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子女的优势和劣势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众所周知,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虽然与其他家长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本刊记者就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及教师教育子女的优势和劣势这一问题专访了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9-0010-03
  
  记者:王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教师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比较有规律,您觉得这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对他们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王晓春:一般来说,教师的生活方式稳定、规律且比较清静。这种生活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无疑是有利的,所以教师的孩子当中,“问题生”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这种稳定、规律、清静的生活对孩子也可能有害处。平时的生活太规律会使有的孩子缺乏应变能力,一旦生活不规律就很难适应。很多教师的孩子害怕挑战性的活动和生活,害怕出去旅游,缺乏应变能力,生存能力较差。当然,现在的孩子生存能力普遍差,但是教师的孩子这方面能力相对更弱。
  我当年教书的时候发现,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随便找一个地方就能过一夜,生存能力很强,但是教师的孩子往往不行。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太规律、太清静,要适当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以使将来他们可以从容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不至于吃大亏。如果孩子的姥姥或奶奶家在农村,假期不妨把孩子送到农村,让他看看真实的社会,提高适应能力。太习惯于过一种稳定的生活对孩子是不利的,因为社会是变动的。
  
  记者:很多人认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较好,教出来的孩子品德也会好;但也有人认为,由于教师自身的工作环境比较单纯,他们的孩子可能也会用理想化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和他人,从而容易上当受骗,这一点您怎么看?
  王晓春:教师道德水平是相对较高的。所以教师家庭的孩子容易养成好品德,长大了一般不太会出现品德问题,但这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而这时家长往往误以为是品德问题。这是教师职业病的一个表现,总惦记着捍卫道德,遇事先分是非、好坏、善恶。有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善恶的问题。有的孩子打架,对别人有攻击性,其实不一定是品德问题。我甚至见过有的孩子偷东西都不是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所以我劝各位老师,以后你们的孩子出现问题,千万不要轻易地认定他是品德有问题,也永远不要说你的孩子“坏”。我们当老师的动辄上纲上线:“你今天打同学,明天就会进监狱!”有的老师就这么跟孩子说话,一点逻辑性都没有。孩子小时候淘点小气,弄点恶作剧,办点小坏事,绝不可以轻易上纲为品德问题。我是当老师的,我就不太担心自己的孩子坏。孩子长这么大了也没变坏,说明我不担心是对的,我主要担心他没本事、窝囊、被人欺负。从小到大,教师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都是永远做好人。这句话也不完全对,不能老做好人,必要的时候也要“坏”一些,要不然没法生存。我常常跟家长这么说,你的孩子不要做坏事,但要懂坏事;不要做坏人,但得懂坏人,要防着坏人;不要加入黑社会,但是要了解点黑社会。现在有些老师,尤其是女老师,视野比较窄,把孩子关在一个无菌的玻璃瓶里,给孩子灌输一大套非常美妙的情景,跟童话似的:人跟人多么友爱、多么团结、互相协作。经过灌输,孩子脑子里的世界是玫瑰色的,等他走向社会才发现不是这样。所以,千万不要用童话般的世界来武装孩子的头脑,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阳光,也有阴暗,见到坏事不要害怕,要学会应对。
  
  记者:刚才我们提到,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接触的人群都比较固定和单纯,您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作为父母,教师在克服这一情况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方法?
  王晓春:教师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人际交往的圈子小,人脉一般在教育界。这样当然可以避免孩子接触一些负面东西,有利于孩子升学;但反过来看,孩子接触到的人太单一,只知道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却不知道其他人的生活状态。我建议,教师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到其他家庭去“留学”。我有一个朋友,夫妻素质都很高,假期我就曾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们家住了一段时间。回来之后,孩子眉飞色舞地跟我讲对方家里是什么样子。事情虽小,却可以让孩子知道社会是多彩的,否则他会以为全世界的家庭都跟自己家一个样。如果有条件,最好把孩子放到朴实的农民家里去,让他做点农活,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有利。朋友间的聚会,有时候也不妨带孩子去看一看(但次数不要多),让他见识一下人喝醉了是什么状态,听听酒桌上的胡言乱语,回家之后孩子如果问你,那些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家长一定要适当地给他解释一下,让孩子知道哪些是骂人的话。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多去接触一些高层次的人,这对孩子的影响将是终生的。
  
  记者:教师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孩子是否可以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就读,请就此谈谈您的观点。
  王晓春:很多老师都曾经问我:“我的孩子在我教书的学校上学好不好?”这个得看情况,但总的来说,最好别把孩子送进自己所在学校。为什么呢?如果要把孩子搁在你那所学校,对你来说也是种折磨,因为孩子就好比你的招牌,你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自己的招牌是不是出问题了。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外向、比较张扬,同事不管不合适,管深了又怕你不高兴;遇到事情可能会有意识地照顾你的孩子,结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顺风顺水。等他升学进入其他学校后,没有了老师的照顾,会很不适应。那些内向、老实的孩子则有更大的麻烦,为了不给父母丢脸,就得严格要求自己,战战兢兢地活着,谁都不敢得罪,这只能导致孩子活得特别累。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孩子放在自己所在学校呢?孩子生存能力较差,确实需要保护的时候,可以暂时保护他一段时间,逐渐让他自立,然后再把他转到别的学校去。
  
  记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可以说教师比其他职业的家长具有更丰富的经验,所以对孩子的管教可能也更加严格,但有时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您认为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好“管”与“不管”之间的度?哪些是该管的,哪些是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的?
  王晓春:教师是教育的内行,可以少犯很多外行常犯的低级错误,可以自己辅导孩子的功课,但同时也容易自以为是,包办和设计孩子的人生,压抑孩子,破坏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我认识一个老师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我问他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回家后我妈还给我讲一遍呢!”比起课堂上的一对多,家里的一对一条件好多了。我想说的是,教师对孩子的学习千万不要干预太多,这样特别不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还容易造成亲子矛盾。
   还有一个问题,教师普遍喜欢好学生,回到家里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孩子跟班上的好学生比,如果有差距就很失望,这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我就不理解,凭什么你的孩子非得超过那些好学生呢?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智商都是不同的,有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高了。还有的家长跟孩子说:“我没上过重点大学,你必须上重点大学。”这话我觉得从逻辑上就说不通。我跟我的孩子说的话刚好相反,我说你爸爸当年没上过重点大学,自我感觉还不错,你将来上不上重点大学,问题不大,想上很好,不想上我也绝对不说你。
   如果经过一番心理调查,发现自己的孩子是颗“地雷”,那家长的任务就是别让他爆炸。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打爹骂娘,有的出走、自杀?就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地雷”,还往上踩,结果不是把家长炸了就是把孩子炸了。所以,我劝大家不要像包办婚姻一样包办孩子的人生,辛辛苦苦、好心好意,最终落埋怨。家长的任务就是提高孩子的素质,只要孩子品德上没问题,智力上、思维方式上有发展,知识面宽,身体健康,剩下的就不是家长的事了。其实,孩子并不是家长塑造的,教育的任务不是塑造,也塑造不了,家长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帮助他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记者:时下流行一种教育理念——“赢在起点”,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在起点上已经比其他孩子领先一步了?
  王晓春:教师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所以不会“放羊”,不会疏于管理,这也是好事,然而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度施压,就会导致亲子对立。现在有人提倡赢在起点,但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赢在起点这回事。田径运动员哪个赢在起点?不都是最后看谁先撞线吗?这个道理太简单了。据我现在知道的情况,世界上伟大的人物,绝大部分都输在起点,赢在终点。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起点少做了很多无用功,把精力节约出来了。赢在起点的说法害人就害在,让孩子在太小的时候,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去做无用功,没有扩大他的知识面,没有培养他的能力。
   再说说分数,有的孩子死记硬背得100 分,有的孩子稀里糊涂得80 分,这个80 分的含金量可能就比那个100 分高。我们好多老师不懂这个,他只知道100 分比80 分强,但我要说的是,得100 分的不一定就比得80 分的能力强。教师好面子,一旦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回家就跟孩子发脾气。有些教师教育起孩子来,话难听极了,丝毫不顾及孩子的面子。外向的、脾气犟的孩子就会跟家长对着干:“你不说我没出息吗,我就没出息一个给你看”,这就非常危险。内向的、老实的孩子呢,就天天责备自己:“我笨蛋,我对不起我妈,对不起我爸,我白活了……”后果更可怕。
  
  记者:我们已经谈了很多教师在教育子女时需要注意避免的误区,关于这个问题您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提醒他们的?
  王晓春:教师大多是应试主义者,比较注重学习成绩,有时会因对孩子分数的升降过分敏感而忽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教师大多也是保守主义者,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思维保守,不敢突破条条框框。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孩子的创造性,就不要设置太多的条框,要适当放手。另一方面,由于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教师容易给孩子做出敬业的榜样,但与此同时也可能做了劳累的榜样。有的班主任作报告时总说自己如何敬业,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却顾不上管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我很不赞成,你可以先人后己,可以多投入点精力在学生身上,自己的孩子相对少一点,但不能过分。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孩子好学生居多,从好学生身上发现问题比较难,因为好学生擅长演戏,但是如果出问题,就会是大问题。他怕老师失望,怕家长失望,就不停地演呀演。然而,演戏的特点是压抑自我,当有一天演不下去了,就可能会崩溃。
  
  记者:最后,请您给教师家长们提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自己孩子的建议。
  王晓春:教师大多数是管理主义者,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章可循,这是优点,但隐患是容易在家做权威、当老师。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管理;而教育本质上并不是管理。教育是互相影响和沟通,是像孔子那样,与学生一块生活;是像苏格拉底那样,与学生边散步边聊天。有的教师出于职业习惯,将教育学生那一套不自觉地带到家中,动辄就把孩子也教育一番,这绝对是失误。师生关系千万不要挪到家庭中,在家你就是父母,请少给你的孩子讲大道理。还有的家长一到吃饭的时候就教育孩子,最终饭吃不好,教育效果还不理想。吃饭的时候千万别教育孩子。我在吃饭的时候就问我儿子:“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闻?”他会很兴奋地讲给我听,他说者无意,我却听者有心,他哪件事做得对,哪件做得不对,我自有评估。过些天我再找个理由,把这天的问题拿出来说,让他不知道是何时暴露的。如果你的孩子什么都不跟你说,你已经失败一半了。教师在家不要做权威,要做孩子的朋友,但也不是绝对不做权威。在重大事情上,该权威还得权威,不过这种事情要尽量减少。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女教师在家千万不要跟丈夫争夺家庭教育的领导权,因为男性跟女性思维方式不同,男性的显著特点是抓大放小。缺失男性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特别不利,尤其是男孩子,在以母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里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杨 怡 终校/于 洪
其他文献
〔关键词〕条件性情绪;暗示性学习低能;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一、基本情况  李响,女,高三学生,担任班级宣传委员,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当地某中学语文教师,母亲为一名农民。初二时转到父亲所在学校学习,并选择重读初一。这时初一英语改用新教材,语法知识偏多,李响的第一感觉就是语法很枯燥、很难学。高二时李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并用整年的时间学习美术技能和绘画,文化课的学习也就放下了,很长时间没有学英语。其具
期刊
〔关键词〕心理学实验;归因方式;行为  任何人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常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次成功(或失败)了?归因就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解释方式。在学校中我们常常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好的情况下,也很乐观,仍然对今后的成功抱有信心,并且愿意继续努力。这是因为他将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或任务的难度过高,这样的归因促使自己仍然保持对自己能力的乐观态度,归因引起的只是
期刊
〔关键词〕希望;希望疗法;学困生;积极心理学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期刊
〔关键词〕问题行为;心理诉求;尊重;信任;接纳  新学期开学不久,就有学生家长来咨询室做客。来者是学生小王的母亲,一位焦虑的中年妇女。一进咨询室,小王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诉说小王在家的种种问题行为,希望心理老师能够为她指点迷津。不久,小张的母亲也来到了咨询室,她所说的小张在家的行为表现,与小王几乎一样:对待家长态度恶劣,动辄粗暴顶撞;学习不够专心,沉湎于与学业无关的课外书籍。职业敏感告诉我,小王和小张
期刊
“衡水湖畔,滏阳河东,汉唐故邑,厥有衡中。”(引自《衡中赋》)  作为中国十大名牌中学、衡水“新三绝”之一的衡水中学(以下简称“衡中”)声名远播。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衡中,那就是“朝气蓬勃”;如果用一个短语概括对衡中师生的印象,那就是“激情燃烧”。  衡中师生像全国其他重点中学的师生一样,朝五晚十,披星戴月。然而,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疲惫,职业倦怠、学习倦怠也与他们无缘。他们始终精神焕发,满怀激
期刊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期待效应;积极教育    每个孩子的心,其实都是一朵花,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多少年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习惯于批评与指责孩子身上所谓的“过错”,人为地控制孩子做这做那,缺乏积极的引导,结果使孩子整天害怕做错。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教育是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教育活动,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帮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
期刊
〔摘要〕家庭心理教育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家庭心理教育概念释义,对家庭心理教育实施的重要性、迫切性、优势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以期对家庭心理教育现实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为家庭科学地实施心理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家庭;心理教育;儿童;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10-0
期刊
2011年9月21日上午八时,由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承办的主题为“开展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隆重召开。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孟佳、主任谢春风、杨忠健教授、朱凌云博士以及朝阳区教委领导出席了此次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还有北京市各区县教委的代表共170多人。  朝阳区幸福村学区
期刊
〔关键词〕初三;中考;数学;尊重;自信    第一次咨询  个案资料:某女,初三学生,家庭条件不好,觉得怎么学习也没希望,不想考高中了。  来访者自诉:自己很努力,但成绩很难提高。一模考试不理想,主要是理科学习困难,尤其是数学和物理,感觉自己越来越学不好。多次找过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数学老师),老师都寄予厚望,考得不理想,都不敢见老师了,觉得辜负了老师,也辜负了自己。学习很努力,平时都学到晚上十一点
期刊
〔关键词〕高中生;师生关系;认知疗法;简快心理疗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涵,16岁,汉族,重点中学高二女生。小涵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学习成绩较好,为此她感到骄傲。小涵自述与同学表面上关系不错,但在交往过程中她感觉自己是局外人,好像和她们交不了心,认为女孩子不好相处,因此喜欢和男孩子玩。小涵很喜欢语文老师,但是觉得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注和重视不够,同样是答疑,语文老师对别的同学很耐心,有眼神的交流,
期刊