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创建和谐班集体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低年级班级文化建设有着与中高年级不同之处,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气质、作风,而小学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质文化是班级建设的基础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对启蒙教育的小学来说,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1.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室
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到小学 ,还要度过六年的学习生活,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既期待又惧怕。所以此时,我们的班主任在教室环境布置时要考虑到小幼衔接。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老师精心选择张贴一些富有幼儿特色的童真、童趣的图案,如一株株笑脸相迎的向日葵,并在向日葵上贴上本班孩子的照片,再写上姓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室的角角落落贴一些卡通动物图案。当孩子走入教室看到这美丽的向日葵和活泼的小动物后,不由得会产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2.让学生都成为“它”的好朋友
当孩子入校适应环境后,可以把那些照片取下来发给他们作为纪念。取而代之的是富有小学特色而又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各个“园”,精心布置的“艺术园”“快乐园”“竞争园”,都会同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艺术园”多“彩”多“艺”,张贴着孩子们稚嫩的美术书法作品;“快乐园”里的向日葵此时又有了它特殊的用途,凡勤学守纪的学生得到笑脸就张贴在向日葵上,看谁“笑”得最美;“竞争园”是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棵树,在树干上写上组名,各组分别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竞赛,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竞争意识。
二、建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为了每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多教严抓,明确责任
初入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对于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要求也不了解,所以显得纪律涣散。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方方面面“多教严抓”,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利用每星期三下午班会时间带领孩子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背“小文明礼仪歌”,做到熟记于心,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坚持落实。课间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纪律,根据学生在各科的表现树立班级中的榜样。在日常学习中,还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自觉性
从日常行为中选几个比较自觉的学生做示范,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凝聚力也在这一点一滴中逐渐增强了。
三、用爱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着眼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应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对学生进校、上楼、出操、上课、课间休息、卫生等都应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1.用“爱”滋润学生
作为班主任,还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时,你会感到异常的愉悦。这份愉悦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孩子尊敬你了,自然班级纪律好了,班风也正了,学风也浓了。只要老师多给予学生一些爱,用爱的“细雨”滋润稚嫩的“花草”,那么这个班级的精神文化是和谐而美丽的。
2.用“爱”鼓励个性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设计,要以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了解到学生的差异,设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潜能,从而找到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结合班队课、结合学校为低年级孩子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竞赛,如班会、运动会、小型体育竞赛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实践证明,充满爱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洛市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物质文化是班级建设的基础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对启蒙教育的小学来说,要把一个个顽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少年,班级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思想境界的拓展、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1.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教室
孩子离开幼儿园进入到小学 ,还要度过六年的学习生活,这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既期待又惧怕。所以此时,我们的班主任在教室环境布置时要考虑到小幼衔接。
让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老师精心选择张贴一些富有幼儿特色的童真、童趣的图案,如一株株笑脸相迎的向日葵,并在向日葵上贴上本班孩子的照片,再写上姓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室的角角落落贴一些卡通动物图案。当孩子走入教室看到这美丽的向日葵和活泼的小动物后,不由得会产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
2.让学生都成为“它”的好朋友
当孩子入校适应环境后,可以把那些照片取下来发给他们作为纪念。取而代之的是富有小学特色而又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各个“园”,精心布置的“艺术园”“快乐园”“竞争园”,都会同样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艺术园”多“彩”多“艺”,张贴着孩子们稚嫩的美术书法作品;“快乐园”里的向日葵此时又有了它特殊的用途,凡勤学守纪的学生得到笑脸就张贴在向日葵上,看谁“笑”得最美;“竞争园”是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棵树,在树干上写上组名,各组分别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竞赛,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竞争意识。
二、建立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为了每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1.多教严抓,明确责任
初入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对于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要求也不了解,所以显得纪律涣散。班主任要在平时的方方面面“多教严抓”,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利用每星期三下午班会时间带领孩子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背“小文明礼仪歌”,做到熟记于心,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坚持落实。课间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勤向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纪律,根据学生在各科的表现树立班级中的榜样。在日常学习中,还要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下课好好休息、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自觉性
从日常行为中选几个比较自觉的学生做示范,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队伍。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凝聚力也在这一点一滴中逐渐增强了。
三、用爱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着眼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应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对学生进校、上楼、出操、上课、课间休息、卫生等都应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
1.用“爱”滋润学生
作为班主任,还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时,你会感到异常的愉悦。这份愉悦的感受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孩子尊敬你了,自然班级纪律好了,班风也正了,学风也浓了。只要老师多给予学生一些爱,用爱的“细雨”滋润稚嫩的“花草”,那么这个班级的精神文化是和谐而美丽的。
2.用“爱”鼓励个性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设计,要以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了解到学生的差异,设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潜能,从而找到自己在班上的位置。结合班队课、结合学校为低年级孩子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竞赛,如班会、运动会、小型体育竞赛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实践证明,充满爱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洛市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