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是一种常见的又是较高层次的思维方法,与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一样,在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有助于认识诸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可能性的同一类型的历史事物放在一起,作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特殊性,以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各自的历史特征,从而准确认识历史事物。
  中学历史教学的比较方法,是指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维、典章制度等,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进程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既在一堂中经常使用又在单元和综合复习中使用,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之一。其要义在于深化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历史概念的记忆。
  对比是对两种性质基本不同而且矛盾的历史事物划分为若干方面,进行对照分析。例如抗日战争中,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一书中分析指出,中日双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人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我方则为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在此进一步分析指出:日方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支持长期战争。但是,中国是个弱国,日本是个强国。因而得出结论,中国既不会亡国,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只要坚持抗战,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最后一定取得胜利。这就是典型的对比法,目的在于更深刻地揭示矛盾双方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全面准确的认识历史事物。
  比较法的特点是可比性,即相对的事物间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质。历史教科书中很多地方运用了这一可比性原则,例如,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的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祖冲之精确地推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百多年,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比欧洲早四百多年,从比较中看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远远超过欧洲,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富有创造力的民族。通过这些实例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这是发现历史现象的本质规律与探索的思维过程。同时也是人的史学能力,史实记忆能力,史料驾驭能力和历史联想能力的提高过程。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只要掌握其法,在学习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历史比较法能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只需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共同特征,便能由此而推断出两个以上历史人物的共同特征。而产生联想,將二者联系起来。比如人们提隋朝,便会自然联想秦朝,联想二者共有的特征:二者都是短命之期,两者开国皇帝建国初都采取销毁兵器,统一度量衡,加强法制等巩固其政权的措施,都没有把帝位传给嫡长子,都有一个残暴、残杀骨肉同胞的皇帝,都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万里长城”和“大运河”,都是被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而埋葬的王朝。由此运用比较法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具有历史可比性的主题内容下,为解决好教学重点和难点又选择插入相关历史知识,形成比较主题,在以历史比较为手段,深化主题,化解主题,突出重点。例如: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点和难点。为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可以将秦汉内容插进来以“隋灭唐兴”与“秦亡汉续”相比较,就很好地理解秦隋短命灭亡,汉唐长寿兴亡的历史原因,总结出封建王朝衰亡兴盛的一般历史规律,加深对难点和重点的理解。
  还可以把富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转化成对立的辩论话题。通过课堂辩论的形式,加深历史认识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现象正反两方面问题的全面理解。其做法:首先,讲授的历史问题归纳成辩论的主题。如“农民战争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然后,学生根据个人看法,分成正反双方,让学生课下收集材料,整理论点,自圆其说。接着,由正反双方各选出若干名代表,各抒己见进行辩驳。最后由老师分析双方得失,裁决胜负。
  总之,教无定法,在初中历史素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教改的前沿,以学生为本,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初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只有立足双基,深挖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 课改 初中 数学 思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数年,课堂教学从理念到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然而反思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或片面理解课改精神追求表面热闹,或“小富”即可,浅尝辄止。如何将课改的精神实质有效地贯彻在课堂
期刊
摘 要:教师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法运用各种方式去鼓励学生,也就是教育学上说的激励性评价。在实践中,教师运用激励性平价产生两种现象:一是积极现象,一是消极现象。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是积极现象;反之,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激励性评价会让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敷衍应用的学习态度,这就是消极现象。我撷取了课堂实践中的几个案例,并结合自身的观点,进行案例
期刊
摘 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告诉我:物理必须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线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物理跟生活的依存关系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来激发学习热情,使中学物理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关键词:物理实验 激活 课堂    一、巧用物理实验激趣,将学生引入科学探究大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固定的,应该根据教师的操作能力以及课堂的实际内容来决定。任何教学模式的采用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下面谈一下“暗示——领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暗示——领悟”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生动真实的情知结合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从事智力活动,达到
期刊
本校2004年9月采用的新教材,强调交际和会话,讲究系统性,遵循了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强调主动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活动,频繁的让学生参与一对一和小组活动,并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英语对话;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情景;强调思维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沉浸式与鼓励性环境下的"冒险";强调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新教材的这些特点与要求,本着新教材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学说英语与中国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水
期刊
摘 要: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化难为易、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和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望同仁指正。  关键词:初中音乐 趣味 教学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
期刊
摘 要:考场舞弊屡禁不止,且有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原因占重要地位。大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的摇篮,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舞弊 心理原因 防范对策    一、心理原因分析    1、大學生比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律能力,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遵纪守法的自控能力。但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到大主要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以“智”统“德”的现象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直如此。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偏离了教学的根本目标,影响了学生智力的正常发展,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而作业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因为它就是学生学习的指针方向舵。目前初中数学作业一般都是课后作业,题型单一,趣味性
期刊
语文教学要讲究方法,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不好全在于使用当与不当。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模式化。要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下面我谈三点:    一、读写结合要讲求实效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比赛,一位老师教学人教版的《云南歌会》。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一位老师或学生,同学们在听了描述后,要知道描述的是谁
期刊
摘 要:学校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以“服从”为价值取向,教育者往往选择某些具有忠诚品格的人物作为榜样,当学生表现出不服从时,学校会通过贴道德标签的标定过程使控制和支配蕴于常识性的实践和意识之中,这种带有压迫性质的道德评价使校园秩序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服从 道德标签 不和谐    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教育行为。通过道德评价,教育者可以把社会所期望的道德理想、标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