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母文化学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母文化学养对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事实证明,在同等情况下,母文化学养越深厚,跨文化交际的对象愈广,交际的题材愈宽,交际的融洽度愈高,交际的技能愈强。相反,对母文化教育的忽视,母文化学养肤浅,必然限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而,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母文化教育以应有的地位,使母文化教学在国家政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实践中得到保证和落实。
  关键词:母文化学养;跨文化交际;影响
  
  Abstract: Learning about one's native culture has a great influence up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greater understanding one has of one's native culture, along with a wider social circle of communication, one would enjoy greater harmony as well as a much more advanced communicating technique in term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certain that on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ng ability would be greatly limited if one's understanding of one's native culture is low. Thus, native cultural education should be afforded much more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for students. Native cultural education ought to be ensured by policy in bot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native cultural edu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一、问题缘起:研究母文化学养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它的基本目的一是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积极理解态度 ;二是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三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
  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源于美国,始于60年代,侧重于研究交际文化,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目前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多集中于文化差异及如何跨越差异的研究,成果斐然。其研究已表现出多层次、多角度和体系化的特点。但对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尚显不足、成果较少、系统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力度。
  “母文化,也就是养育一个民族的、自己的文化[11]”(郑敏 :1994),它包括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英雄观、信仰、习俗、禁忌、礼节、思维方法、情感态度等各种模式,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和平台。母文化的差异,使得跨文化交际变得必要和多彩。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求同交际”,而不是“求异交际”,但正因为“有异”,才有“求同”的必要。脱离了母文化,跨文化交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说 :“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格和信仰的总体。[8](P12)”英语学习到了较高级阶段,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因素已退居次位,文化因素上升到主要地位。异文化理解能力的高低,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另一方面,母文化学养的深厚程度,也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程度、范围和效果。一个人的异文化领悟能力和自身文化水平密切相关。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外语学习或对异文化理解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母文化学养的限制,单纯以提高外语学习技巧和异文化理解能力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投入大而效果差 ;相反,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母文化内容、加强母文化教育、提高受教者的母文化素质,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母文化造诣的高低对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人们熟悉和敬仰的大师为例,无论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3](P318)”的傅雷,“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7](P42)”的林语堂,还是译界泰斗季羡林,王佐良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者。他们之所以能够在跨文化研究方面取得杰出成就,就在于他们不仅有对异文化的深入研究和高深造诣,而且有母文化的深厚功底,文化造诣和母文化学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母文化学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霍尔说 :“我深信存在于我们和其它国家的人们之间交际的障碍很多来源于对跨文化交际所知甚少。[5]”北京师范大学郑敏教授指出 :“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主心骨,我们的模仿将是盲目的、被动的、肤浅的,同时我们的缺乏传统意识也使得我们不理解、不关心他文化的传统精髓,充其量不过拥抱了外来的消费文化,至于那深邃处的他文化的精髓,我们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吸收。[1]”笔者以为,了解跨文化交际固然重要,了解母文化这一交际平台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扫清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母文化学养对跨文化交际的积极作用可从以下影响交际效果的因素加以分析。
  
  1.交际对象
  一个母文化学养不深的人,交际层次和交际范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会无所适从,迷失自我 ;一个母文化造诣高深的人,他的交际层次更高,交际范围更广。如国学大师胡适,交往的对象就有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德国汉学家F.Hirth、美国财长摩根、美国总统罗斯福等,林语堂的交往对象有著名作家Thomas Mann; Car van Doren; 史沫特莱;萨特;赛珍珠等。也就是说,他们的交往对象涉及政治家、银行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相反,笔者在国外遇到一些血亲移民,同样身处异文化之中,由于其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交际圈子十分狭窄,除了中国老板和自己的亲属外,接触的外国人仅限于为其讲授Surviving English的教师和相关人员。
  
  2.交际题材
  母文化学养与交际题材的层次和范围成正比。对母文化了解越深,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的题材层次越高、范围越广、表达方式越精妙、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越佳。一个对《红楼梦》研究有较高造诣的人对Jane Eyre就必然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同样,喜欢陶渊明作品的学者读起华兹华斯的田园诗,也会对中西两位作家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心领神会。傅雷的译著之所以传神,除其对目的语文化的深刻理解外,母文化学养的高深是一个不容忽略的原因。他深厚的古文功底,良好的艺术素养,敏锐的音乐感悟力使得他在翻译时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贺滨先生在古诗英译时,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译出:“Silkworm’s filament never ends till she dies, Candles shed tears till ashes it lies.”[4](P104)的佳句,也缘于其对母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样,林语堂先生由于深厚的母文化功底,使得他能在金婚纪念日将JamesWhitcombRiley的《老情人》
   When I should be her lover for ever and a day
   And she my faithful sweetheart till her golden hair was gray
   And we should be so happy when either’s lips were dumb
   They would not smile in heaven till other’s kiss had come
  这首诗译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7](P92-93)
  林语堂先生把这一意达、音美、形雅的中文诗句献给妻子,恰当地表达了自己对夫人深沉而又浓烈的爱情。相反,母文化学养的不足则会带来文化交际的障碍,在宋楚瑜先生访问大陆期间,某著名大学赠送给宋楚瑜先生一幅小篆书法,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国策后第一个全国统一文字,赠者用小篆书写清末著名学者黄遵宪赠梁启超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 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该赠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深刻的寓意。但在随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宋楚瑜大陆行》节目中特邀的某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却将该赠品的书法说成是“小隶”,在“创造”了一种书法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该赠品的寓意。一个面向全世界播出的国家级节目,出现严重的文化信息丢失现象,进一步说明母文化学养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交际融洽度
  跨文化交际融洽度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相互理解的程度。人类文化的包容性与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母文化学养愈高、交际者的文化理解能力愈强,对异文化的接受度愈高、跨文化交际的相对融洽度愈高。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说 :“儒家中庸之说,乐记礼运之言,柏拉图理想国之论政治,斯皆正确。[9](79页)”宁波大学外语学院胡超教授也指出:“任何成功的跨文化交流都是发生在双方(尤其是在心理)平等的基础上的,只有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修养,才能对文化的多元性展现出一种恢宏大度和兼容并蓄的跨文化人格。[8]”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味的尊重甚至迁就对方并不能达到平等交际的目的,相反,适当保持自我却可赢得对方的尊重。1937年,胡适以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身份在美国发表演讲,呼吁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并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提出批评, 有一篇题为“What China Expects of America in the Present Crisis”的广播稿原计划于9月30日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播出,但播出前电台提出有些话太尖刻,要求修改,胡适认为自己的观点没有错,明确表示“宁可取消广播,不愿修改。[10](P369)”最后电台按照原文播出并对胡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4.交际技巧
  母文化学养对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一个人的谈吐、举止、衣着、气质、风度等无不与文化素养相关,这种在母文化熏陶下养成的接人待物技能不是靠模仿所能达到的。1983年,笔者在某高校进修期间,有一美国团体来班上做客,其中有一个犹太裔美国人,受当时国内信息的局限和影响,大家的反犹情绪很强烈,提出了许多很尖刻的问题。但该客人很优秀,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对以色列中东政策的(支持)态度,而是从二战期间犹太人的苦难谈起,在赢得听众的同情之后,他又通过介绍犹太人的历史、文化以及以色列国的形成过程,使听众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中东冲突的由来和现状。在他的讲话中自始至终没有明确支持以色列的中东政策;相反,还对以色列在中东的某些做法提出了批评,但却使听众对犹太民族充满了理解和同情,同时听众也通过其本人,感受到犹太人的智慧和品德,从而觉得犹太人,这个上帝的选民和弃民,应该有自己一定的生存空间。这件事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并在后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受益匪浅。1990年笔者在国外交流学习期间,项目的性质要求笔者在不同场合下介绍宣传中国。有一次,在一个中学做客时,一个外国友人问我 :“听说在中国,警察经常会在大街上毫无理由地抓人,是这样吗?”对这一问题,如果简单地正面回答“不”并给以解释,未尝不可,但效果不一定好。这时我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给了其一个隐晦的回答 :“在我来贵国之前,有人告诉我这里的艾滋病就像感冒一样常见,所以我随身带了很多口罩,但现在我把它们全扔了。”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理解和沟通也在笑声中完成了。同时,母语的娴熟也有助于对目的语的准确理解,如 :英语成语“Do as you would be done”,如果按字面意思译成“像别人对你那样对待别人”,尽管达到了“信”,却远未达到“雅”。如果我们按照实际语境将其译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典雅传神。同样,环保口号“When we all come together ,we can do anything”(字面意思 :当我们走到一起,我们就能做任何事),翻译成“携手共进,生机无限”,则更符合原意,形式也更像口号,更便于传播。
  
  三、如何提高母文化学养和发挥母文化学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林语堂指出 :“文化输出的民族是比较发皇的民族,而接触外来文化的民族,由于环境的变化,总不免引起纷乱。[6](P265)”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外来文化,特别是英语文化帝国主义的冲击,如何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应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加强母文化培养的研究、确保母文化教育得到政策及资金的有力支持、探寻母文化培养的有效途径、确立母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主体地位,应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责任。
  
  1.加大对母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对外来文化的介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投资力度相对较弱。虽然这一方面极大地开拓了国人的视野、丰富了国人的知识、培养了国人的世界意识 ;但另一方面也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由于整个社会对外语的重视,从小就开始接触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仅仅处在自然接触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由于“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含量几乎近于空白的状态……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2]”,“表现出一种底气不足的现象[8]”,进而形成了一种无端轻视本民族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风气。如笔者接触过的一个英语专业的青年学者,他认为拜伦、雪莱、华兹华斯等人的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而中国古代的诗只能算是儿歌,并举李白的《静夜思》为例。
  
  2.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从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了,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外语。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外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但如果不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就可能违背跨文化教育的初衷。以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为例,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起,一直到高中毕业,校内外语课时和语文课时基本持平(见下表)。
  

  事实上学生在校期间对外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大于对语文的投入,这一点,中考、高考中英语与语文所占分值比例就是最好的说明。
  学生进入大学外语专业后,在外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更大了。以某外语学院2004年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为例,中国文化知识,选修课“中国文化概论”课时只有54节,3学分,占选修课(702课时)课时的7.5%,学分(39)的7.7% ;占总课时(2800课时)的1.93%,学分(155)的1.94%。母文化教育明显没有得到教学计划的支撑和保证。从学校、教师到学生都表现出对母文化的重视不够,青年学者中出现文化偏废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有必要加强教育政策研究,加强母文化教育的政策保障,在各级各类教学计划,尤其是外语专业教育中确保母文化的应有地位,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邯郸学步”现象的发生。
  
  3.加强母文化教育普及和母文化自身的研究。
  由于对母文化自身研究不够,目前母文化普及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望文生义、浮光掠影的现象,如某少儿诗配画读物上对李白的《静夜思》这首古诗配了一幅一个古人站在窗前望月,旁边床前一片月光的图画。将诗中的“床”解读成休息的寝床(bed),而不是原意的“井床”(well-rail),使这首很有意境的诗变成了无病呻吟的儿歌。(同样,《长干行》里的“绕床弄青梅”的床,也是“井床”而非“寝床”),教者以其昏昏,焉能使习者昭昭。可见,加强母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母文化自身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四、结语
  
  世界文化差异万千,丰富多彩,中国式的含蓄、英国式的幽默 ;东方的自然神崇拜、西方的一神教 ;中国的神人有别、希腊的神人相通 ;中国人重视家庭和集体、西方人强调自由与法治。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母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平台,离开了母文化,跨文化交际则无从谈起。因此,重视母文化,传承母文化,发展母文化,传播母文化应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内容和使命,而母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必将使跨文化交际和人类文化变得更加绮丽多姿,魅力无限。
  
  参考文献
  [1]Hall. Edward. The Silent Language. New York: FawcettPublications, 1959.
  [2]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 :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
  [3]傅敏. 傅雷家书[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4]贺滨. 中国古建诗歌选译[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胡超. E-时代的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教育[J]. 宁波大学学报, 2003(4).
  [6]林语堂. 吾国与吾民[M]. 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2.
  [7]林语堂. 林语堂自传[M]. 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
  [8]萨丕尔. 语言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4.
  [9]吴宓. 文学与人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0]易竹贤. 胡适传[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11]郑敏.学术月刊[J]. 1994(6).
  
  作者简介
  雷买利,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英语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相艳,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教授,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生。
其他文献
“2047年冬,天气日渐寒冷。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我坐在农村家里的一把椅子上,晒着太阳,嚼着多年来的一些备课讲义,因为退休在家已多时,又无事可做,总希望把它们整理出来,供后来者使用。同时,我也在闲余的时间里写写字,作幅画,这是我生平的嗜好,从未间断过。早饭过后,就有几位朋友打电话过来,说祝我生日快乐,原来今天是我生日。今年七十了,牙齿也掉了,没想到一晃就是七十年,一辈子实在是太短暂啊!虽然都是在清
期刊
大画家黄永玉曾住在一间四周封闭的旧房子里,四壁无窗,一走进去就有一种压抑感。然而,黄永玉笑哈哈地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扇窗户,贴在墙上,他顿时觉得屋内一片生机,阳光在心头流淌着。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年,我教的班级是学校最差的一个班,我感到很无奈,但教师的职责使我还得努力去教好学生,幸亏学生有了进步,但仅限于部分学生。在一次校会上,领导没有指名道姓地批评了我。我真的说不出自己心中的
期刊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每一种语言的变化深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差异反映在目前世界上正发展着的国际英语的变化中。随着英语的地域性变化的发展,认为说英语的人都理解人力资源发展概念的假设也许不能成立。这篇论文着重讨论了人力资源发展部及咨询师在用国际英语沟通技巧进行培训方面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言;沟通;多民族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
期刊
A Slice of Happiness  Roger: Hey May! ①Mind if I bend your ear for a minute?  May: Sure. What is it?  Roger: I couldn’t help but notice that you’ve been sitting by yourself these days. I mean, the caf
期刊
摘要:采取互动教学的实验班和采取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经过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在促进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方面一样有效,而互动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输入与输出、小组活动与书本知识、语言错误与纠错等几个方面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  关键词:互动教学 ;传统教学 ;英语成绩    Abstract: An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fo
期刊
经过食物疗伤法和购物疗伤法,May却依旧高兴不起来。最后,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的Roger给她当起了心灵导师,劝导她坦率地向关心她的人倾诉,减轻心灵的负担。Roger的劝导让May豁然开朗,内心的伤痛逐渐愈合。  Sharing the Burden  Roger: Hey May, loving the new 1)outfit. ①So, should we chalk up another 2)
期刊
蔓延全球的“冰桶挑战”刚刚退烧,又有一拨新的“挑战”来到!在国外社交网站“脸书”上,全球爱书人在网上发起了“冰书挑战”,并逐渐在国内微博平台上传播开来。该活动要求被点名的挑战者,迅速列出影响自己最大的十本书,然后再点名十位挑战者。如果你是被点名的挑战者,对你影响最大的十本书是什么呢?  冰书挑战是根据冰桶挑战再创作而来。  The Book Bucket Challenge is a reimag
期刊
Well, it’s your birthday  Let’s act like it is  And just go crazy  Do what we want with no reason why  Life ain’t long enough  So let’s celebrate  And get drunk on good love  Remember what it’s like t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从“自行车王国”跨进“汽车王国”,但驾驶员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依然低下,开“英雄车”“霸道车”“霸王车”的现象在中国驾驶员中屡见不鲜,而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在中国是比任何疾病都更可怕的夺命“疾病”!如何有效地保障行车安全,成了如今中国人生活中不得不认真正视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Huan Hsu提出把汽车的喇叭跟刹车踏板连在一起,或设置让车主丢脸的喇叭录音,以解决鲁
期刊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是边传边播的媒体,是多媒体的一种。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流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在地球的另一端,某大学的课堂上,某个教授正在兴致盎然地传授一门你喜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