在阿富汗问题上加强沟通,共同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随着阿富汗进入关键转型阶段,包括中国和伊朗在内的地区国家在阿富汗问题上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力求确保阿富汗各项转型顺利进行,为未来阿富汗及地区的长治久安打好基础。  阿富汗进入关键过渡期  2014年
2015年6月26日,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因病逝世,享年85岁。普里马科夫1929年10月出生于基辅。作为世界知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早年从事新闻,中年跨界学术,晚年步入政坛,从对外情报局长、外交部长一路做到总理。当时正值苏联解体初期,新生的俄罗斯痛苦转型,普里马科夫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俄罗斯的命运乃至当时重大国际事件的走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将中赤几关系提升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习近平指出,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重温了60年前万隆会议确立的国际关系十项原则。中国历来支持非洲国家维护自身独立、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努力。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今年是
【英】《中东经济周刊》2015年8月11日  伊核全面协议最终敲定,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逐步解除。未来大量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将进入伊朗市场,前景令人兴奋。但投资者仍会面临许多障碍。一方面,制裁最终解除尚需时日。联合国明确提出对伊朗的制裁要“有条件地”解除。美国国会也将在60天内对伊核协议投票,虽然奥巴马表示将在必要时动用总统权力否决国会的抵制意见,但国会也可以通过参众两院的2/3多数否决总统权力。
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还是一名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初中生。在那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我们接受的是“身在教室、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革命理想教育。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写刊名的《世界知识》。这份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刊物深深吸引了我。从“半月谈”、“国际札记”到“外论介绍”;从“列国志”到“新闻人物”,浅显易懂的“小知识”和“问题解答”,多彩的世界各地通讯游记,以及结合时
日本首相安倍自“梅开二度”以来,连同其政治拥趸,不仅在历史问题上肆言无忌,而且将其右倾话语渗透到NHK等主流媒体。以《永远的零》为代表的右倾文学充斥日本文坛;籾井胜人等NHK高管们关于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等问题的错误言论,虽招致国内外的批判,但右派政治家们依旧没有放弃为历史翻案的努力;日本高官在国会上作证称,作为“河野谈话”基础的慰安妇证言未经验证真伪;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将在政府内部成立专门小
智库是由许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研究机构。它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最具竞争性的一个“思想产业”。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智库,研究领域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现今大小不等的千余个智库主要有社团、财团和企业法人三种形式,通过广泛的内外交流、深度的研究成果,在从企业管理到国家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海峡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美国国内在对台政策与战略上、以及两岸政策上也出现了新的论述与争论,其中包括了“弃台论”、“脱美入中论”、“两岸军力失衡论”、“不会必然协防台湾论”、“两岸维持现状错觉论”等。通过对这些论述的解读不难发现,其宗旨是敦促台湾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增加台湾对美军购,以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现状,达到“以台遏华”的目的。  要台湾增强自我防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